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县县委县政府围绕脱贫攻坚,着力完善党建引领、责任落实、工作推进、资金投入、社会帮扶“五项机制”,多方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一是着力完善党建引领机制,始终把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互促共进。建强基层组织。投入“三基建设”资金2.1亿元,新建和维修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88个;整顿软弱涣散村支部43个;37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全部“破零”,5万元以上215个,占比57.2%。充实基层力量。公开招聘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人员309人、专业技术人员458人,引进硕士研究生127人,全部充实到脱贫攻坚一线;回引本土大学生443人,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提升基本能力。开辟了以“基地课堂、党校课堂、送教课堂、农家课堂”为载体的“四大课堂”,培训扶贫干部11388人次;134名村干部参加了学历提升工程。完善激励机制。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农村干部职业化管理,村两委主干月平均待遇不低于2000元、班子成员不低于800元;严格兑现市、县“五个好”村党组织书记待遇和边远山区乡镇工作人员岗位补贴、伙食补贴、公务交通补贴,有效激发了干部投身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2016年以来表彰优秀驻村干部275人次、帮扶单位48个,52名驻村干部被交流提拔到重要岗位。创新引领模式。推行“党支部+”扶贫模式,大力支持党支部和党员带头领办创办村级经济组织、发展富民产业;在县电商中心建立了20个“第一书记”工作站点,通过“党建+电商+第一书记+贫困户”,实现了电商发展与脱贫攻坚的互促双赢。康宁镇花子村抓党建促脱贫工作入选了山西省《百村脱贫案例》。
二是着力完善责任落实机制,成立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实行县委书记、政府县长双组长制。县乡村逐级签订了“双签”责任书,所有干部立下脱贫攻坚军令状。县级干部带头联系乡镇、帮扶贫困村、包扶贫困户,2018年以来严格执行一周至少两天一线工作法和日报告制度等,做到一线指挥、一线督战、一线工作;县委书记带头走遍全县17个乡镇296个贫困村,乡村两级书记全部遍访贫困户。2016年以来,累计选派农村第一书记764人、驻村工作队985支,实现了贫困村“一村一队、一队三人”驻村工作队全覆盖。全县376个行政村每村配备1名科级干部担任脱贫攻坚指挥长。分层分级开展政治谈话,县委书记带头与乡镇书记、乡镇班子成员、指挥长、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村“两委”干部开展政治谈话,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2019年,召开县委常委会32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23次,研究部署工作,协调解决困难。
三是着力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对所有重点工作全面推行清单管理,建立了“131”工作推进机制。“1”即工作日报告制度,通过微信工作群,县级领导和乡镇、县直帮扶单位每日向县委报告脱贫攻坚工作情况,“三支力量”每日向乡镇党委报告脱贫攻坚工作情况。“3”即三方面的督促检查机制,一是县督导组对脱贫攻坚工作巡回督查检查;二是利用视频调度会抽查乡镇干部在岗及工作情况;三是县纪委抽调专人不定期进行明察暗访。“1”即工作通报制度,乡镇和重点工作任务牵头单位实行20天一督查一通报一排队,县直单位驻村帮扶工作情况定期通报。
四是着力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脱贫攻坚投入,县财政新增财力优先用于脱贫攻坚,所有涉农资金应整尽整。2014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0.22亿元,其中专项扶贫资金12.6亿元、其他统筹整合资金7.62亿元。扎实抓好金融扶贫,累计发放扶贫再贷款6.7亿元、扶贫小额贷款4.029亿元、产业精准扶贫贷款7.17亿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筑牢了资金保障。
五是着力完善社会帮扶机制,用好省“一县一策”政策。在落实好共享政策的同时,重点抓好专享政策落实,与8户驻兴企业建立了扶贫合作机制,共落实帮扶资金3.59亿元,实施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等帮扶项目26个。与企业达成用工协议,企业新增用工或空缺的岗位用工中,兴县籍人员不少于60%;临时用工除极个别需特殊技能的岗位外,全部吸纳本地劳动力,优先吸纳贫困户。推进消费扶贫;采取龙头企业带销、电子商务营销、旅游带动促销、劳务就业推销、帮扶单位助销、单位采购直销等形式,2019年销售1.1亿元的农产品。借助电商平台,举办了特色农产品展销暨文旅推介会等活动,绿色有机小米、老陈醋、羊肚菌、黑金刚山药等农产品入选省扶贫超市。开展“孝亲敬老”活动;结合重阳节,对子女给予60岁以上父母赡养费的,每1000元奖励200元,每户400元封顶,全县共参与13518人,其中贫困户7491人,发放奖励金539.1万元。创新“爱心超市+”扶贫模式;依托19个“爱心超市”,广泛开展群众讲政策、农村环境卫生联帮联治、文明户评选等活动,根据群众参与情况,奖励一定分值的“爱心积分”,群众凭借积分到“爱心超市”兑换相应分值的生活用品;所有行政村全部开设了“爱心洗衣房”,为60岁以上困难群众提供免费洗衣服务,为偏远村庄开设了“流动爱心超市”和“流动爱心洗衣房”。“爱心超市+”扶贫模式,搭建起了“政府主导、社会捐助、群众参与、公开运行、协同共建”的激励式扶贫平台,提升了群众满意度,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张明提)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