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兴县四兴村:振兴路上阔步行
2023-11-19 10:11:00
来源: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7月的雨后,微风拂面,暑气暂消。乘车来到岚漪河畔北岸瓦塘镇最大的异地移民集中安置点——四兴村,怡然美景扑面而来,带着前后庭院的一栋栋小二楼鳞次栉比,全部为二层砖混结构,既有地方窑居文化特点,又有现代建筑风格。上了年纪的村民们在凉亭处乘凉下棋,围观、闲聊者甚众。房前屋后绿荫环绕、蜂飞蝶舞,花草树木繁多茂盛,尤以萱草花最为明艳动人。萱草因欣赏时令人身心愉悦,缓解烦恼忧思,又名忘忧草。环视着这个移民新村居民们脸上安逸的笑容,萱草花或许是对他们幸福生活的生动注解。

村委办公楼上下三层,党群活动场所宽裕。村支部书记任林平向我们介绍说,四兴村由原杨家塔、后南会、柳叶村、张家洼4个行政村于2019年组建,户籍人口745户2209人,常住人口35户77人。村内配套设施齐全,达到“八有六通”标准:有医疗卫生室、幼儿园、文体活动室、文体活动广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爱心洗衣房、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红白理事大厅,通水、电、道路、供暖、燃气、网络等基础服务设施。同时设立了“两中心五站点”,“两中心”即物业管理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五站点”即党员联络站、乡镇联络站、就业指导站、卫生健康站、驻村工作站。通过一站式精准服务,切实打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最后障碍,充分满足了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

任书记带着我们进入村子最南端一户60平米的民居,今年73岁高龄的张兰梅老人在这居住。屋内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再看老人脖子上白珠项链和手腕、耳垂的银饰,便知这是一个爱生活、爱美丽的大妈。岁月也对大妈温柔以待,并未雕刻太多痕迹,大妈的面容敞亮舒展。

张兰梅原来是张家洼村民,生养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媳早年病逝,她和儿子所分房子是另一处40平米的住宅。现在住的是孙子一家三口的安置房,客厅、厨房、卧室和卫生间功能分明。墙壁上挂着孙子孙媳几年前的婚纱照,现在老太太已经有第四代人三世孙。儿子和孙子都在鄂尔多斯市打工,自己年老不愿意出门给儿孙添麻烦。而且,故土难离,村里也有不少相处一辈子的邻居作伴,老太太并不孤单。邻村的侄女隔三差五跑来探望,村干部也得空问询。老人一个人靠着政府发放的养老金和退耕还林补贴足够生活,儿孙逢年过节回来团聚也给她买这买那还塞钱。张兰梅给我们指看自己做饭、取暖用的天然气壁挂炉和灶具,说道:“这是天然气公司免费安装的,收费比用电、煤都便宜、安全。”这个出生于1950年的老人,经历饱满,对现今的日子淡然而知足。

说话间,院子里传来喊叫声。张兰梅扭头一看,“哎呀,这个死老婆子……”一只手重重拍在对方手臂上。热情之意,全在这厚实粗放的充满乡土气息的问候里。

来访者是刘姓大妈,是和张兰梅同村搬迁而来的邻居。刘大妈身着蓝底印花短袖和深蓝长裤,头戴凉帽,刚刚修整完绿化带,进来探望张兰梅。老人们熟络温馨地交谈,让人触动。村民之间的情感互助,自古就是乡村社会的传统。其中凝聚的道德共识、情感共识,是流淌在乡土社会中的精神血脉。村民之间不求利益回报的互帮、互助、互惠,是建立在血缘、地缘基础上的乡村共同体得以维系的情感纽带。

刘大妈有三个儿子,都在太原打工。大儿在太原有房,因此只有她和老伴及另外两个儿子在此分得三套房。她娘家是属于后石门村委的上虎梁村,被当地人戏言为“能跌死松鼠”的地方,借以说明该村山大沟深、地势险峻。婆家张家洼也比上虎梁好不到哪里去。有点能耐的人在近30年间不断外流……

2022年,吕梁市农业农村局组织调研乡村振兴的专题报告中指出,“当前农村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一是边远山区居住条件不方便;二是教育城区集中化;三是婚姻文化的变化;四是农业收入较低”。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新时期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工程之一便是易地扶贫搬迁,这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重要举措。2018年6月,四兴村移民新村一期安置房建成,同年9月具备了入住条件,后石门村的常申、上虎梁两个自然村村民首先搬迁进来。二期安置房于2019年6月建成,其余村庄的贫困户和同步搬迁户也陆续搬迁入住。按人均住房面积不超25平米的政策,修建了20㎡、40㎡、60㎡、80㎡、100㎡五种户型共269套房。目前,房屋产权证书均已发放到户。

该安置点地势平坦,北为瓦塘乡道,南与瓦裴公路相连,交通便利。出行问题的解决,使得其他问题也得以缓解。安置点与中铝集团下属企业山西华兴铝业和中铝华润两大公司毗邻,为就近劳务输出提供了便利。谁家有新媳妇进门,回村看到的再也不是半山腰上的土窑、石窑,而是崭新的小二层平房。

据悉,"十三五"期间,瓦塘镇拆除复垦旧村25个。其中,易地搬迁村18个、项目搬迁村2个、空心村5个,复垦耕地332亩。旧村拆除复垦坚持人退绿进、村出林入,充分整合利用旧村土地资源,实现复垦村退耕还林全覆盖。同时,依托兴县新本草道地药材种苗基地,发展退耕地和荒坡地野生道地中药材,实现生态效益和生态帮扶效益双赢。

为了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归,瓦塘镇几年来采取多种措施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先是在后石门村西侧建设联村光伏电站,对无劳动力的人口实行光伏收益兜底保障;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定向劳务输出,让群众就近就业;安置搬迁困难群众从事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岗位,确保人人都有稳定收入。

2023年,按照瓦塘镇一乡一园区总体规划,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四兴村产业发展规划。一是发展蔬菜大棚产业,在瓦塘村投资650万元,建设蔬菜大棚50亩。项目建成后,可以带动四兴村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通过参与务工或承包的形式增收;二是种植万寿菊产业,在光伏电站下面实施20亩的万寿菊产业,带动四兴村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参与务工。目前该项目已开工。

吕梁市生态环境局工作队于2021年进驻瓦塘镇四兴村包村帮扶,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等各个方面和瓦塘镇党委政府积极沟通对接,大胆摸索,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污水治理方面投入上千万元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队员们初来不久便注意到,周边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导致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恶化。未经处理的各种污水会严重污染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居民饮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安全造成不利影响。考虑到此,经驻村工作队大力争取,统筹规划并建设了瓦塘、王家峁、四兴村污水处理联合站,大幅改善当地生态和人居环境,加快扭转安置点脏、乱、差局面。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身处最前沿的基层党员干部这根针,通过穿针引线、承上启下,发挥着落实方针政策、共谋百姓福祉的关键作用。派遣到四兴村工作一年多的选调生王少杰感慨:“初到基层,工作和生活上的不适应让我想要逃避,甚至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慢慢地,通过走村入户,体会着群众生活的困苦烦恼,感受着群众的朴实和真诚,我找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所在,并庆幸自己选择了这样一条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光荣之路。”

2023年6月,山西省乡村振兴局对全省首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五好社区”授牌,瓦塘镇四兴村成为兴县唯一入选“就业帮扶好、产业带动好、社区治理好、权益保障好、融入环境好”的五好社区。把家园故土建设好,成为现代生活的承载地,是亿万农民的愿景和向往。这条路,道阻且长。“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乡村振兴,我们的党员、干部、群众一直在路上……(兴县融媒记者:张亚东 任小琴)

[编辑:白丽红]
分享到: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