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为了深深的嘱托和使命——战斗在江汉方舱医院里的3名交城女医护抗疫记
2020-03-16 11:56:23
编辑:梁燕则
图片来源: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黄河新闻网吕梁讯(任红生)山西湖北一家亲,爱系两地情。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山西省伸出援手,共派出13批医疗队1516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与湖北人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书写了两地人民守望相助的传世佳话。

击鼓催征紧,荆楚战正酣

2月9日16时,一架由太原开往武汉的飞机徐徐降落在了荆楚大地。随山西第4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交城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成娜、侯瑾瑶、牛佩,望着空荡荡的机场及冷冷清清的街道,内心不禁涌出一股复杂的情绪。从抵达武汉起,这3位“逆行者”和众多支援湖北医护人员便进入了忙碌的“战斗状态”。

愿为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武汉告急!湖北告急!集结号在深夜吹响。2月9日凌晨2点,交城县人民医院护士成娜接到组派护理专业医疗队赴湖北应对疫情的指令。看着两个熟睡中的孩子,她没有丝毫犹豫,义无反顾地选择驰援武汉。

经过休整和短暂护理培训后,2月12日凌晨,成娜和其他300多名抵达方舱医院的医生,开始值守第一个大早班。透过方舱医院的巨大的玻璃窗,大街空荡荡的,望着城市星星点点的灯火,感觉那星星点点的灯火,就像繁华都市中的一座座孤岛。

“确诊病人接踵而至,让人措手不及,责任和压力很大,生怕出现纰漏。”成娜谈到第一次进舱的感受。“一个班下来花的时间大约七至八小时,消耗体力大,工作期间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缺水和缺氧都是对队员们的极大考验。”

“南方天气湿冷,北方人很不适应,病房里又不能开空调,工作繁忙时,汗水一遍遍浸湿衣服和护目镜,呼吸也十分困难。实在顶不住了,会偷空到走廊里闭目冷静一会儿,再继续工作。”

防护服背面标注有医护们的名字,时时有患者叫喊求助。成娜清楚地记得查房时和一位中年女患者的“话疗”过程。

“成护士,成护士……等一下,等一下。”成娜不由得停住脚步。循声望去,是一名中年妇女。成娜小跑着赶过去。

“阿姨,不要紧张,请问哪里不舒服?”成娜急切的问道。

“我……我……感觉快要死了……”她反复念叨着这几句话。

“千万不能这样讲,你属于轻症患者,你也看到好多人都出院了,听医生的话,很快就会好的。”

“可是,我好担心,好害怕。”

“新冠肺炎不可怕,你一定要乐观自信,想想你的家人和未来,更不能辜负我们不远千里驰援武汉的努力!”

“谢谢成医生!谢谢!”患者泪眼闪烁,掩面而泣。成娜听着心里五味杂陈,她深知患者内心的惶恐与煎熬。

患者一次次询问,大家一次次耐心地开导。直到有一次,成娜说:“我们这么远来帮你们,我们也想家,如果你们不好起来,我们一个都回不了家。”想不到这句“狠话”,却使那位患者焦躁的情绪平静了下来。

病房里的患者,都经历了从恐惧到重塑信心的过程。牛佩和同事们都尽可能地去安慰,“说实话,有时候我们也难过得不知如何去安慰,就拍拍他们的肩膀,握握手,陪着患者一起熬过最难的日子。”

3月3日,是成娜33岁的生日。这天江汉方舱医院正式合舱,四区合两区,这意味着患者在一天天锐减,战胜疫情的日子已经不远。兴奋的她在微信里写道:“‘愿为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新冠肆虐,作为一名白衣战士,当然要不畏艰难、英勇逆行!执着的信念和无畏的心灵才是最强大的武器,恰逢生日许下美好愿望:愿岁月静好!春暖花开!

古有花木兰 今有侯瑾瑶

2月下旬的武汉,天气渐渐转暖。

2月18日,进入方舱医院已第9天。其实,这已经是侯瑾瑶第二次身披“战袍”。在2009年,抗击H7N9的战役里,侯瑾瑶就战斗在第一线。

工作近7个小时后,脱下厚实防护服的侯瑾瑶,额头上被挤压破皮,渗出了血。侯瑾瑶作为三人中年龄最大的,舱里舱外,不仅要照顾好自己,更要照顾好一同前来的两个妹妹。三人虽然都在方舱医院,因上班时间不同很难见面。她总是抽着时间点,和两个妹妹聊聊,告诫她们要照顾好自己,工作一定要仔细认真,竭尽全力。2月20日上午,他们总算有时间见面了,一见面,三人就紧紧抱在一起。

查房了解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复查核酸、胸部CT、血常规是侯瑾瑶每天例行的任务,忙得像陀螺一样。即使再忙,她也会坚持每天写日记。

2月19日,夜班,万家灯火逐渐亮起。今天0时至16时,江汉方舱医院,达到出院标准的患者人数为106人,创造了建舱以来单日康复人数最大值。

2月28日,早班。天上飘着细雨,空旷的街道很静、很冷,风刮起来全身都在打冷战,为了准时交接班,让夜班同志早点回去休息,我不由加快了脚步。

顺利交接后,对7区、8区100余名病患进行了病情查看,并逐一记录;到上午11时检查结束,这段时间是侯瑾瑶最忙的时候。但接下来还要开医嘱、开药等,因为戴着护目镜,长时间下来,护目镜上布满水汽影响视线,模糊的双眼仅仅可以从水珠流淌过的缝隙中勉强看到电脑上的字,这是比辛苦更让我“困扰”的一大难题。手上戴着3层手套,打字比较困难。正在我笨拙的一字一字敲打时,一个声音在耳畔响起:“侯大夫,我会电脑操作,我来帮你。”在一位患者的帮助下,很快完成了工作。今天天气虽冷,但是我心里暖暖的!

“这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二次参与到国家公共健康中的大事件里来,我当时对我们院长说,我们满腔热血去,平平安安回。如果我不参与进来,会觉得是一个遗憾。现在是治病的时候,那医生就要冲到第一线。说实在话,我们都是普通人,也怕被感染,但一想到患者,所有的恐惧都会消失。”电话那头,侯瑾瑶声音沙哑地对记者说。

脱我旧时裳 着我战时袍

牛佩在汉江方舱医院担任护士第四组组长,和山西支援湖北的其他14名医生负责10个病房206名患者。“舱”里的工作细致琐碎。日常工作是按时为患者测量体温、血氧,分发药物、采集静脉血等。牛佩除了要辅助医生,还要负责领餐、送饭、打水、排床位、搬行李、陪护老人上洗手间……

牛佩向记者透露,“最危险最主要的工作是鼻咽拭子采样,这是重要诊断标准和出院指征,采集鼻咽拭子标本时,需要将一根长长的干试纸与上颚平行插入咽后壁,轻轻旋转,停留5秒吸附分泌物。这项与患者‘亲密接触’的操作属于三级最高防护,若病人出现喷嚏、咳嗽,飞沫传染性非常强。”作为组长,加上呼吸科10多年的历练,她主动承担了采集鼻咽拭子的任务。

就在记者连线采访当天,牛佩讲述了她当班时的一个小故事。一位女病人双手托额趴在她的办公桌上,咨询核酸测试结果。她正解释着,门口站着一位年龄较大的男患者,看着很生气的样子冲她们叫喊,因是浓厚的武汉方言,没大听懂。牛佩赶紧上前,那位病人却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旁边的患者解释到,他的意思是让那个女病人离你远点,这么近是会传染的!听到这句话,牛佩一下子忍不住了,眼泪掉了下来。那一瞬间,牛佩觉得今天的所有辛苦都值了。她想,这些患者如此的善良,再苦再累,也一定要为他们做好服务。

“病人看你在旁边,会感到心安。”牛佩说。“大部分患者配合治疗,但有个别出现抵触、恐慌和畏难情绪,属正常现象,所以医护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他们带着患者练起了八段锦和太极拳,跳起了广场舞,唱起了歌。这既是为了锻炼身体,更是为了疏导情绪。“我心有猛虎,心细嗅蔷薇。”柔情似水的关怀,抚慰了多少颗焦灼不安的心。牛佩流露出苦中作乐的自豪。

许多人不知道,穿着厚重的防护设备,做些剧烈动作,医护人员就会感到气促。“跳舞尤其累,就像被人捂住了鼻子。”牛佩能清楚感觉到汗液顺着身体往下流。

奇迹在时刻发生着。来时,病房住得满满当当,现在病房显得空旷许多。“看着很多患者治愈出院,是我们护理组最欣慰、最开心的事儿。大家就很有成就感,这么多天的苦没白吃。”牛佩开心地说。在送别患者时,患者总是不停地对她说着感谢,而她也用一脸的灿烂笑容回应患者。

历经磨难后春色倍还人

3月的武汉,春花初绽枝头,恰似战“疫”前线那一张张最美的笑脸。

风雨送春归,“休舱”迎春到。3月9日16时许,在微微细雨中,随着最后一批34名患者从会展中心徐徐走出,与数天来朝夕相处的医护人员合影留念,挥手告别,互道珍重。一张张痊愈的笑脸,是他们眼中最美的春色。运行了34天的江汉方舱医院正式休舱,34天时间里,江汉方舱医院累计收治1848人、转出521人、出院1327人,成为武汉目前开放床位最多、累计收治人数最多、累计出院人数最多的方舱医院,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患者零死亡。紧绷心弦多日的医生护士们卸下战袍,终于可以长长出一口气了。牛佩在电话里兴奋地说道:“江汉方舱医院完成了任务,今天是值得纪念的一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电话那头听到牛佩突然泣不成声。一切尽在不言中……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据悉,武汉共有16家方舱医院,累计收治1.2万人。截至3月10日,16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再见方舱!这段历史,终将被每个人铭记。

开舱休舱同样传递希望,“说不出的感觉。这是大家一起并肩作战的地方。我们都说,‘关舱大吉’!”大家一起合影留念,虽然这是一张看不清容颜的照片,但所有人都希望通过这张照片,把感谢和喜悦珍藏起来,把信心和憧憬分享出去。

星星微茫,汇聚成光。一次次勇敢的“逆向而行”,一个个温暖的白衣背影,就如同一道道希望之光,点燃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在逆境中看到希望和阳光。

“‘休舱’并不意味着结束。”疫情不灭,战斗不止!此刻,牛佩他们仍难言告别,他们要转战别的地方,身负重托再出发! 再见,又是一番新风貌!

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3月9日,交城县人民医院三名医护人员站在江汉方舱医院治愈患者出口处挥舞国旗,庆祝该方舱医院休舱。

分享到: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手机黄河新闻网
www.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