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临县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1-12-24 09:52:45
来源:吕梁日报

临县新打造的富之源食用菌产业园区

临县旺亚种养合作社新建的湖羊养殖基地

白文镇永兴苑社区换新貌

红色南圪垛展新颜

美丽前青塘风景如画

2021年,临县坚决贯彻“四个不摘”重大要求,强化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做好一个规划 全面引领乡村振兴工作

紧紧牵住规划这个“牛鼻子”,持续做优乡村振兴顶层设计,在全县“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框架内,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要求,县级层面编制了《临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年度行动计划》等,以乡、村为单位启动编制乡村规划,规划从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人居环境等方面精细谋划、精准布局,绘就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发展蓝图。

突出五个重点 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突出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组织全县乡村干部扎实开展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集中排查工作。针对“三类户”和监测对象,常态化监测收入支出状况,开展“定期回访”和“回头帮”活动,严格落实防贫返贫措施,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突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做到抓实农业园区促增收、抓实扶贫车间保就业、抓实精准培训学技能、抓实社区治理优服务“四抓实”和加强旧村拆除复垦利用和加强迁出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两加强”,全力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安置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了商业服务设施,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就业服务站,实行“一站式”综合服务;每个社区均成立了党支部,设置了楼长、单元长,成立了物业管理公司,为搬迁群众及时提供全方位、全天候、无缝隙服务;在全县10个扶贫车间、11个现代农业园区,开发公益岗位3000个,全县搬迁人口2.56万劳力中,2.1万实现就业创业,占比82%,确保了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

突出衔接资金保障。统筹整合财政资金,其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类项目5项37个,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类项目共计35个,县本级预算资金投入落实率100%。

突出扶贫资产项目管理。建立完善扶贫资产项目管理制度,明晰产权关系,行业部门、乡镇、行政村分级管理,确保项目后期持续稳定运营。

突出巩固脱贫成果问题整改。对照国家后评估有关要求,重点聚焦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资金使用和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农村“厕所革命”等方面,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和县直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开展地毯式、拉网式问题排查整改。

强化六项举措 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持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坚持“特”“优”战略,加快推动产业率先振兴。红枣产业方面,依托82万亩红枣资源,实施红枣等经济林提质增效15万亩,推广红枣保险6万亩,建设优质红枣生产基地5万亩;建设生态标准化蜂场5个,被中国养蜂学会命名为“中国枣花蜜示范县”;打造10个林草融合产业提升示范园;发展枣木香菇2200万棒;建设枣芽茶省级研发中心,打造了1200亩枣芽茶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成年产2500吨枣芽茶生产线;开发了枣木根雕、枣木茶台、枣木茶盘等70余种枣木工艺产品。小杂粮种植方面,实施马铃薯、谷子、肾型大豆有机旱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6万亩,打造“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出高效”的特色种植新基地。养殖产业方面,统筹发展湖羊、蛋鸡等养殖,重点推进生猪产业集群化发展,出台《临县生猪产业集群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制定了奖补政策,实施猪舍新建改扩建26万平方米,目前生猪年出栏可达75万头。光伏产业方面,1—10月份,全县光伏电站发电2亿度,共计收益1.49亿元,现分配到村资金1.3亿元。共计开发固定就业岗位8838个、临时性就业岗位14000余个。农业农村改革方面,完成“三支队伍”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宅基地改革,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4.5万亩。推进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培育认定示范社15家、家庭农场35个。

持续抓好劳动技能培训。持续大力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累计培训36258人。

持续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实施造林绿化8万亩、储备林建设7万亩。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县乡村三级林长责任体系,选聘护林员2098名。持续紧盯各类生态环境问题隐患,精心修复、精准治理、精细保护,治气、治水、治山、治城一体推进,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的靓丽底色。

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启动11个美丽宜居示范村、24个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完成农村改厕2360户,实施了58项农村公路提质扩面改造工程和旧太克线县城至梁家会段22公里路面改造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六乱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共发动农民参与10.4万户,清理整治“六乱”问题1000余处,清理垃圾1.1万吨,消除交通安全隐患789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观摩评比,在全市“六乱”整治百日攻坚现场推进会上作了典型交流。

持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制定《临县移风易俗行动计划》,拟定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范本,推动移风易俗,引领乡风文明。制定了《移风易俗倡议书》,制作移风易俗小视频30余条,在县融媒体中心、临县发布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大力宣传,积极营造移风易俗浓厚氛围。持续开展“传承好家风、争当文明户”等活动,开展乡村星级文明户、新乡贤等评选活动,继续实施孝心基金工程,大力弘扬孝亲敬老、邻里互助、重诺守信的乡村文化。

持续抓好基层社会治理。整治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47个,督促指导各村进一步规范健全组织生活制度。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能人大户、“新乡贤”等返乡留乡创业,回报家乡、建设家乡。深化“三治融合”,强化村民自治,健全“两委”班子成员轮流坐班、村级民事代办等制度;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高质量推进全科网格服务管理,全县共划分网格1025个,招聘全科网格工作人员99名,建立了包含72项工作、涉及21家单位的全科网格准入清单,着力打造“综治中心+全科网格+雪亮工程”一体化综合平台;积极探索“党建+网格+X”治理模式,精心打造样板村(社区)30个,湫水柏林苑等16个社区形成了社区居委会、网格长、楼长、单元长、住户“五位一体”的共建共治格局,切实为乡村全面振兴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刘生锋


[编辑:白丽红]
分享到: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