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计于“才”借力于“智”——吕梁积极探索智库合作基地建设服务转型发展纪实

黄河新闻网 > 吕梁频道 >  聚焦吕梁

10月20日,省委改革办、省综改办编撰的《山西改革信息》刊发题为《吕梁市积极探索智库合作基地建设服务转型发展的实践路径》的文章,吕梁智库合作基地建设服务转型发展工作引起全省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响亮发出了“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动员令。随着“十四五”发展大幕的拉开,新一轮的跨越发展,也迫切需要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的引领和支撑。伴随着国家高端智库前行的脚步,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的吕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智库合作基地建设迈出了铿锵步伐,让支撑吕梁高质量发展的智慧活水充分涌流!

借“外脑”之力 破发展难题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人才是第一资源,高端人才更是发展的核心要素。

今年6月19日,省委、省政府再次出台“人才新政”,提出要“深化省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

省委动员令发出后,吕梁市委、市政府立即行动,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孙大军、市长张广勇任双组长的领导组,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反应迅速、高效联动的工作机制,细化合作项目,高位推动市校合作成果进一步拓展。

7月5日,吕梁市召开深化省校合作及“12大基地”工作专班协调推进会。7月28日,吕梁市召开“深化省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工作推进会,听取市委宣传部、市委政研室、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7个市直牵头单位的工作进展汇报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市委、市政府深知,人才、科技是吕梁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但也是目前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所以,我市一直坚持“对人才要有一往情深的期待、对招才要有三顾茅庐的谦卑、对引智要有久久为功的执着”,不断释放求贤若渴、广纳贤才的强烈信号。“要着力集聚创新人才,抓住深化省校合作机遇,共建‘12大基地’,建设一批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引进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一批智库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实习实训基地,把吕梁专家港打造成为吕梁高端人才集聚中心。”在市第五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孙大军掷地有声。

智库合作基地是“12大基地”的重头,是服务科学决策的重要一环。吕梁市坚持当下建设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坚持服务科学决策和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转型发展实际和智库建设需求相结合,精心谋划、前瞻规划,制定深化省校合作共建智库合作基地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责任分工和优惠政策。着眼于服务决策、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以项目化、清单化统筹推进各类型智库建设,着力建立17个服务市委决策的专业型智库、12个深化改革发展重点课题的研究型智库,推动13县(市、区)建立一批示范型智库。

建立智库合作基地,意味着市委、市政府借助“外脑”成立了一个“思想工厂”,让吕梁站上了转型发展的“智”高点,对于提升核心竞争力、建设美丽幸福吕梁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引校地“牵手” 聚“智造”能量

厚植梧桐,引凤来栖。

在利好政策的牵引下,智库建设的热潮很快在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掀起。

交口县分别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了两个智库基地,临县与浙江大学蚕蜂研究所共建智库合作基地,柳林县与中国矿业大学在吕梁专家港合作共建智库基地,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孝义供电公司与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共建省校合作智库基地,吕梁市生态环境局与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建智库合作基地,交城县与北京大学共建智库合作基地……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21个智库合作基地,涵盖了农业农村、能源革命、文化建设、生态环境、白酒、钢铁、科技创新和人工智能8大领域的19个合作课题。

一项项合作成果的背后,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部署,得益于市委政研室等成员单位和各县(市、区)的协同合作、扎实推动。

深化市校合作、建设智库基地,首先要规范管理。我市坚持内涵式发展原则,采用“先合作后建设、边建设边合作、先建设后合作”3种灵活方式,建设“四有”标准智库,即有合作协议、合作院系、2名以上专家人才、研究课题方向,努力在全市营造“有问题找智库、有项目用智库”的浓厚社会氛围。

人才是智库最根本的资源。吕梁市拿出了真金白银的“硬投入”,确保留住人才,“库”中有“智”。为此,我市设立专项资金,在平台建设、科研经费、招才引智等方面,为高校人才集聚、合作项目落地等提供全面保障和有力支持。对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及其团队最高给予200万元科研支持,凡纳入吕梁市转型发展专家智库的,按实际天数给予工作津贴;对在本市设立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的高校给予50—100万元科研经费,定期评选表彰奖励在吕梁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和团队。

“预计到2025年,全市将初步建成一批活力迸发的专业型、研究型、示范型智库合作基地,发展一批能够服务决策需求的高端智库,储备一批高质量人才智力成果,形成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合作紧密的智库合作良好格局。”市委政研室负责人告诉记者。

促产研“联姻” 见“智汇”成效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吕梁市校的深度融合、产业与科研的紧密协作,获得了“1+1>2”的效果。

交口县现代农业智库基地,是由交口县委和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共建。基地直接设在企业生产一线,使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该县南山百世食安农牧业有限公司依托中国农业大学人才、学术、信息等资源富集的优势,引进了药食同源动物保健技术,显著提高了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提高了猪肉产品质量,“吕粮山猪”以独特的品质成为山西首家生猪直供港澳企业, 百世食安公司被评为全国首批“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养殖场”,是山西省唯一一家通过国家评估验收的“无非洲猪瘟小区”。目前,该智库基地已申请8项实用新型专利和2项发明专利,注册商标27个,科研项目多次获得全省乃至全国创业创新大赛奖项,为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为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吕梁市引进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何满潮院士团队,建立了柳林能源与环境院士工作站,推广应用国内先进的无煤柱自成巷“110工法”,使矿井资源回收率提高了10%—15%。按产能匡算,柳林全县矿井推广应用这项新技术,每年可节约煤炭资源660万吨,价值约46亿元。同时,团队在柳林6个乡镇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建设监测预警点,实现了重大地质灾害的全天候监测。

磁窑河是黄河中游汾河水系最大的支流,曾经是山西境内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被列入国家流域限批和限期治理计划。近年来,交城县陆续开展了磁窑河的污染综合整治,取得了显著效果。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叶正芳教授团队提出了采用以固定化微生物为核心工艺建设磁窑河污染治理把关工程的建议,编制了“黄河中游汾河水系磁窑河交城段水质保障和生态修复工程”“西营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导工程设计和建设,解决了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的问题,磁窑河水质稳定达到考核标准,为山西省河道全面退出劣V类作出了贡献,受到国家、省、市的肯定与表扬。

这些,只是吕梁产研“联姻”的初步成效。在加快转型发展蹚新路的征程上,众多知名高校智力的汇聚,必将为吕梁这片红色热土注入无限生机。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站在全国各地抢抓高校优质资源、抢占人才集聚制高点的风口上,吕梁将不断汇聚磅礴的科技创新之力、人才发展之力,吸引越来越多的创新资源和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记者 靳艳芳)

[编辑:白丽红]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