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吕梁市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工作理念,以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建设为抓手,扎实做好对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努力将联络站点打造成“群众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的人民群众暖心站(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聚焦阵地建设,打造党委决策“金话筒”。强化站点建设。按照“乡级建站、中心村(社区)设点”思路,吕梁市已建有人大代表联络站(点)747个(联络站167个,联络点580个),11386名五级人大代表全部就近编组进站开展活动。13个县(市、区)按照“六有标准”(有场地、有人员、有制度、有活动、有经费、有设备)和“五到位”(代表、人员、服务保障、台账管理和经费保障到位),推进代表联络站建设。强化队伍建设。明确乡镇人大主席或街道人大工委主任为联络站站长,负责组织牵头。划分代表小组,挑选实干型代表担任组长,负责召集小组代表。挑选责任型村干部具体对接人大事务,构建乡镇人大+代表+村(居)干部的基层人大组织体系。配备1至2名专职或兼职联络员,负责日常管理、代表联络、活动记录、资料整理等工作。强化财政保障。市级财政统筹安排专项经费,解决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经费困难,从2021年起,连续三年、共拨付资金490万元,全力支持全市代表联络站点工作和建设。各县(市、区)按照每个联络站2万元至5万元标准将联络站建设、运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保证联络站正常运转。
聚焦规范管理,搭建社情民意“信息台”。完善管理机制。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人大代表联络站点运行的指导意见》等制度10余项,各县(市、区)人大细化制定相关制度40余项,以制度规范联络站管理运行。完善制度台账。各县(市、区)联络站建立健全代表信息公示、接待群众、群众意见分级处理等工作制度,及时公布代表信息、联系方式、进站接待时间等。制作《人大代表接待群众意见建议登记簿》《人大代表走访群众意见建议登记簿》等工作台账,推动代表活动和接待群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强化考核评价。及时督促各县(市、区)建立履职考评机制,完善代表履职档案,将代表进站接待选民列入代表年度履职考核评价标准。对联络站开展活动情况定期进行检查、总结、通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计划出台《关于开展五星级人大代表联络站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开展五星级人大代表联络站评比工作。
聚焦作用发挥,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打造“联络站+”品牌。联络站+促工作。围绕防汛救灾、乡村振兴、清化收、人大代表民生实事项目征集等工作积极开展活动,发挥代表主体作用。联络站+提能力。各县(市、区)依托代表联络站,组织站内各级代表参加市人大举办的线上专题培训,切实提高代表履职能力。联络站+传帮带。制定出台《关于市人大代表中的中共党员联系少先队员活动实施方案》,组织80余名少先队员参观人大代表联络站,倾听代表讲解履职故事,体验代表履职工作。丰富活动开展形式。增加自选动作。各县(市、区)结合实际,指导督促各联络站点高质量谋划代表进站点活动主题,根据需要邀请专业人员协助人大代表全面了解情况、做好政策解读。线下线上贯通。探索“数字人大”网上代表联络站建设和管理,建立代表联系选民的微信工作群。孝义市打造智慧人大平台,由代表联络总站全面负责平台各类信息的收集和汇总工作,深度推动“互联网+联络站”建设。宣讲调研结合。组织党员领导干部、人大代表进站上专题党课、开展政策宣讲等,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清讲明。对联络站工作运行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摸清社情民意,找准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办法举措。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市县领导干部及各级人大代表进一步深化拓展“领导干部+人大代表+联络站+社区治理”模式,进站联系服务群众密度进一步加大,效果进一步加强。今年以来,市县两级领导干部进站1719人次,接待群众4640人次,收集问题1733件,办结1399件;五级人大代表进站7164人次,接待群众14349人次,收集问题4344件,办结3589件。(记者 张娟娟)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