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栗家庄村:织就美丽乡村幸福梦

黄河新闻网 > 吕梁频道 >  经济三农

    “以前只有城区才有休闲活动广场,看,现在我们村自己的文化广场建得多漂亮大气!”走在汾阳市栗家庄村文化广场,看着一排排高端大气的休闲体育设施和广场上来往休闲娱乐的人群,今年72岁的马大爷感慨颇多。

    文化广场的变迁只是栗家庄村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栗家庄村紧紧围绕“一条主线、五个发展”思路,制定了以提高村民幸福指数为主线,“林果兴村、工业富村、科技强村、商贸活村、文化立村”发展战略。如今,栗家庄村家家户户住进了亮堂堂的新房,产业发展生机勃勃,织就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幸福梦。

    立足产业兴旺,打造经济强村。栗家庄村实施连片种植,持续兴建梨园、桃园、苹果园,以“一村一品”为抓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发展农业基础的同时,栗家庄村还鼓励个体企业发展,成立合作社,大力引进企业,努力支持企业发展,帮助其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通路、通天然气、用水等,推动化解企业与村户纠纷,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既促进了企业主动选择栗家庄村投资,也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协调带动栗家庄村经济发展。此外,栗家庄村还组织村民剥核桃、分拣核桃仁,消化了剩余的劳动力,带动了村里的餐饮超市的发展,提升了村民整体人均收入水平。

    实施环境治理,打造生态宜居示范村。近年来,栗家庄村先后被授予“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省级生态文明村”“国家级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这离不开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首先,栗家庄村集中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自实施以来,栗家庄村突出拆违治乱,拆除违章建筑,修补残垣断壁,并对修复区进行整体硬化、绿化、美化,对三条街道墙体立面进行风貌整治。动员干部群众整治大街小巷“四堆”;突出清理河道垃圾,根据河长制要求,重点对禹门河、永丰沟进行综合治理。配备了专职保洁员,坚持日常保洁,设置垃圾转运箱,做到了垃圾不落地。另外,栗家庄村集中治理污水,重点整治农村污水横流问题。多年来,栗家庄村不断加大村内排水设施建设,全村街道铺设下水管道,并入市区管网;实施煤改气工程,目前栗家庄村住户已全部接入并使用天然气;新建公共浴室一座;实施了农村改厕工程。

    加强乡风文明,绘就美丽乡村。在农村教育建设方面,该村实行人才强村战略,狠抓基础教育。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栗家庄村积极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完善教育设施,改善办学条件。1999年7月,栗家庄村新建高标准小学教学楼一座;2002年3月,配套图书电脑信息室;2003年7月,安装小学暖气;2005年6月,新建独立幼儿园一座,实现了栗家庄本村以及周边村落幼儿就近入园。同时,该村还配齐配强教育班子。2016年成立栗家庄读书社,组织教师赴忻州、太原、北京考察学习,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创新了教学模式,2018年加入名校联盟。每逢六一,村委会对学校组织大型文艺汇演大力支持,组织学生家长参观,在汇演中凝聚人心。其次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以“传承好家风 争当文明户”为切入点,实现文明立村,文明办校。栗家庄村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家训,以家风引导村风,以村风影响校风。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实施文化立村战略,努力打造乡风文明村。栗家庄村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不仅组建锣鼓队、地秧歌、军乐队、绸子队,还每年开展“传承好家风,争当文明户”活动,年底开展和谐家庭、劳模、优秀党员等评选活动。又在每年大年初一文艺表演,村民自编自演文化节目,每年两次戏曲表演,村合唱团齐声唱村歌,并向村民展示过去一年村里发展变化视频,举办了11届趣味比赛,鼓励夫妻两人参加。同时也举办篮球比赛,鼓励年轻人参加,将文化活动覆盖到全村男女老少。并建成村文化站,内设图书阅览室、棋牌室,丰富村民文化生活。2012年9月,村委对文化广场、街道路灯等进行了改造,新增图书800册。通过教育和文化活动,真正实现了乡风文明。

    着眼于基层组织建设,努力实现治理有效。栗家庄村践行和强化村民自治,重视发挥村民代表的重要作用。党员和村民代表相互配合,凸显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村民代表参与民主协商与决策,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切实提高村民自治的能力、动力和水平。该村还高度重视和挖掘道德力量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制定村规民约,评选村级文明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借助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村民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此外,栗家庄村加强了综治建设,加大法制宣传、法律援助,依法调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纠纷,创造性地将枫桥经验与党员包街包户制度相结合,将矛盾化解在村内。22年来,栗家庄村未发生一起出村信访事件。在村民富裕的同时,栗家庄村积极发扬先富带后富的精神,努力实现共同富裕。栗家庄村严格实行低保制度,对于享受低保的人员每年都严格核查,实行公示制度。实行党员和村民代表包街包户制度,对于困难家庭,党员自发组织捐款捐物,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富裕。(记者 魏利敏 王延昭)

    吕梁日报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