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奎:深化改革不停步 加速建设宜居宜游美丽汾阳

黄河新闻网 > 吕梁频道 >  聚焦吕梁

“我们把高粱产业作为联农带富的关键产业,连续8年出台扶持政策,对集中连片种植的高粱每亩补贴305元。今年,共发展了12万亩高粱,预计产量能达到4.4万吨,带动户均增收约1500元。”11月5日,汾阳市委书记李正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

汾阳白酒有6000年酿造史,是“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近年来,汾阳市白酒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该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贡献了全市50%的GDP、60%的税收、40%的就业岗位。

“结合省委全会提出的‘健全专业镇发展机制’、吕梁市委全会提出的‘白酒品牌引领多元化发展机制’要求,我们将持续建强白酒产业链条,重点在三方面发力。一是发展15万亩酿酒高粱,建设一批高粱加工、仓储项目,实现‘汾酒用汾粮、汾粮酿汾酒’。二是打造500亩包材园区,引进一批包材企业,实现‘汾材汾用、汾材汾供’。三是全力保障汾酒2030、新增5.88万吨原酒、保健酒园区等3个省级重点项目建设,以及其他20个白酒扩产能项目建设,提升白酒产能。”李正奎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汾阳白酒产业的新规划。

按照规划,汾阳市还将积极鼓励酒企组团发展、品牌化发展,重点打造以汾酒为龙头、地方白酒企业为骨干的白酒发展集群。并持续办好中国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汾清天下全国行”活动,不断提升汾阳白酒的知名度、影响力。

汾阳人文底蕴厚重,历史上名家辈出,有律诗鼻祖宋之问、汾阳王郭子仪、北宋名将狄青、算学大师王文素等。近现代以来,有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冀朝铸、中国油画先驱卫天霖、著名导演贾樟柯等。《人说山西好风光》的作者乔羽,著名作家马烽、西戎等也曾在这里生活过,留下了许多文艺作品。

“我们将用好这些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融入旅游产业、城市建设、文创作品,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叫响‘千年汾州府·山河故人来’品牌。”李正奎笃定地说。

以贯彻落实吕梁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为契机,汾阳市正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结合已经建成的贾家庄村国家级、田村省级和8个吕梁市级旅游重点村,推进文湖、峪道河、石盘山等景区建设,打造好3条精品旅游线路,将各个景点串联成面,叫响‘汾州好风光·历史文化城’品牌。并依托深厚的白酒文化,加快推进酒文旅融合发展项目,推动杏花村景区成型成势,叫响“汾州清香游·微醺体验地”品牌,力争让汾阳成为全国知名白酒文化旅游目的地。

“这里是全国第五个‘中国厨师之乡’,有3200余家餐饮企业、1万多名厨师。游客来到汾阳,可以品尝晋菜代表‘汾州八八宴席’‘汾酒火焰虹鳟鱼’等地标美食,可以吃到汾州核桃、汾州小米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能吃到盅盅肉、泡泡油糕等特色小吃。我们将用好这些名片,以地标美食、传统饮食为抓手,持续办好美食美酒文化节,打响‘游在汾州·乐享美食’品牌。”李正奎告诉记者。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我们把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把教师作为教学质量提升的重点。”李正奎饱含深情地说。

在今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汾阳市提出要提高教师待遇。随后在汾阳市委六届十次全会上,出台了《教师增量绩效工资核定办法》,明确了一线教师新增绩效工资要超过平均线且不低于吕梁市“35条”规定标准,幼儿园在原有基础上增加20%,义务教育阶段按人均不低于1万元发放,省、吕梁市重点高中按总量2.5倍发放,其他高(职)中教师校内服务报酬不低于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报酬标准。

在此基础上,汾阳市也把“一老一小”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工作来抓。在养老事业上,加快汾阳市人民医院建设和10个镇(街道)卫生院提质改造,启动市中心敬老院建设,用好各村日间照料中心,探索发展“卫生院+养老服务”的医养融合模式。在托育事业上,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对普惠托育机构落实补助政策,加快投用汾阳市托育中心。

“下一步,我们还要把省、吕梁市支持生育的政策落实好,让年轻人敢生、愿意生。总之,全市上下党员干部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吕梁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改革要求,按照‘五六七’工作体系,做强做优‘五大产业’,用好用活‘六个抓手’,办实办好‘七项要事’,推动各项决策部署在汾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加快建设宜居宜游美丽汾阳,让汾阳人民感受到更高品质的生活,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李正奎表示。

[编辑:梁燕则]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