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育帮扶托起明天的希望 ——吕梁教育学院与交口三中帮扶合作的调查与思考

黄河新闻网 > 吕梁频道 >  聚焦吕梁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年来,吕梁市教育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精神,按照市委安排部署,坚持把服务全市基础教育作为全部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改革创新、倾力帮扶,利用自身教育教学资源优势,以同课异构为主要创新载体,牵线英杰中学、交口县第三中学(以下简称交口三中)教育“联姻”,实现校地互联、校际互助、资源互补、教师互动的生动帮扶局面,推动交口县基础教育实现大变样、走上新轨道。省政协副主席、市委书记李正印在吕梁教育学院调研时对这一模式予以肯定,要求认真总结经验,在深度贫困县推广。

    一、现实与背景

    (一)薄弱的教育事业发展现状与人民群众高质量教育需求形成突出矛盾。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交口县曾经是省定贫困县,全县教育事业长期相对滞后,历史欠账多、包袱重,学生外流严重,曾经一度时期,交口县中考排名前100名学生近80%外流,社会反响很大,学生外流和教育滑坡相互交织、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以交口三中为例,该校成立于2014年,是一所公立初级中学,教学、教研基础薄弱,优质学生流失严重;教师队伍整体年轻,底子好,干劲足,可塑性强,但是教学经验不足,综合教学素质较弱,普遍渴望走出去、开眼界、长才干,但又缺乏有效现实途径,对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有着强烈的期盼。尽快顺应民意扭转被动局面,切实提升全县教学质量,成为新一届县委、县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重要任务。

    (二)“无生可教”的现实处境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成为吕梁教育学院当前最突出矛盾。吕梁教育学院是1983年7月在原吕梁地区教师进修学校基础上组建成立的全市唯一一所成人师范专科学校。2013年学校停止招生后,教学业务量减少,教研内容以基础教育听评课、师干训、未来幼儿高专业务转型等为主,没有升学压力下学院的发展内生动力逐渐减弱。服务全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学院高质量转型,成为吕梁教育学院当前的迫切需要。

    (三)教育帮扶成为打破传统格局、实现多方共赢的关键一招。2018年,吕梁教育学院积极响应市委教育扶贫部署要求,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教学资源,牵头交口三中与山西省示范性高中——英杰中学进行结对交流;交口县委、县政府把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夯基固本之策,高度重视、全力推动;英杰中学从学校管理、教师培育、教育教学等方面对交口三中进行全面帮扶,依托学科结对、教师牵手、教研合作、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等多元途径,通过同课异构、专题讲座、跟岗交流、同卷同考等创新方式,全面启动校际帮扶交流。

    二、做法和成效

    (一)坚持高位推动,多方联动力促校地帮扶合作开好局、起好步。吕梁教育学院、交口县委县政府等校地各方高度重视,从一开始就坚持高起点对接、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动,着力强化体制机制要素保障。一是广泛沟通对接。吕梁教育学院主要领导带头,多次赴交口县对接工作、帮扶指导,既全程参与听讲座、听课、评课等各个环节,又经常召集教师、干部进行教学研讨、教学诊断、经验交流,树立了扎实帮扶的工作典范。交口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吕梁教育学院进行教育帮扶合作洽谈,多次到县三中考察调研,协调解决具体问题,扎实推进帮扶合作。英杰中学校领导带领优秀教师赴交口三中现场指导,将课程设置、学生管理、考试安排和学习资料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全方位复制传授给交口三中。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在全面对接、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交口县与吕梁教育学院签订了《教育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了决策信息咨询、教师队伍建设、教研教改提升、对口帮扶合作、教育督导评估五方面具体合作内容,明确吕梁教育学院选派专人全面负责帮扶指导和过程监控,协调英杰中学与交口三中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促使两所学校形成教学同步、考试同卷、学情共研合作格局,共同努力实现既定帮扶目标,全面提高交口三中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强化要素保障。资金方面,开展帮扶合作以来,交口县每年度由县财政专项拨付60万元,专项用于三中教师跟岗学习、英杰中学教师帮扶指导等具体合作,解除了交口三中在结对帮扶中的“粮草”之忧。政策方面,交口县制定《教职工考核管理规定》等政策,把教育帮扶工作纳入教师职称晋升、工资晋级、评优评模、课时计算等考核管理工作中,优先予以考虑,对帮扶工作给予政策倾斜。机制方面,配套建立了联席会议、信息沟通、领导互访等保障机制,及时协调推进落实,加强常态化信息沟通,为做好教育帮扶工作提供了机制保障。

    (二)坚持创新驱动,多措并举确保校际帮扶合作出实招、见实效。吕梁教育学院创新帮扶模式,采取同课异构、跟岗学习、专题讲座、师生同考等方式开展帮扶合作,充分发挥英杰中学优质教育资源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提升了交口三中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一是同课异构拓展思路,提升课堂教学水平。英杰中学每周选派2—3名优秀教师赴交口三中开展“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内容由几位教师分别讲授或由一位教师连续几次上同样课题的课,达到相互启迪、互促共进的教学效果。这一创新教学模式的运用,让交口三中广大教师清楚地看到同一教材内容不同教学方法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促进自己在观点的交锋、思维的碰撞中取长补短、拓展思路,促成大家的知识共振、信息共振、心理共振,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截至目前,双方已开展同课异构23次,得到交口三中师生的高度认同。教师邢小红说,“同课异构让我们看到了优秀教师对内容挖得透、思路拓得宽,我以后也要向他们学习看齐!”二是跟岗培训对标一流,全面学习先进做法。交口三中每学期分批次派教师到英杰中学跟岗学习,从教学观摩到课后自习,从作业辅导到作业批改,从组织考试到试卷分析,全方位开展学习。教师解瑞婷说,“跟岗学习前我们不会集体备课,现在我们学会了。”教师郑培红说,“他们的班级建设、文化建设都很好,把教室管理打造成温馨的家,让学生有归属感。”同时,吕梁教育学院积极帮助交口三中教师赴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等多地参加培训,量身打造针对性强的培训内容,确保培训实效。在开展合作的3个学期中,交口三中跟岗学习36期206人次,基本实现跟岗学习首轮教师全覆盖,有力推动交口三中教学教研规范化水平整体提升。三是专题讲座常态开展,有效开拓师生视野。中考科目培训方面,由英杰中学各学科骨干教师现场分析中考各种题型、各个题目的课标要求,进行实用性、指导性很强的专业解题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的同时增强了自信心。同步进行网络直播,240多位教师、1000多名学生和部分家长参与了微信直播,收到良好效果。班主任能力提升培训方面,英杰中学教师详细介绍班级管理、小组合作、班级弱科及学生个人弱科强化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帮助交口三中教师拨开迷雾,掌握了更多破题技巧和管理班级能力。班主任任翠林说,“英杰中学教师教会了我们分析学生从初一到初三的心理变化,更好地因材施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四是师生同考同卷同阅,不断激发教师活力。交口三中学习英杰中学做法,全体师生同时间、同试卷、同阅卷进行统考,学校领导监考,以考促教、以考促学。通过考试对比,交口三中教师发现了自身差距,自我加压向英杰中学看齐,进一步增强了提高教学水平的内生动力。教师郑培红说,“做题和讲题不太一样,以前是照着答案讲,现在有压力,怕考不好丢人,平时也加强了练习,多学多练多查资料更好提升自己。”五是定期开展深入研讨,及时跟进解决问题。帮扶过程中各方注重调研和互动交流,定期召开帮扶座谈会,分析研判帮扶过程中的问题,分析研判及时调整帮扶策略,不断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创新交流方式,交口三中教师与英杰中学教师共建微信群,互留微信号,针对备课、讲课进行交流讨论,互相答疑解惑共同进步。

    (三)坚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持续推动全县教育取得新气象、新提升。作为全县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一个试点,交口三中在与英杰中学的合作中取得了快速提升。同时,交口县不断总结吕梁学院帮扶交口三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坚持以点带面及时向全县推广,形成了良好的辐射效应。一是点上取得新突破。2019年,交口三中中考达线交口高中155人,达线率由2017年的40%提高到2019年的49%;其中,600分以上人数由2017年的8人提高到2019年的23人,各单科第一名都出自三中;交口三中教师在2019年暑期举行的“交口县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中,9名教师参赛,5名教师被评为县级“学科带头人”,4名教师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9人全部获奖。二是面上呈现新气象。吕梁教育学院领导带领骨干教师深入交口县进行教科研工作指导,积极引导县教育局教研室及时总结提炼帮扶过程中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迅速向全县推广。目前,师生同考已经在全县4所学校实行,并全部上网进行阅卷,保证了阅卷结果的客观性和师生同考的实际效果,下一步全县20所中小学校将全面实行;正在开展实证教研工作,通过分析课堂教学数据,找出差距短板,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针对教研分离的现状,积极推广英杰中学帮扶交口三中教研方法,推进全县中小学校教研一体化改革,实现教学和教研互促共进。三是整体取得新提升。在交口三中的示范带动下,全县其他中小学校也积极外出对标一流学习先进经验,与太原师院附中、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等开展协作办学,全县教育系统对标一流的教育氛围正在形成,整体教学水平得到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复检验收,高考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学生外流的现象得到扭转,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得到提升。

    三、经验及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吕梁山区作为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长期以来教育发展不均衡、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教育发展水平与群众的热切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以改革创新举措不断推动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师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不仅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内在要求,更是吕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吕梁教育学院与交口三中的结对帮扶为我们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提高政治站位是确保帮扶合作有效开展的根本保障。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是因为吕梁教育学院在“无生可教”的发展困境中,全校上下守初心担使命,毅然积极承担起服务全市基础教育的重任,促成了学院的转型发展;正是因为交口县委、县政府始终坚守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把教育事业发展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来抓,为民服务解难题,全力保障了吕梁教育学院和交口三中的结对帮扶,促进了交口教育的快速发展;也正是因为英杰中学作为私立学校,能够在“公”与“私”的体制鸿沟面前,毅然承担起回馈社会的责任,倾力输出优质教学资源、毫无保留倾囊相授教学管理经验,体现了民营经济的核心价值和社会担当。这一切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精神内核高度契合,成为新时代吕梁干部担当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写照。这一实践深刻启示我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最大民生,开展抓教育结对帮扶是落实好党的教育扶贫政策的关键抓手。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发挥主导作用,积极牵线搭桥、筑巢引凤,真正帮助属地学校对接沟通合作办学相关事宜,全力推动相关政策、决策落地落实;各级学校要落实好自身主体责任,后进学校要积极争取、不等不靠,先进学校主动对接、热心帮扶;要创新校地、校校间合作新机制,确保校际帮扶扎实有序有效开展。

    (二)创新校地合作模式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习总书记指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特别是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吕梁教育学院、英杰中学与交口三中结对帮扶的实践启示我们,创新校地合作模式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创新性举措。通过结对帮扶,吕梁教育学院和英杰中学把自身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向交口三中输送,推动交口三中的教学质量在“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的过程中实现质的提升。当前,吕梁各县(市、区)教育事业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临县、兴县、石楼三个县的教育硬件设施、教学管理水平与经济水平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在这些县推广校地合作、校际帮扶模式有着重要现实意义。要借鉴县际结对帮扶、机关单位驻村帮扶等成熟做法经验,探索教育先进地区与教育薄弱地区、优质教育学校和基础较差学校教育结对帮扶新模式,通过探索合作办学、设立分校、定点帮扶等途径,收到先进带后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良好效果。

    (三)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一个地方教育水平的高低,教师队伍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说结对帮扶是一场局部性、阶段性的战役,那么通过开展教育帮扶真正打造一支高质量教师队伍、培育一块不断产生好苗子的“人才沃土”,才是一个地区厚植发展潜力的夯基固本之策,才是决定这一地区未来发展质量的“决定性战役”。对于贫困地区来讲,就是要以结对帮扶为重要途径,让广大教师通过同课异构、跟岗学习等举措,跟着学、对着做、及时改,从简单的模仿到深度的感悟,从走出去学到带回来用,不断创新思路、创新理念、创新方法,探索出更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水平。要积极推进县管校聘、薪酬管理等改革,把推门听课、师生同考、教学成绩、学生评价等统一纳入到对教师的综合考评中,形成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争先进位的鲜明导向。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加大对优秀教师的选树表彰力度,积极营造广大教师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执笔整理:吕梁市委政研室 白庆春 王肇星 王瑶)

    吕梁日报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