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文钱逼倒英雄汉。缺资金成为制约许多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脱贫的重要瓶颈,金融扶贫犹如雪中送炭,燃起了许多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的希望,激发了脱贫的强大内生动力。我市开展的金融精准扶贫,为许多缺资金的贫困群众和从事农产品收购加工的企业纾难解困,帮助他们发展脱贫致富的产业,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夯实了脱贫增收的基础。
在总结完善已经形成的企业转贷资金、农发行“吕梁模式”、乡村振兴贷、绿色发展基金等多种金融模式的基础上,吕梁市委市政府积极谋划,推动金融部门积极探索,努力构建“党建引领、信用先行、产业支撑、龙头带动、金融助推、保险托底”的金融扶贫长效机制,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活力和动能。
金融扶贫遍地开花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市金融部门精准对接脱贫攻坚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强化金融精准扶贫贷款投放与管理,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农发行“吕梁模式”在全国推广,交口“金融+”8种扶贫模式、“一保通”综合保险模式在全省推广,邮储银行林业扶贫贷款、农信社“十户一体”农户贷款和农业银行“乡村振兴贷”等扶贫贷款模式不断涌现,金融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建设的服务作用不断加强。2015年以来,全市累计投放精准扶贫贷款301.82亿元,惠及贫困人口335.54万人次;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42.19亿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8.66万户。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金融机构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各项政策精神,主动下调贷款利率、延长贷款还款期限,并积极对符合条件的精准扶贫贷款进行展期、续贷,为全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精准确定支持方向
我市精准确定了金融扶贫的方向。瞄准大产业,围绕“一县一业一联盟、一乡一特一园区、一村一品一基地”建设、八大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和酿品、干果饮品(药茶)、肉制品、功能保健食品、药材药品五大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打造,通过金融助力推动产业链发展,形成上下游、产供销有机结合、一体化发展的扶贫格局。探索用好国债及长期支农政策贷款,建设标准化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养殖园区,推动养殖产业快速做大做强,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瞄准大企业,依托“九大联合会”,引入专业机构,大力培育新型龙头企业,做好龙头企业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对接,在乡村建立原料基地,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瞄准大项目,聚焦省委“六新”和市委“四三战略”,对接省、市“十四五”规划,我市正在认真筹备和谋划一批好项目,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对接,利用资本力量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做优品牌,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
创新金融扶贫产品
市委、市政府引导各金融机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贷”,巩固提升金融扶贫“吕梁模式”和绿化造林扶贫贷款,大力推广“十户一体”农户贷款,持续发展“一保通”综合保险,不断开展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支持涉农企业、农户通过流转土地、股份合作、吸纳务工、订单帮扶等多种形式,发展特色农业、光伏、旅游、电商等扶贫产业,巩固提升金融扶贫成果。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金融支持,为易地搬迁区实现产业园区、扶贫车间、合作社或托管组织“三个全覆盖”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各金融部门正在积极探索“一业一策”“一企一策”“量身定做”等符合我市农业种植、加工和畜牧产业发展资金需求特点的信贷策略和产品,为企业发展开辟绿色金融通道。不断向上级部门反映吕梁发展的新变化新需求,积极争取信贷总量和政策倾斜支持。
行百里者半九十。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转型发展离不开金融扶贫进一步的大力支持。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市各金融部门正在密切配合,通过定期召开的政银企调度协调会,不断发现和解决金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强化金融扶贫工作宣传,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不断开拓政银企合作新局面,为吕梁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实习记者 王卫斌)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