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县城庄镇对照吕梁市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六条路径和典型案例,结合临县山区乡镇等实际,城庄镇党委因地制宜,通过典型分析,进行积极多元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符合城庄实际的发展之路。
“联村党建”模式,促进乡村抱团发展。该镇充分利用党建引领优势,由涉及园区建设城庄村、小马坊村、太平村三村成立的联合党委,按照“地域相邻、整合资源、互利互补”原则,统筹土地资源和区位优势,帮助园区企业(合作社)实施主体流转土地1060亩,建成城庄千亩食用菌园区,实现多渠道增收。城庄村、小马坊村、太平村成立联村党委,信息联通、资源共享、项目联建,抱团发展,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建成大棚600余座,产值达8600余万元。1200户群众获得土地流转收益153.7万元,带动800余名群众务工,平均增收7000元,三个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20余万元。
党建聚“链”赋能集体增收。该镇积极探索“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发展模式,在阳宇会村菇隆农牧业有限公司和小马坊村万丰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党小组,将武家坪、阳宇会上城庄等14个村组的集体资金470万元注入,既帮助企业融资,又为村集体增加收入,带动8个行政村集体年增收28余万元,菇隆和万丰2个企业均成功晋升为山西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500余名群众平均增收8000元。
“引凤还巢”,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该镇建立生产经营大户、各类技术人才、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有影响力的人士等四种类型,共178人的镇村两级人才库。去年成功回引11名创业青年,分别投资300至3000余万元发展食用菌产业,探索了“外出务工开眼界,返乡创业惠乡邻”的城庄成功实践。大力培育“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羊肚菌栽培户刘兰平被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认定为中国乡村菌业专家,流转城庄村集体土地300余亩发展羊肚菌产业,带动80余名群众人均增收10000元,村集体增加收入23万元。
盘活“沉睡资产”,探索“新能源+就业”,破解移民村后续发展难题。武家坪行政村下辖5个移民自然村,几年来,搬迁群众人地分离两头跑,带来了诸多不便。城庄镇积极争取100兆瓦光伏新能源项目落地,流转搬迁群众土地2100余亩,村集体土地42亩,搬迁群众每年土地流转收益193万元,户均增收1万余元,村集体每年增收4万余元。光伏项目的实施还为群众提供了50多个就业岗位,确保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实现了企业、群众、村集体三方互利共赢。
临县城庄镇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的决策部署,在县委、县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举全镇之力打造出了全国产业强镇、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探索走出了乡村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记者 康桂芳)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