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8岁的严林森,是临县碛口镇西头村人,中共党员,中专文化程度,高级农技师,现为临县联丰种苗专业合作社理事长。40多年来,严林森情系家乡,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为吕梁山上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的农业土专家。
40多年来,虽然严林森自己没有赚了钱,但他先后百余次获得国家、省市给予的奖项和荣誉。荣获“科技示范户”、“农村拔尖实用人才”、 “山西省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神内基金奖”等荣誉称号。2017年,严林森还光荣当选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8年1月,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为严林森荣记个人二等功一次。
浓浓家乡情 不忘初始心
严林森是临县碛口镇西头村农民,1981年高考落榜后他回到村里,看着全村人守着黄河水,过的却是啃萝卜、吃白菜的日子,他就琢磨着要改变现状。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外面看见蔬菜市场上,各式各样的蔬菜、花花绿绿,当时就触动了他的想法,碛口水不缺、相对气候也比较温和,为什么不能种其它蔬菜了,当时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在碛口种出各种各样有品质的绿色蔬菜。四十年如一日,严林森坚守在田间地头,他培育的苗种和技术指导不仅让临县农民得到了巨大收益,也让当地的蔬菜了走上了品牌化、产业化的道路。
由于气候特征的原因,多少年来,碛口镇靠黄河岸边的好几个村的农民就靠种植原始西葫芦和白菜维持生计。严林森看到周边的农民生产上都用常规种子生产栽培,每年春茬西葫芦亩产仅1000斤左右,秋茬大白菜因抗病性弱,缺苗断垅,既没品质又没品相,整体产量低,收益甚微。看着乡亲们艰难生活的无奈状态,他抱着用杂交种栽培生产肯定要比常规种好的想法,开始订阅科技报刊学习栽培技术、了解新品种信息,邮购杂交种在自家的四亩地里开起了新技术、新品种种菜的试验,让周边的地邻观摩,来年受大家之托代买种子,共同播下丰收希望。就这样请求代买种子的人年年增多。为了品种多样化,每年试验示范的品种也越来越多,这时因新品种试验失败造成的损失也明显增多,尽管一度时期对自己这样做有过犹豫,但是看到大家期盼的眼神,严林森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带着标本到山西农大、农科院植保所请教专家,购回治病的药物再为大家解决病虫害问题,同时抓住一切接受学习、培训机会,提高自己的种植技术、技能。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碛口镇黄河、湫水河交汇区域西头、寨则山、寨则坪、西湾、侯台、河南坪等相邻六村,由改革开放初期三十亩左右蔬菜生产,已经发展成为以蔬菜生产为主的千亩产业基地,严林森也已经成了大名鼎鼎的蔬菜种植大王,从露地到设施栽培,由化学到生物防治,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示范带动、助人为乐的人生主线。
凭着一股子钻劲,严林森从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买来最新的杂交西葫芦品种,试种成功后,发现产量比传统品种翻了几番,这让村民们都很惊喜,纷纷要求严林森代买种子,从此,他就成了大家的服务员。之后,严林森还到全国其他科研院所买来新品种在自己的地里反复试种,把有推广价值的品种分享给大家。严林森累计推广蔬菜品种287个,其它粮油品种112个,完成了碛口地区从常规种到杂交种的种子革命。2006年由他发起成立了临县碛口绿色蔬菜协会,百名科技示范户会员,4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打造出了以离石、临县、柳林、陕西吴堡等城区消费者认可的“碛口菜”优质品牌。2010年严林森牵头发起,协会五位核心会员成立了临县联丰种苗专业合作社。建成2000平方米集约化工厂化育苗温室一座,总面积3000平方米(六个大棚)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大棚。主要以种苗生产供应为农技推广服务平台,立足碛口,服务全县,携手科普惠农,让当地的菜农享受五项免费(园区规划、设施设计、技术咨询、现场指导、技能培训),为全县蔬菜产业发展做出了有目共睹的奉献,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口口称赞。
勤劳苦钻研 服务惠民生
40年来,严林森坚持做好一件事,把农技推广,帮农民增收作为获得幸福感的事业,他带领临县联丰种苗专业合作社,坚持种苗供应和五项免费服务(园区规划、设施设计、技术咨询、现场指导、技能培训),立足碛口古镇,服务全县,为科技兴农积极奉献。为全县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蔬菜抗逆栽培技术”是严林森通过穴盘育苗平台,让苗坨搭载目标生物技术材料,让移栽蔬菜生产种苗,实现抗逆、抗病的一项创新技术。技术成果论文获全省五小竞赛农业领域二等奖,全领域优秀成果三等奖。2017年,严林森自编培训教材,印制1400册。到蔬菜生产园区培训服务17天,共34场。受训学员2600多人次,田间指导300余次,为全县十个蔬菜生产园区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种苗75万株,栽培面积300余亩,由于栽培种植相对简单化,生产成功率在95%以上。这一技术应用,为菜农创收60余万元。
“阿泰灵+冠蓝新技术种苗”是严林森根据设施蔬菜园区难以倒换茬口,开发的一项提高植物免疫能力的功能种苗,让苗坨搭载国际前沿生物技术材料—小分子激活蛋白、寡糖素、枯草芽孢杆菌等材料,从而让栽培蔬菜生产种苗,实现耐重茬抗病毒的一项创新技术。2017年在全县六个基地示范推广“晟唐480”西红柿120亩。通过生产示范综合评估:平均增产30%、病毒病轻微发生、延长采摘期50天。尽管在气温峰值35—40℃长达20多天,病毒病发病率仍然低于2%,破解了国产番茄品种在栽培生产中,产品优质但植株抗病弱势(主要病毒病)的生产技术瓶颈,延长了50天左右采摘期,产品正好填补8-9月份市场空档期,以产量为对比,比对照亩增产2000斤以上,增收3000余元,共创收36万元,这项技术也成了蔬菜园区抗重茬的首选应用技术,2019年8月获得吕梁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奉献不言苦 追求无止尽
突破最后“一公里”,让农业先进技术与农民临距离,这是多年来推动农业快速发展一直努力的方向,但长期处于难以破解的无奈。“以科技与农民零距离为农技推广目标,创新实用技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严林森潜心探索的“番茄抗逆物质合成与植入技术”,是蔬菜领域工厂化育苗的首创的申报国家专利技术。2019年,严林森把这项技术在全县示范推广旱作西红柿种苗80余万株,栽培示范400亩,尽管生长期降雨量比上年少了40%左右,但抗逆性(尤其是抗旱)非常明显,在安家庄乡,康家岭、杜家塔,木瓜坪乡下郭家岭,海拔1000—1200米的山地旱作,150亩西红柿比同等栽培条件下玉米抗旱明显要好。旱作西红柿农户每亩平均收入4000元以上,是其它常规旱作生产对照种植收入的2倍以上,降低了旱作生产风险,尤其是高海拔往往是深度贫困地区,为贫困户开辟了新的增收产业。临县木瓜坪乡下郭家岭村党支部书记辛启贵感慨地说:“以往年,这22户贫困户在8—10份,青黄不接,人们都要转借过度,今年每家一亩旱作西红柿,获得好收成,每亩收入5—6千元;临县大禹乡前阳塔村,有20户贫困户,村委建成10个大棚作为脱贫设施农业项目,但这些贫困户担心徒劳赚不了钱,严林森通过技术培训和生产引导,说服大家栽培生产,通过中途多次生产指导,大家都获得较好效益。村委主任刘卫华握着严林森的手高兴地说:“咱的种苗栽培生产真的省事,今年这些贫困户都收入大几千元,明年再用你的新技术种苗,毛病少、果实漂亮,在市场上多买二毛钱”。诸如这些生产状况,在林家坪镇7个栽培基地也有类似效果。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严林森坚持不懈推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应用,锲而不舍把农业前沿技术吸收、创新、发展成为自己所用的实用技术。2020年尽管冠状病毒肆虐,但严林森带领联丰种苗克服困难,开足种苗生产,通过微信、电话等信息服务,督促园区不误农时,恢复生产。累计为蔬菜生产基地供苗120余万株,栽培面积800亩左右,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近400户,保证了各蔬菜生产基地正常生产,疫情之年实现了增产增收,为产业稳健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保障,减少农药、不用化肥让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了技术支撑,让一个个渴望、期盼的眼神变成因收获满意的灿烂笑容。就是这样,严林森成为一个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土专家。如今,他牵头创办的临县联丰种苗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蔬菜穴盘育苗,基地总面积一万平方米,建有五个种苗生产温室,穴盘育苗自动生产线一套,自走微喷灌、及湿帘降温体系齐全,一次性可放置穴盘二万张,可育苗200万株。
40多年来,严林森在农技推广应用实践中,坚守提升自我,不记名利,初心不改,把农技推广作为自己一生追求的事业,开创性地将工厂化育苗这一蔬菜生产上游产业平台,作为科普阵地,以诚实守信,发挥科技引领的强劲优势,赢得市场、赢得广大菜农的夸奖。(刘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