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星期
主站|今日头条|即时播报|聚焦吕梁|新闻中心|图片新闻|社会新闻|三农|教育|旅游|交通
经济|媒体关注|领导访谈|三晋要闻|县区动态|周边视点|网上曝光|文化|法制|历史|环保
  您所在的位置: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聚焦吕梁
吕梁交城杨家兄弟打造非遗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编辑:韩林佐      责任编辑:刘芳     2019-01-03 11:06:19       来源:吕梁日报

       原标题:走进非遗金银器制作技艺“博物馆”

压模,把银片压出基本轮廓,然后换模具进行二次压模,然后裁掉多余的银片,银饰的一半就已经完成。

杨氏兄弟自己设计的金银器陈列馆,馆内有展品上百件,涵盖旧式工具、模具、银饰产品等,这些展品都是杨家祖上制银饰使用并流传下来。

浇铸毛坯:将银水倒入铸铁的油槽(即模具)中,制成银毛坯,银毛坯分宽窄两种,细的拉丝用,宽的压片用。

利用银器的延展性反复敲打勾推,使其定型,在锤揲器物形制或纹样时还需要衬以事先预制好的坚硬底模,使得金银片在锤揲时按底模成型,这种方法也被称为“模冲”,尤其是对于造型要求准确的纹样,多采用此法。使用勾技属于慢工出细活,掌握这项技能的艺人很少,杨德贵加工的银杯底座就是一锤一锤的勾出来的,锻打捶揲是金银器成型工艺和装饰工艺常用的方法之一。

银杯立体开始呈现。

錾花,利用錾子把装饰图案錾刻在金属表面,通过敲打使金属表面呈现凹陷和凸起,表现出各种九花纹纹样的工艺称为錾刻(或錾花)工艺。在整个錾刻过程中,凸起和凹陷是交替进行的,錾刻又可细分为实作和錾作两部分。

按照银器的形状需要,把相关部件焊接起来,装饰上花纹;焊接的工艺流程是将需要焊接的部分,先暂时固定位置,点上焊药,再加热熔化焊药,冷却后达到焊接的目的。微小的焊接处有时直接加热熔化母体与被焊体两部分,待冷却后使两者结合为一体。

杨德富喜欢收集邮票,他从邮票中寻找灵感,早些年他从卖银戒指开始一步步走到今天,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虽然喜欢银饰加工,但作为公司的负责人,他每天忙忙碌碌,难得有时间投入金银器制作当中。

打叶出条拉丝,根据需要把银毛坯加热用铁锤在铁砧上打成薄片叫“出叶”,把银毛坯搓成圆柱叫“出条”。把银条用专用工具拉成丝,叫“拉丝”,银片用来做银牌、银锁等。银条用来做银项圈、银手镯等。银细丝用来做银项链、银花饰等。

组装后的银饰进行点焊

杨德贵的徒弟正在錾花

工作室各个制作环节都保持了旧式手工作坊工艺,手工制作费时费力,成本相对较高,加之受广州浇筑工艺冲击,除定制产品外,生产多以半手工半机械进行。

    隆冬的交城城头村在北风呼啸下显得分外的冷清,老杨站在院子里看到一只白鹅扑棱着翅膀倔强地“浮”在已经结冰的水盆中,不远处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绝于耳,老杨知道弟弟德贵又在捣鼓银器哩!老杨名叫杨德富,今年53岁,初中毕业后,随父亲学习金银器加工,从事金银器制作至今。兄弟二人合伙开一家名叫“永德盛”的金属工艺品公司,说是公司,其实更像是个工作室,老杨负责经营,弟弟德贵负责加工,两人都是省级非遗“交城县金银器制作技艺”的传承人。

    走进杨家兄弟自己设计筹备的陈列馆和工作室中,仿佛走进了一间金银器制作历史“博物馆”。一张张饱含年代感的老照片、一件件历经沧桑的老物件、仿佛诉说着一段段金银器的发展史;工作室里的一个个模具、一道道工序、一把把工具“錾刻”的是一代代艺人的匠心!

    在杨家金银器技艺陈列馆中,挂着6块展板,内容涉及金银器发展史以及金银器制作工艺和流程等内容;展柜陈列有旧账本、老照片、各式工具以及历代银饰等;地下摆放有风箱、钳锅、天平秤、 手冲床等;工作室摆放有压模机、淬火台、錾花台、焊接机等各式工具。

    金银器制作技艺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山西传统金银器制作技艺,尤其是银器制作,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审美价值。“晋工”银器分为头饰,项饰,挂饰,手饰,摆件等,尤其大宫锁,鼎型锁全国独有,闻名遐迩。永德盛金银器(饰)制作技艺为“晋工”的典型代表。传统金银器制作技艺主要有化银水、铸毛坯、打叶出条、压大形、上胶版、錾花、焊接、抛光等十多道工序,而这些工序每天都会在工作室上演。

    杨家兄弟中杨德富头脑活泛,设立陈列馆、申请非遗保护……杨德贵则是典型的匠人,说起银饰加工工艺来如数家珍,平日就窝在工作室研究银饰加工,他的工具都是自己手工打造的,手艺在圈内也是数一数二的,经常有客户点名让他修复旧银饰,这是他最引以为豪的事。杨家兄弟对传承人有着不同的期许,杨德富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做大做强银器事业,他的儿子大学选择了珠宝相关专业,目前在南方珠宝行业打工,他的儿媳也从事这一行业。杨德贵概念中的传承就是技艺,他虽然觉得手艺人太苦,得耐得住寂寞还得不断去钻研,但是他认识到传统手工金银制作技艺虽然没有机制品挣钱,但他一定要把老祖宗流下的技艺传承下去,不能在他这代丢失。(刘亮亮)

    吕梁日报

  相关链接
友情链接  
胡兰党建网交城新闻网吕梁公安岚县新闻网新疆网临县新闻网兴县新闻网交口新闻网吕梁市政府网黄河新闻网山西新闻网黄河新闻网运城频道华声在线中国江西网中国经济网中青网红网光明网中国日报网山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关于我们    新闻热线:0358-8497677    投稿邮箱sxllhhxww@163.com    监督电话:13293900101    传真:0358--8497677    广告服务:0358-8497773    人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