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创新林业发展机制实现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双赢

黄河新闻网 > 吕梁频道 >  聚焦吕梁

    巍巍吕梁山、滔滔黄河水,自强不息的黄河儿女,改革创新的吕梁人民不断用革故鼎新的故事谱写着新时代的篇章。地处吕梁山北端的岚县是一个三面环山,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的国家级贫困县。

    近年来,岚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论,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紧紧围绕荒山增绿、群众增收两条主线,同时联动实施退耕还林奖补、造林绿化投工、森林管护就业综合增收等生态脱贫措施,为全县脱贫攻坚创造了一条农民增收、大地增绿的新路子。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2009年,岚县为了发展农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将油松育苗作为全县主要的农业产业进行扶持发展,短短几年岚县遍布育苗苗圃,快速发展的育苗产业给老百姓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育苗面积达到5万亩,苗木存量达到3.8亿株,被誉为“华北油松第一县”。但2012年后苗木市场不再眷顾育苗农民,原来的招财树变成了需要不断投入的无底洞。大面积的育苗基地出现荒芜,不少农户为了不再占用耕地将苗木当柴火烧掉。面对苗木滞销的困境,人们思变的想法用各种行动表现出来,降价、外销、自用,尽最大限度减少苗木损失,但对存量巨大的苗木微乎其微。

    2015年中央提出了“五个一批”的脱贫攻坚举措,生态脱贫被列入其中。岚县有农业人口14.5万,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6万人,贫困面广、源深,攻坚难度大。面对缺林少绿,梁峁林立、沟壑纵横,山山和尚头,处处鸡爪沟的30万亩宜林地。岚县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结合县情,提出用购买式合作社造林的模式让苗木上山、荒山增绿、农民增收脱贫的思路。2015年岚县在民情较好、农民植树积极性较高的界河口镇会里村(全国购买式合作社造林发源地)由贫困农民组建的合作社试点实施1000亩造林绿化工程。试点工作让老百姓看到了消化苗木的渠道,尝到了造林致富的甜头,也让岚县人民找到了一条既能消化滞销苗木,又能绿化荒山,还能让贫困农民增收脱贫“一石三鸟”的好方法。

    为了更好地推广合作社造林这一模式,岚县制定了严格的合作社管理制度,工程承接程序和工程管理验收办法。首先,岚县实行树随地走的政策,也就是树种到谁家承包荒山荒坡上,所有权归谁家,这样既解决了老百姓种树后失地的顾虑,也增强了老百姓种树护林的积极性。其次,严格合作社管理,合作社注册人数的80%必须是贫困户,合作社收入的60%必须以红利的方式分配到合作社成员手中,造林工程优先贫困户参与,并建立贫困人口参与造林工程台账,工程所用苗木优先使用贫困户的,这样造林工程各个环节都紧紧与贫困户联结,有效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第三承接工程方式由招投标变为议标。根据县政府出台的议标办法,由项目区乡(镇)党委召集党委成员、村支两委人员参与评价议定,公开议标。对中标和未中标的合作社进行公示,确保参与议标合作社无异议。精准安排造林任务,一般20户左右的合作社安排1000亩造林任务。通过严把合作社准入关和科学安排任务,确保了造林扶贫的精准性。完成造林后,乡镇组织初步验收,县级实行第三方验收,不合格的不予回购。

    “苟周于事不必法古,苟利于民不必循俗”,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必须得有足够的勇气和胆略。岚县购买式合作社造林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在全国是首例,几十万亩的造林工程,上亿元的造林资金,成千上万的贫困农民,压力可想而知。钱花了林没有造起来要问责,林造起来了贫困户没有获得收益要问责,责任真重于泰山。但是岚县领导干部守着“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的思想”,抱着“心之所善,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决心,只要是对农民有利担再大的责任都不为过,全县上下齐心合力,众志成城全力推动全县购买式合作造林工作。

    2016年,岚县正式启动购买式合作社造林,消息在一夜之间传遍了全县,老百姓多年窝在心头的希望之火终于被点燃,县政府开辟了合作社注册紧急通道,林业、扶贫、农经、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办公,实行24小时畅通,短短几天内全县共注册了47个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最后由31个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通过议标承接造林任务3.3万亩。岚县2016年至2019年共完成荒山造林21.98万亩,退耕还林11万亩,共32.98万亩,投入资金3.63亿元,全县102个造林专业合作社覆盖贫困人口5546人,贫困社员年平均造林收入达6000元以上。岚县在全国开创了购买式合作社造林模式的先河,为全国生态扶贫找到了突破口。人民日报、新华社、山西日报、搜狐网、绿色时报、吕梁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购买式合作社造林的经验做法得到了中央、省市的多次表彰,吸引了全国四面八方的省市县来观摩学习。一项政策之所以被老百姓接受,主要是因为政策顺应了时事,满足了老百姓的要求,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岚县购买式合作社造林的实施打造像郑二小、马兰柱、郭茂林等一大批造林致富带头人,他们在购买式合作社造林政策的引导下由一名普通农民变成了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的领头人,组织起了一支支植树、护树、爱树的队伍,树立了全国生态扶贫的典型。

    年近古稀的贾引民孤居深山小村,因信息不畅、条件不便、缺少技能无致富之道,一直没能娶妻成家,2016年岚县实施购买式合作社造林后,贾引民加入了会里村组建的“林得财”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48位社员中像贾引民一样的贫困户有45人。当年,合作社承接了购买式造林1500亩,社员人均增收超过5000元。贾引民一个春天通过造林植树收入8000多元,这是他过去几年都不可能赚到的钱,有了钱的贾引民终于脱离了贫困,并迎娶了邻村的李二女,圆了自己多年的结婚梦。

    “阴阳燮理,机在其中”,岚县在大力推进全县购买式合作造林强劲势头下,新造林地面积陡增,管护工作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岚县大力推行政府购买森林管护服务,鼓励和引导有劳动能力的林区贫困农民组建了扶贫攻坚森林管护专业合作社,每人平均管护2000余亩,每人每年收入管护工资6000元,同时聘用21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作为生态护林员,每人平均每年工资为10000元。使563名贫困人口从普通农民转变为吃上“公家饭”的职业林业管护员,彻底摆脱了贫困。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改革永无止境,创新动力不竭。2017年岚县紧紧抓住全国资产收益扶贫试点的政策机遇,依托国家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的有利时机,在全县试点实施林业资产性收益工作。岚县依托适宜种植沙棘的优势,瞄准沙棘营养成分齐全、应用广泛、原料稀缺、供不应求的市场空间,引导有资金、有能力的造林营林带头人,组织农民以林地、退耕还林地经营权入股,实行集体领办、土地流转、企业经营,使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实现由“三权”促“三变”,使资源激活、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荒山增绿、集体经济有收入。岚县王狮乡蛤蟆神村通过退耕地统一流转,村委统一入股,企业统一经营,实现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通过发展沙棘产业、参与造林管护、提取公益基金(村集体在流转期内提取10元/年/亩的公益金实现集体经济破零)、获得保底分红(群众按实际经营利润6%分红,保底收益50元/年/亩),实现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和退耕农户“四方共赢”。实现生态改善和群众增收的有机统一。在造林及管护期间,长期参与造林和管护的贫困户,年劳务收入可达8000元左右,沙棘林进入盛果期后每亩年收益可达2000元左右,退耕户可按照股份获得一定比例的分红收入。

    得到林业资产收益好处的蛤蟆神村民徐海亮给大家算账说,他有8亩撂荒地如今变成了“增收地”。第一笔收入是退耕还林补贴每亩500元,他当年可收入4000元的补贴资金,以后4年还能领到8000元的补贴;第二笔是造林务工收入,通过流转8亩撂荒地加入村里组建的“别样红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通过在合作社造林公司打工,按每天120元计算,他今年春天可收入5000元。第三笔是分红收入,造林公司今年种了优种沙棘,五年后沙棘达到盛果期,村民按利润6%分红,他每亩可分红300元,8亩可收入2400元。

    通过合作社造林、合作社管护和林业资产收益的生态扶贫模式,实现了经济社会多重效益。一是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群众通过参加植树、管护获取劳务收入,同时通过合作社分红增加收入,获得多重收入,4年间全县共投入生态建设4亿元,大部分资金进入贫困农民腰包。二是促进本地苗木销售。岚县造林绿化工程全部使用岚县本地苗木,4年间岚县造林绿化工程共消化本地苗1亿多株,农民苗木销售收入达1.8亿元。三是增加贫困地区生态效益。通过合作社造林将收益与贫困群众直接挂钩,既调动了群众造林积极性,又破解了苗木成活难、保有难的问题,全县绿化率以每年3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全县目前已找不到一块100亩大的荒山荒坡。合作社造林、合作社管护、林业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做到了近期群众有劳务收入,中期有管护收入保证群众脱贫,长远有资产收益和林业产业分红收益,确保群众稳定增收脱贫致富。岚县在以生态扶贫等多项措施的推动下于2018年提前实现全县脱贫摘帽,真正实现了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双赢”的目标。

    纵观岚县生态扶贫之路就是岚县人民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管理机制,满足人民对林业建设的需要,这一艰辛的历程每一步都倾注了岚县人民的心血和智慧,展现了岚县干部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精神。每一步步的改革创新就是爬过的一道道坡、迈过的一个个坎。岚县生态扶贫实践彰显了岚县人民面对困难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敢于担当、勇于实践、干事创业的精神,也展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代又一代领导集体治山治水,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打基础利长远,为人民谋幸福的执政理念。发展变化是事物运行亘古不变的真理,唯有创新者方能勇立潮头,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目的,才能不断谱写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华章,最终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总目标。(记者 王永军)

    吕梁日报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