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刘常平的扶贫故事

黄河新闻网 > 吕梁频道 >  经济三农

黄河新闻网吕梁讯(马佩全)初见刘常平,是在孝义市文联组织的市作协成员与孝义优秀扶贫驻村第一书记的座谈会上。他穿一身灰夹克,说话平和有力,英俊的脸上总带着浅浅的笑意。他热情的和我握手“马老师,你是阳泉曲的,我也是,我是克俄村的,咱们老乡。”给人一种诚恳踏实的印象。相互留了电话,从此便慢慢熟悉了。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他是孝义市政法系统党委委员,负责积极分子报备、党员发展对象考察、党员预备考察转正和党委的日常工作。六年来和杨德斌书记积极配合,政法系统党建工作逐渐步入正轨,每发展一名党员,都严格按照组织程序步骤,六年来共发展培养新党员三十余名,为党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

刘常平被派往临县扶贫时,面临着很多压力和实际困难。儿子即将参加高考,学习成绩优异,在孝中凌云八班就读。女儿成绩中等,也即将面临中考。自己在家时,可及时督促指导孩子学习,若去临县,妻子又要上班,又要给孩子们做饭,难免疏于管理。倘若因此影响了孩子的升学,那可是孩子一辈子的事。时任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的薛厚华同志和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党委书记李继忠同志分别找他谈心。“临县石白头乡给咱政法系统扶贫第一书记工作的评价不是很好,我们急需挽回被动局面,咱政法系统的扶贫工作可不能落在后面”。事关扶贫工作大局,刘常平当即表态,他是政法系统党委委员,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农民的儿子,受当村干部的父亲耳濡目染多年,一定要发扬共产党员为民服务的精神,尽管有实际的难处,但绝对服从组织安排。几天后,任命书下发,刘常平便打点行装奔赴临县,他清楚地记得那是2018年10月24日,贺家沟地处临县偏远山区,距离石白头乡乡政府还有二十里地,山村道路狭窄弯曲,如果遇到雨雪等极端天气更是崎岖难行,交通是他在临县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力所能及地为老百姓做了几件小事、实事

刘常平上任尹始,就扎扎实实办了几件事。一是发挥专长党建扶贫。他去村委时,贺家沟村委院内杂草丛生,混乱不堪,村委和支委的牌匾也找不到了,党员没有活动室,当然更谈不上定期活动了。一个村的党建工作很重要,怎么能没有党建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呢?他将有限的资源整合利用,将村里原来的红白理事大厅腾出来,合并为多功能活动室并党员活动室,用他的话讲是“有阵地、有场所、能活动、多功能”。用工作经费购置了党旗、党徽,制作了各种版面;催促临县电信公司驻村工作队长刘亮亮用活动经费和农村党建经费购置办公桌椅、沙发和茶几;发小侯建荣是做粮油生意的个体户,热情地捐赠4米长的大显示屏,便于写会议标题和政策宣传。硬化村委大院并在大院中央竖起高大的升降旗杆,重新订做并挂好金光闪闪的村委和支委两块牌匾。定期组织党员开会,并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借助党员活动日,宣传党的扶贫政策,鼓励党员为早日脱贫献计献策。

二是开拓渠道消费扶贫。2018年刘常平上任后,与政法系统党委的领导协商方案,由政法系统的每名党员以有偿捐款的方式认购100元的临县土特产,比如红枣、红小豆等农产品,助力扶贫。孝义市交警大队的党支部以高出收购价0.2元的价格,征收村民的木枣和小米。当年共筹得有偿扶贫款32500元。有的村民交来谷子,他组织人加工,他有过敏性鼻炎,碾房刺鼻的谷糠味让他不停的打喷嚏流眼泪非常难受,可他忍着也要把谷子碾成米,再用封口机封好。在孝义市政法系统的积极支持下,2019年的消费扶贫成效也相当显著。通过内部的两批订单,不仅解决了本村的卖枣难问题,还把周边村庄的土特产也卖了不少。清凉寺的粉条,暖泉会和雷家碛的粉皮是临县有名的土产品,经他推广,在孝义也广受欢迎,每次去临县,他总帮人带一两千的土特产,后备箱后座经常塞的满满的。他提到此事时,嘿嘿一笑,这也算是帮临县人民致富。两年来,刘常平共销售临县土特产11万余元,有效的增加了地方收入。长期往返孝义临县奔波操劳,他的牙龈发炎,疼痛难忍。最初以为是上火,没当回事,后来感觉身体越来越疲惫,嘴唇也发黑了。经中医诊断,是因为血液循环不好,上火下寒,需要慢慢调理。连着吃了很多付中药才稍有好转。由于他的工作立竿见影,受到乡、村两级干部及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也让扶贫工作在石白头乡站稳了脚根。石白头乡政府和贺家沟干部群众一致要求刘常平继续留任。经组织研究决定,让刘常平继续接受孝义援临县的第二批扶贫攻坚重任。于是他于2019年1月20日再赴临县,继续担任贺家沟驻村第一书记。

三是积极筹备基建扶贫。贺家沟村中有一条河穿村而过,曲曲弯弯,呈太极两仪形态将村庄分成三段。枯水季节,出行尚不受影响,但一到夏秋,河水上涨,过河就成了村民的大难题。刘常平从踏进贺家沟的第一天起,就觉得沟壑的山村没一座桥梁非常不便,也注意到村里的旧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要想富,先修路。他与村委主任打好申请建桥报告,交给扶贫工作组组长白永兴(2019年1月卸任)。白组长认为建桥迫在眉睫,上报给县交通局。经交通局副局长实地调研后,认为报告可行。正好国家下发中国革命老区建设资金,桥梁于2019年6月初开工,历时两个半月,总投资207万的贺家沟水泥大桥顺利通车。桥建的结实,漂亮,而村里的路还是土路,县交通局和乡政府投入资金,把村里的1.7公里干道全部硬化成4.5米宽的水泥路,村内陡峭小路一律用立砖铺就。彻底解决了贺家沟村村民行路难的问题。同时铺设了六千米的自来水管道,让村民都吃上了干净水、安全水。在修桥铺路通水期间,刘常平吃住在村主任家,白天检测工程质量,晚上走家串户解决拆迁占地难题,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修路送水工程得以顺利完成。

四是培育六小产业扶贫。第二个任期开始,刘常平着实在培育贺家沟村六小产业发展方面下了一番苦心。他初到贺家沟时,正是冬天,临县山区气温比孝义低不少,为此,他特地买了件军大衣。当他走访贫困户乔眼宋,并考察他的养羊情况时,发现乔眼宋穿着单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赶忙从后备箱里取出大衣送给他让他穿上。乔眼宋感动的不知如何是好,从家里拿出来一箱红枣,一定要让刘常平收下。刘常平觉得如果不收,乔眼宋会觉得自卑,所以就热情的收下了这份心意。乔眼宋激动的打开话匣子,把自己多年来的养羊经和盘托出。使刘常平更觉得发展养羊是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可行模式。他拿出第一书记的五万元的扶贫资金,在全体村民会议上决定帮助村里的三个贫困户养羊,让贫困户乔建福和乔开通每户使用资金2万元,乔眼宋使用1万元,使用期限1年,以资金的8%用于其他贫困户的分红,考虑到养羊的不易和鼓励其继续养殖,大会决定收取6%,2%作为奖励资金,收效显著,短短一年余时间,三家养殖户的羊群已初具规模,一年仅卖羊羔一项就能收入五万余元。

而扶持养羊也不是一帆风顺。2019年3月初,刘常平把五只羊羔送到贫困户苗成国家中。苗成国已年过七旬,儿子有智力障碍,刘常平和党员商议决定送他五只羊羔,希望他能借机发展养殖,早日脱贫致富。刘常平担心羊得病后得不到及时医治,便让苗成国及时和养羊多年有丰富经验的乔眼宋请教,使他的羊没有因为生病而造成损失。然而,苗成国年事已高,儿子又无法帮忙,他在放羊途中摔了几次跤。刘常平得知后怕他有个闪失,又帮他把羊卖掉。刘常平与村委商议后将村里的扶贫款收益分配向他倾斜,一家三口都有光伏收益,村里的有偿公益性劳动也有意多安排他,他儿子虽智障,干体力活还行,村委班子成员便积极给他联系打零工,这样一年下来,苗成国家人均收入已远超5000元。

刘常平第二个任期开始,想建蔬菜大棚。他从孝义请来专家,考察发现当地的土质不适合种植蔬菜。他又打听到汾阳市峪道河有养虹鳟鱼的,专程去养殖场考察,但虹鳟鱼养殖投资上百万,村里的意见不统一,没有做出决定。

经过多次挫折,他意识到贺家沟村扶贫资金有限,好钢应用在刀刃上。集中使用扶贫资金,才能产生明显的收益。他除了积极扶植养羊产业,还把政府下拔的三十五万脱贫资金由乡政府统筹、投放到石白头乡曹峪坪村养殖园区,由本村村民负责大棚养鸭,将养鸭收入交由村委统筹分配给贫困户。两年来,村里的各项扶贫产业收益,除兴建贺家沟村的公共设施花去一部分外,都按“按劳分配,特困户优先”的原则,足额发放到村民手中。刘常平和村委两干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细致入微。

易地扶贫搬迁是临县县政府让村民尽快脱贫致富、大踏步融入城市生活,快乐奔小康而实施的惠民政策。凡是建档立卡户,只要花四五万元,就可将村里的住房换成县城的楼房。这次易地扶贫搬迁,贺家沟村申报了二十五户贫困户。刘常平和工作组成员详细核对每一位贫困户信息。他心里有杆公平秤,绝不让富裕户混水摸鱼。易地扶贫搬迁要求搬迁贫困户须将村里的住房变成耕地。而村里的住房大都毗邻,如果一家拆迁,势必使邻居的住房变成危房。后来,刘常平和村主任,书记及村委两级成员商定、请示乡政府后决定,因邻居房屋问题不能拆迁的,可上锁、贴封条,并将以前面积相同的老房拆除还耕。从而妥善的解决了拆迁过程中的难题,也没让别的村民滋生意见。而这些搬迁户也都在县城找到了合适的工作,过上了城市生活。贫困得帽子也就自然而然的摘掉了。

一位政法系统党委委员的责任心

孝义市派驻临县石白头乡的第一书记共九人,分驻不同的村落。刘常平出于一种责任心,觉得孝义人在异地开展工作不容易,大家应该拧成一股绳,互相帮助,互通有无,互相借鉴。这样更有利于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他通过和乡寄宿制小学协商,借用闲置的一间教师宿舍,做大家的临时宿舍。市委政法委在慰问扶贫干部时送来了厨房用具,他自己又购置了冰柜和锅碗瓢盆,隔三差五就邀请大家聚聚,做顿地道的家乡饭,谈谈工作,拉拉家长,日子久了,大家互相都熟悉了,乡里交办的一些常规工作也更好的完成了。扶贫工作人员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很多,时不时的要用电脑填写工作汇报。然而学校里没网,刘常平又从学校附近的一家移动公司拉上网线,方便大家上网。刘常平就是以处处为大家着想的公心,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尊重,使大家劲往一处使,圆满完成预定任务。

二年来,刘常平走访了贺家沟村三十七户贫困户,通过促膝谈心,时刻掌握贫困户的就业生活状况,他们遇到的困难总是想方设法帮忙解决。功夫不负有心人,再加上中央、地方政策的大力实施,协力同心,贺家沟村三十七户贫困户已整体脱贫,正稳步向小康生活迈进。村支书和村主任一致夸奖他,“刘书记是干实事的人,党性强,能力强,有思想,敢干事。”在一次参加本村村民婚宴的席间,村民问他,“刘书记,我们临县已经脱贫了,你们第一书记是不是也要回孝义了?”,刘常平笑着说:“这就看临县人民需要不需要了,如果需要,我们就一定会留下来。”

在乡政府召开的扶贫工作总结会上,石白头乡书记赵小峰同志对孝义扶贫工作给予了表彰,说咱石白头乡驻村扶贫第一书记的工作成绩,孝义当数第一。

心中的遗憾

我问刘常平,他在石白头乡扶贫二年,为咱孝义赢得了荣誉,心里没有遗憾了吧,他犹豫了一下,说:“成绩是咱孝义驻临县扶贫的第一书记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个人能力有限,扶贫工作大事咱干不了,只能竭尽全力办些能办的小事、实事。能做到让单位欢喜,让乡领导认可,村民们没意见,心里自然很高兴。只是觉得有些对不起自己的孩子。我来临县的二年时间,儿子和女儿分别面临高考和中考的冲刺。由于我,不能像往常一样督促孩子们用功,使儿子高考只考了579分。儿子进孝中时是全孝义市前30名考入凌云班,本想他即使考不上清北,也能轻松考入双一流大学。可今年高考却不怎么理想,这多多少少也有他的责任。幸运的是,报了提前批,上了军校,也是一本A类,也算是万幸。儿子进入军校,对他也是一次人生历练,使他能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孩子来说,也是件好事。女儿中考也没考好,上了艺苑高中,虽说她平时学习中等,可考三中,四中还是有可能的。然而事已至此,已无法补救。只能鼓励她好好学习,争取上个二本。两年来,妻子忙里忙外,全职照顾孩子,对自己未发半句怨言,我能在临县安心工作,怎能离开她在背后默默的付出”。

想做未做的事还很多

“想办还没办,没办好的事情还很多。今年贺家沟村红枣又是大丰收,首先还是再搞一次消费扶贫,争取不让村民的红枣烂在地里,压在家里。再有就是明年开春想再修一座简易桥。你也看到了,河川把前后村一隔两段,争取再修一座桥,不能让村民们再一年四季踏着石头过河。还有,村里有一座元代古庙,是省级保护文物。庙里的石塔,塑像,壁画都保存至今。能的话,申请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本着修旧如旧原则,对古庙来一次大的保护性修复。不能眼睁睁看着它自生自灭。贺家沟村绿水青山,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还有穿村而过的河流就像阴阳太极图。满山遍野的红枣树,最具地方特色的沙石块窑洞,像不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明年打算在红枣成熟的时候,照搬孝义市新民村《柿红醉深秋 美丽乡村游》模式,在贺家沟村举办一次为期三到五天的红枣文化节。邀请临县的伞头们助助兴,利用网络平台发布广告,在村里预备干净舒适的民居供游客体验居住。满山遍野的红枣供游客自行采摘。让村民准备地道的临县地方风味小吃供游客品尝。并鼓励石白头乡其他村的村民也来参加,并借机销售土特产和手工艺品。这样,既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又拓宽了红枣销售渠道,进而也能增加村民的收入。如果能成功举办的话,则年年举办。”刘常平不加思索的说。

正如刘常平所言只是力尽所能为贺家沟百姓做了几件小事实事,然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更有无数像刘常平一样的扶贫第一书记,不计名利得失,无私奉献、忘我奋战在扶贫第一线。这正是:

吕梁山水蕴诚淳,共树连根万叶缤。

为践初心千里走,担当使命百家亲。

冬秋几度明鸿志,良策勤施福众民。

山野丛丛红枣树,常思书记义扶贫。

[编辑:梁燕则]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