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俊平在大棚内精心管理种植的西葫芦,在年前上市卖个好价钱。 任建忠 摄
“看,这是我承包的两个蔬菜大棚,这是葡萄,这是西葫芦,赶在春节时出售西葫芦,卖个好价钱。”在小神头村大棚蔬菜地里,村民于俊平兴奋地介绍自己的西葫芦和葡萄,顺便打掐叶子,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家住信义镇小神头村的于俊平,今年49岁,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户,十多年前,他在清徐打工时种过葡萄,后来带着技术回到家乡,在2015年承包两栋大棚,引进优良品种“早黑宝”葡萄,与同类品种相比,这个品种果粒饱满,味道香甜,最大优点是早熟,葡萄5月中旬就可成熟,因为处于水果上市空当期,葡萄每斤可卖到16元左右,每年可增收千余元。
国家的帮扶政策好,咱也要自己想法子脱贫呀。近年来,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于俊平享受到各种种植补贴,养殖贷款等,解决前期投入资金短缺的难题。于俊平还充分利用大棚空间和水果蔬菜换季时间,种上西葫芦、萝卜和芹菜,年收入超过了万余元。如今再也不用背井离乡,在自己家门口就可以有稳定的收入,日子越过越有劲。于俊平介讲到。
据了解,小神头村充分利用村内现有334个蔬菜大棚的优势,积极争取区农业局支持,种植蔬菜、火龙果等,79户贫困户每年可户均增加收入550元。像于俊平一样,广大贫困户的精神面貌、思维方式发生了可喜的转变,不再停留在过去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而是开动脑筋,打起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算盘,增收途径渐趋多样化,一些投资少、风险小、绿色无公害、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的种植、养殖业正在成为村内新兴主导产业,全村贫困发生率降为0.27%。
年关将至,小神头村在冬日的阳光下更显一派蓬勃生机。长势喜人的大棚蔬菜,让于俊平和广大脱贫户一道过上一个幸福满满的幸福年。杜文娟
今日离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