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吕梁:写好特字 谱好富曲
2020-11-14 15:02:14
来源:吕梁日报

深秋季节,离石区枣林乡前峁村村民李吉西在自家核桃林地忙得满头大汗,不是除草就是挖鱼鳞坑。全家脱贫致富全靠这“摇钱树”,他扳着指头高兴地细数着,依靠核桃林,去年纯收入8000多元。

在枣林乡,像李吉西一样依靠核桃收入脱贫的农户有1200余户,全乡核桃经济林面积累计3万余亩,人均3亩,核桃已成为全乡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之一。

枣林乡素有“九梁十八峁”之称,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5%以上,农业发展先天条件不足。针对脱贫攻坚主导产业不突出的问题,近年来,该乡党委、政府立足枣林悠久的核桃种植历史,提出“做强做大核桃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工作思路,用财政投资杠杆撬动社会投入,政府买单兴办产业,实现植树与致富、生态与生计有机结合,让小核桃迸发新活力,成为承载富民梦想的大产业。

秋收时节,漫步在兴县的黄土坡上,徜徉于枣林之间,漫山的枣树尽收眼底。在晋绥农林红枣基地,个大饱满的红枣挂满枝头,沉甸甸地在风中摇曳,仿佛诉说着今年千亩枣林的好收成。

2018年,山西晋绥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在贺家塔流转了26户枣农的718亩土地,发展成为绿色红枣试验基地。在贺家塔绿色红枣基地里,记者踏着松软的土地见到了正在检查枣果生长情况的负责人吕环元和其他雇佣的工人们,他欣喜地介绍道:“今年挂果很好,又将是一个丰收年。我们基地的百亩枣林都是人工除草、不施化肥,经多次机器翻犁、及时修剪、追农家肥,结出的枣纯绿色、无污染,糖分大、口感脆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山西晋绥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个集干果经济林种植管理,粮食、红枣、核桃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也是兴县唯一一家山西省股权交易中心“农业板”挂牌企业。近年来,在兴县县委、县政府和农委的支持下,通过订单收购、土地流转、托管和吸收贫困户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红枣种植基地。直接和间接与5000余户枣农、6000多户粮农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人口近16000多人。

在吕梁,提起特色林产业,人们大多数会想起枣树种植和核桃种植。

但是,随着品种的更新换代和市场的竞争,红枣产业和核桃产业一度受到制约,农民的产品没有了销路,使得这两大特色产业一度遭受“冷眼”。

我省首次提出发展“山西药茶”,聚力打造以药茶等产品为重点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以药食同源产品开发为路径,用品牌覆盖中药材全产业链条,推进特色农业转型发展。

吕梁红枣乘势而上,以茗茶叶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药茶企业2019年已建设年产2500吨的枣芽红茶及筹建10万亩枣芽茶采摘基地,并于当年8月份与日本东方国际集团签订了价值1.2亿元的枣芽茶采购项目……

据悉,目前山西药茶加工企业已有上百家,茶品涵盖连翘叶、沙棘叶、枣叶等单品茶和枸杞菊花等拼配茶200多款。

枣木香菇也是红枣产区以特色资源红枣生长过程中修剪的废弃枣木枝条作为原料,部分代替原香菇菌棒生产中的木屑,生长出来的香菇,其中硒元素的含量高于普通香菇。凭借临县有较高的海拔、丰富的林木资源,夏季相对冷凉、昼夜温差大的独特优势食用菌产业正在大跨步发展,目前,临县全县建有62个食用菌种植基地,种植香菇2000万棒,年产量可达2.5万吨。以临县食用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例,吸收14个公司(合作社)等单位协商成立,产业链条规模超过 2 亿元。涉及农户 4657 户,菌棒 600 万株, 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000余元。联合体以食用菌产业规模经营为依托,实现了龙头企业、食用菌初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理分工与紧密合作,为枣木香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培育红枣产业龙头。

同时,立足省著名蜂蜜产品、吕梁地方土特产--“纯蕊”、“十品老农”、“蜜源地”等蜂蜜品牌资源优势,培育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枣花蜜产业不断壮大。具体包括:建设精准扶贫蜜蜂养殖项目,建设蜜蜂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辐射扩大蜂养殖推广规模,培训、普及蜜蜂标准化养殖技术,提供生产资料、蜂种,并回购蜂产品,三年内将至少带动3000户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建设蜂产品深加工基地,引进和建设2条专业蜂产品生产线,占地面积50亩,年产蜂产品4000吨以上,并进行蜂产品精深加工提取技术及新型保健功能食品饮料的研究开发。建设蜂产品品牌推广基地:围绕“蜜蜂特色小镇”,发挥大禹乡蜂产品加工销售区位优势,打造品牌推广基地,建设物流集散核心区。今年,县政府专门投入100多万元,统一规划打造蜂产业试点,开拓红枣产业新业态,推进枣花蜜产业发展。

在核桃种植产业方面,在2017年就初步建成以沿黄一带为主的200万亩红枣林基地,以吕梁边山区和吕梁山西部丘陵区为主的300万亩核桃林基地。重点建设了汾阳宋家庄、杨家庄、协和堡、孝义柱濮、离石垣上、柳林龙门垣、中阳暖泉等44个万亩经济林基地、368个千亩经济林基地,规模效应已经显现。临县红枣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汾阳市成为全省最大核桃生产基地。全市干果经济林正常年总产量3.5亿公斤,其中红枣3亿公斤、核桃0.5亿公斤,果品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主产区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占到产区农民收入的40%。“柳林红枣”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于2010年2月正式获准“中国地理标志”使用权。“汾州核桃”于2008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汾阳市先后发展8个万亩连片基地,80余个栽植500亩以上的规模村,4000余个10亩以上的种植户,核桃种植面积达到55万亩、800余万株,其中挂果株数500余万株,核桃经济林覆盖全市的7个乡镇、180多个村,年产量2万吨,产区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到了4800余元,核桃经济林已经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绿色银行”。中阳县暖泉镇正卜咀村,223口人950亩耕地,借助国家三北防护林和退耕还林项目栽植核桃林900亩,人均达4亩,其中已进入结果期404亩,2015年全村总产量6万公斤,人均核桃销售收入5919元。

保住传统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开发新的产业发展。与此同时,全市大力发展以油用牡丹、连翘、沙棘、花椒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每年以10多万亩的速度推进,至2020年底前将达到100万亩,成为继红枣、核桃之后的又一大贫困农民主要增收产业。2019年新发展特色经济林10万亩,其中连翘8.8万亩。发展林下经济109万亩。新育苗2.15万亩,总面积达到11.72万亩,苗木产量5.97亿株,涉及4831户,户均收入3000余元。

吕梁日报

[ 编辑:张晶晶 ]
分享到: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