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声,大爱无疆。70年沧桑巨变,吕梁市民政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市民政工作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不断改革创新、补短板强基础,完善民生兜底保障、养老服务体系……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近年来,市民政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认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宗旨,着力在民生保障、深化改革、支持和促进国防建设、提供和强化社会服务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全市民政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齐抓共管 社会救助成效显著
“民政是国政,关键在民生。”这句话在吕梁《民政志》一书中显得尤为突出。
近年来,市民政局精准定位,扎实履行“兜底”职能,切实完善城乡低保救助体系,全面落实行业扶贫和驻村扶贫任务,做到了精准认定、精准施策、精准发力。
目前,全市城市低保标准提高为平均每人每年5192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为平均每人每年3771元。按照“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城市特困人员平均每人每年6830元,农村特困人员平均每人每年5076元,同时提高了照料护理标准,分散供养对象为全自理的每人每年720元,半自理的每人每年1440元,全护理的每人每年2160元;集中供养对象全自理的每人每年2100元,半自理的每人每年5100元,全护理的每人每年10200元。农村低保对象中的贫困人口和特困人员全部实现兜底脱贫。
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归口管理、部门协作、社会参与、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通过系统完善,点上突破,面上扩展,全市的社会救助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2008年1月16日,中办、国办来吕梁视察检查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时,曾对我市的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救助工作在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市民政局局长郭清智说。
形式多样 养老服务机制不断健全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推进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关爱老年人落在实处,一项项惠老政策陆续出台、一处处为老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带给老年人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了广大老年人的晚年幸福,在各项民生事业不断发展推进的同时,大力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成为新时期养老服务保障工作的重点。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关系社会稳定家庭幸福的大事。让千千万万老年人生活安心、舒心、顺心,始终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全市共有养老从业人员409人,其中专职服务人员107人,临时雇用人员302人;20——50岁年龄段从业人员108人,50岁及以上从业人员301;中小学以上学历人员319人,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员90人。
截至2018年底,市民政局为18879名城乡低保家庭中的高龄老年人发放了高龄补贴,为6230名城乡低保家庭中的失能老年人发放了护理补贴。
在全市推进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工作中,省级下达我市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任务90个,市级向深度贫困县追加20个,共计110个建设项目,向临县、岚县、兴县、石楼4个深度贫困县安排建设项目62个,占到项目总数的57%。截至2018年年底,省级的90个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
据了解,市民政局还与市老龄办联合出台了《关于推动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与基层老年协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整合资源,着力提升日间照料中心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
多措并举 群众幸福感持续提升
民生“小事”皆大事,一枝一叶总关情。随着民生工作如“绣花”般精细实施持续推进,吕梁正在成为一座更加“有温度”的城市。
“退休十几年了,每月都能按时领到养老金,就是当时等审批有些麻烦。今年却发现办理程序比以前方便多了。”市煤矿机械厂退休职工李晋平更关注的是他的养老保险金。2014年以来,市企业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中心不断提升经办管理服务水平,简政放权,优化工作流程,从2014年9月1日起,除特殊工种和因病退休等提前退休外,其余人员取消了行政审批手续,达到规定年龄符合领取养老金待遇条件的,由参保地经办机构直接办理。这种简政放权、提速审批的做法受到群众的普遍称赞。
全面落实优抚政策。我市先后5次对2万余名重点优抚对象进行了补助标准提标,2013年以来,累计发放优抚对象抚恤经费5.48亿元、医疗补助资金3792万元。2012年以来,通过民政部门全市共安置城镇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2058人,办理自谋职业255人,解决安置遗留问题630人,为5921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6721万元,为7671名退役士兵发放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费4496万元;免费培训退役人员1228人,就业创业率达82%以上。同时,全市上下形成常态化走访慰问退役军人制度,让退役军人荣誉感明显增强。
养老服务设施逐步提升。近年来,我市积极健全完善基本社会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广大群众民生福祉。着力打造柳林县柳林镇于家沟村、方山县马坊镇四皓村为全市样板,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520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同时积极鼓励农村留守妇女参加“吕梁山护工”培训,提升劳动技能,增加务工收入。建立完善经济困难的高龄与失能老年人及百岁以上老年人补贴制度、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等等,这一项项深得民心的举措,就像一双双“幸福之手”,叩开了百姓的家门,让群众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党和政府带来的温暖。
风劲好扬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吕梁市民政人将以更加稳健的步伐再出发,始终坚持改善和保障民生,不断朝着吕梁百姓更加幸福的目标努力奋进。(记者 冯凯治)
吕梁日报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