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大雪”过后寒意浓。12月8日,当笔者走进位于方山县积翠乡赤红沟的宏康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肉牛养殖基地时,一排排整齐的圈舍,一头头壮实的肉牛,一串串惊人的数字阻挡了当日的寒意。“从今年5月起肉牛开始出栏,目前已销售357头,销售收入584.84万元。”宏康牧业公司的负责人李宝才介绍说:“不仅如此,公司的饲料加工生产线、年产2万吨有机肥加工和粪污处理项目已经投入运营,年屠宰3万头肉牛屠宰厂项目也已开工。这里直接安置贫困劳动力85人,人均年劳务收入达3.3万元。”
据方山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赵林平介绍:“宏康牧业今年5月份启动了年屠宰3万头肉牛及深加工项目,总投资约5000余万元,一期投资3000余万元,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屠宰场建成后可生产各类鲜肉及副产品9000吨。屠宰场的建成将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解决了全县育肥肉牛的销售问题,对全县肉牛产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2018年,方山县立足实际,经过充分摸底调研,科学论证,制定出台了《方山县加快发展肉牛产业的实施意见》,确立了“两年规范化,三年大发展,四年成支柱”的总体发展思路,县财政统筹整合产业扶持资金1.4亿元,重点用于肉牛养殖园区建设,力争尽快把方山打造成为“种养加一体化布局,规模化标准化同步推进,产业科技水平提升和产业链条拓展”齐头并进的优质高效生态畜牧产业基地。
目前,养殖场共建设牛棚33栋、青贮窑5个、干草棚1个,时产10吨精饲料加工车间1个、日供水500立方米的供排水系统1套、500吨玉米筒仓2个、TMR拌料机2台、撒料机3台、清粪车2台、自动饮水槽264个,肉牛存栏4695头,初步形成了“高粱种植、白酒酿造、酒糟育肥、粪污利用、有机还田”一条主循环链和“品种改良、农户扩繁、基地育肥、屠宰加工”、“饲草种植、青贮加工、肉牛育肥”、“药材种植、功能饲料、品牌肉牛”三条辅助延伸链。
在具体实施中,采取三种模式助农增收。即:“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宏康牧业利用粪污生产有机肥,提供给合作社和农户;合作社和农户利用有机肥发展有机中药材、有机蔬菜等,全县共发展中药材5.09万亩,亩均年收入达2000元以上,带动贫困户7453户,户均年收入3200元;有机蔬菜1.2万亩,亩收入达4000元以上,带动贫困户6400户,户均收入6000多元。同时,宏康牧业与合作社按380元/吨签订青贮玉米购销协议,合作社与农户订单种植青玉米1.5万亩,亩收入达1500元以上,带动贫困户7960户,户均收入2200元。
“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宏康牧业与村集体签订购销协议,村集体牵头成立肉牛购销协会,作为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纽带桥梁,缩减销售中间环节,农户每销售一头牛可增收500-800元,带动全县发展养牛专业村102个,牛存栏达2.8万头,涉及贫困户1231户,户均收入2万余元。
“企业+企业+农户”模式:宏康牧业与老传统、良泉两户白酒企业签订酒糟购销合同,利用酒糟进行肉牛育肥;两户白酒企业与农户订单种植酿酒高粱,企业按照1.2元/斤的保底价收购高粱,带动全县发展高粱种植1.8万亩,带动贫困户4201户,户均增收900元。
这些创新模式有效带动了农户养牛的积极性,夯实群众产业增收的基础。马坊镇周家沟村养牛大户高建强高兴地说:“以前养殖户的牛都是外地牛贩来收,价格起不来,县里肉牛集中育肥基地建起后,养殖户的牛犊子有了卖处,而且价格还高。不到一年,我已经向宏康牧业公司销售牛犊20头,收入20多万元。”
据了解,目前方山县肉牛存栏已突破3万头,下一步,将继续在经营管理、科学饲养、产业效益和科技含量方面狠下功夫,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延长肉牛养殖产业链条,把方山县打造成全省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让全县老百姓一同发“牛”财。 (记者 肖继旺)
吕梁日报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