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2022年吕梁市农业农村工作成绩单“亮眼”
2023-03-24 09:25:43
来源:吕梁日报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昔日的深度贫困区,今日,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美丽愿景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吕梁山上下、山区、平川,粮食丰足、产业兴旺、乡村美丽、百姓安居乐业。生猪、肉牛、食用菌、小杂粮、马铃薯、沙棘、红枣、核桃等八大特色产业集群,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百姓致富的“钱袋子”。吕梁野山坡、吕粮山猪、兴县山花烂漫、方山鸡蛋、临县枣木香菇、青塘粽子等一大批本土品牌,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2022年,市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稳粮保供”底线和八大产业集群化发展,建立标准化生产、科技研发、区域品牌、农技服务、校地合作“五大体系”,实施主体培育、产业融合、包联服务、深化改革“四项行动”,推动特优产业提质增效,全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交出亮眼“成绩单”。

五项工作全省前列

率先启动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全覆盖。首年地方农业保险覆盖率达到46.21%,其中:食用菌覆盖率96.99%,汾阳杂粮、交口中药材等10余个县域单项品类覆盖率已达100%。

率先开展市级特色产示范园和产业研发推广中心创建。首批认定生猪、杂粮、设施蔬菜等40个市级特色产业示范园,组建香菇、木耳、肉牛等9个市级产业研发推广中心。

率先推广应用市级有机旱作农业标准。发布旱地大豆、高粱、马铃薯种植和小麦、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等22个吕梁有机旱作农业标准,由中国农业出版社编印书籍2万册。

率先开展生猪全产业链保险试点和“活体牛抵押贷”金融创新。争取省财政资金2亿元,探索“保险+期货”降低养殖风险新模式,生猪出栏产能突破560万头,存出栏量均列全省第二;牛存出栏量均列全省第一。

率先实施重点作物种植、机收补贴。每亩补贴100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7万亩、小麦种植4.2万亩,小麦机收用燃油每亩补贴6元。

七项指标高质量完成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市粮食作物面积497.15万亩,产量10.57亿公斤、增幅8.63%;单产212.6公斤/亩、增幅8.3%,总产、单产增幅均列全省第一。粮食单产创历史新高,冬小麦面积创近五年新高。

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518元,同比增长6.5%,比同期城镇居民高1.3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2个百分点。

一产增加值稳步提高。全市完成107.8亿,增速6.1%,增速排名全省第一。

一产固投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投资34.08亿元,同比增速11.8%,超省定目标1.8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四。

农产品销售再创新高。全市完成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418.2亿元,增量115.61亿元,增幅38.21%,增幅超省定目标25.21个百分点,综合排名全省第二。

农田建设强力推进。全年建成高标准农田25.15万亩(包括上年度结转面积),超年度考核指标(19.08万亩)31.8个百分点,考核任务完成率排名全省第二。

户厕改造全面完成。完成户厕改造21225座、完成率102.53%;问题厕所整改8148座,年度任务全部完成。

稳粮保供 筑牢“三农”压舱石

2022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不定,全市上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粮食生产各项工作,认真贯彻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组成春耕备耕工作组,组建春耕备耕、化肥保运、服务热线、宣传保障4个工作专班,切实做到“农时一天没耽误、农户一户没落下、农田一亩没撂荒”。

粮食产能稳步提升。市财政投资1.7亿元支持农业生产,完成20万亩撂荒地、盐碱地复垦改造,遴选195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研究制定10项支持粮食生产的配套政策。夏粮生产工作受到省委农办通报表扬,全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场推进会暨高产竞赛启动会在吕梁市成功举办,吕梁经验全省推广。吕梁市农业农村局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集体,荣获全省首届大豆高产竞赛“组织奖”。

“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蔬菜总产(包括食用菌)27.5万吨,同比增长13%;肉蛋奶总产61.06万吨,同比增长6.99%。主要食用农产品监测合格率97.7%,应免疫畜禽免疫密度100%,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特色农业保险全面启动。统筹推进中央政策保险、省级试点保险,在全省率先启动特色特色农业保险全覆盖工作。市县两级财政补贴80%保费,由人保财险吕梁分公司牵头5家承保公司实施,将小杂粮、食用菌等12类地方特色大宗种植、养殖品种纳入保险保障范围,构筑保障农民收益的重要防护网。

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全面推进耕地质量监测和保护。划定新一轮耕地保护目标624.76万亩,现有耕地677.7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83.26万亩,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74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491万亩,配方肥施用量12万余吨。建设7万亩肥料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示范区,2万亩退化耕地治理试点,土壤墒情监测实现全国联网共享。

种子是粮食生产的“芯片”。全面启动种业振兴工作,印发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和推进机制,开展培训1300人次,备案种子经营主体482个。农业种质资源普查766份,全市25个种畜禽场生产经营秩序良好,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已完成县级工作,外来物种普查向试点方山县下达资金40万元。全面铺开新品种试验示范,安排玉米新品种试验点4个、品种86个,大豆新品种试验点2个、品种17个。建立新品种展示田400亩,建设孝义、临县2个国家级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申报实施汾阳市、孝义市高粱和临县玉米3个千亩级绿色增产增效项目,申报4个新型抗旱保水缓释配方肥试点县。

增量提质 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

近两年,市农业农村局立足八大产业集群化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农业全产业链已初具规模。2022年,着力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增量提质,促进全产业链融合,绿色转型发展,为产业集群化发展注入新动能,打造新“引擎”。

全市培育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20户(国家级5户)、市级骨干龙头企业135户,完成7168人次高素质农民培训任务。长青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列入2022年度国家级生态农场名录。组建生猪、食用菌、杂粮、马铃薯4个市级链,确定兴县杂粮、文水县沙棘和中阳县食用菌3个省级全产业链重点链建设试点,力争在2025年前打造总产值超过300亿元的17类特色优势农业全产业链。建立专队包联服务,专家团队遴选适宜品种20多类、主推技术40多种,项目工队指导服务416余次(项),线上线下销售额达到1000余万元。深化省校合作,与省内外2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建设益农信息社1375个、开展公益服务161万人次、电子商务成交额6.91亿元。启动吕梁市智慧农业应用管理大数据平台项目。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3%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9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5.83%。

强链固链 擦亮产业“金字招牌”

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

2022年,市农业农村局立足产业振兴,聚焦产业转型,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强链、延链、补链、锻链”。农业八大产业列入全市“985”重点产业链,培育亿元以上重点链主企业11家,“吕粮山猪”直供港澳,香菇出口韩国,杂粮远销欧洲,擦亮产业“金字招牌”。

依托链主企业技术、信息、资金优势,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分产业组建8个联合会,吸纳主体2000余家,链内成员产值突破200亿元。生猪基地县出栏产能占全市的82%,食用菌基地县覆盖65个乡镇197个村。建设26个农业示范展示基地、276个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培育20个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招聘33名特聘农技员。

在中央17台农业农村频道、太原火车南站通道、吕梁机场等平台宣传吕梁市特色农产品。吕梁野山坡、吕粮山猪、兴县山花烂漫等一批本地品牌入选山西特优农产品品牌目录,方山鸡蛋、临县枣木香菇、青塘粽子等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兴县小米”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进展顺利。

成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民发展学院吕梁分院,与西北农林大学重点院系签订生猪、食用菌产业校地(企)合作协议22份,联合组建生猪、食用菌专家工作站11个,签订校校合作协议1份。全市1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与17所高校签订特优农产品购销合同。争取省级财政资金2亿元,在全省首家示范开展生猪“保险+期货”价格指数保险试点。

生猪产业,打造7个重点县,3个100万级、3个50万级、1个10万级产业基地,生猪出栏产能达到562万头。生猪存栏205.92万头、出栏281万头、能繁母猪存栏23.86万头,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5.48%、23.27%、12.39%。

肉牛产业,文水县、方山县“两翼齐飞”,支持建设27个标准化养殖场,完成黄牛改良3.7万头,优良品种(西门达尔牛)覆盖率达到55%以上。全市牛存栏50.82万头、出栏27.61万头,较上年分别增长15.68%、6.56%。

食用菌产业,交口夏菇、中阳黑木耳、临县香菇“三足鼎立”、各具特色,产业规模达1.25亿棒,吕梁已成为全国、全省重要的食用菌基地。

马铃薯和杂粮产业,形成山区为主、平川为辅的产业布局。制定《旱地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和《马铃薯产业园区示范标准》,杂粮总产3.59亿公斤,增幅36.5%;马铃薯总产78万吨。

沙棘产业,集中分布在交口、文水、交城、岚县等林区地带,集中连片约有40万亩,有吕梁野山坡、交口维仕杰、方山野林丹等6户加工企业。发展药茶原料示范基地2000亩,产值达到2.1亿元;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11.03万亩,总产值1.79亿元。

红枣和核桃产业,形成沿黄四县160万亩红枣林带和汾阳、中阳等边山地区为主的300万亩核桃林带,红枣、核桃正常年景产量分约3亿公斤、8万余吨,产值合计约20亿元。

党建引领 三项机制激活奋进动能

党组、党总支、党支部书记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细化党建职责,重新修订完善《首问责任制度》等10余项规章制度。高标准召开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一体安排部署全年工作。

制定《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工作清单》《农业农村法治工作要点》等文件措施,构建上下一体协同配合工作体系。制定《农业农村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1103户,查办农业违法案件146起,补充更新执法装备159台(套),新招录10名执法人员,政务信息应公开尽公开。

建立完善重点工作“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派驻纪检组跟踪监测、专项督办和公示等工作机制。召开重点工作调度会、现场推进会等12次,约谈8县(区)长、6县分管领导、10县农业农村局长,6县(市、区)表态发言。印发督办通知23期、情况通报11期,组织开展督促检查50余县次。

党组书记、班子成员、中层干部紧紧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三重一大”事项、倾向性苗头性等问题常态化开展2+3责任谈话,每月向派驻纪检组报告相关事宜。每季度召开机关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和专题汇报会,规范党员干部微信群、朋友圈、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信息发布,严防热点敏感问题偏激舆论诱导和非法宗教渗透。严格执行保密制度,规范办理涉密文件290份、密码电报73份。

锚定目标,擘画振兴蓝图。2023年,市农业农村局将党中央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出台《支持粮食生产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实施粮食亿斤产能提升行动,开展绿色高产试验示范和特色作物种植试验,逐步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开展玉米、小麦、羊、牛等品种联合攻关,加强基层农技队伍建设,推进农民技术职称评聘,力争再新建一批市级产业研发推广中心、认定一批市级特色产业示范园,建成一批酿酒高粱基地、推动农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水平,为建设美丽幸福吕梁贡献“三农”力量。

[编辑:梁燕则]
分享到: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