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县深入实施杂粮产业“特”“优”“高效”发展战略,全力打响“兴县杂粮,中国好粮”品牌,荣获众多荣誉称号。如今,杂粮产业链产值达11亿元,成为老百姓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
构建全产业链发展体系,高规格建设基地。兴县依托资源禀赋,与中国农科院合作,成立杂粮产业合作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晋绥杂粮研究院,引进6支杂粮专家团队,建设200亩杂粮种业试验示范基地、10000亩杂粮种业基地和20万亩绿色有机杂粮基地,筛选出16个适宜种植的高产、优质杂粮品种。高水平培育主体,围绕“四上”目标,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12户,市级11户,农村合作社1341家,3家企业上市“晋兴板”。高标准打造品牌,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04个,培育多个杂粮品牌,其中“山花烂漫”牌小米屡获金奖,畅销全国。构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矩阵,建立品牌体系。高质量激发市场,制定相关政策,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社、示范场及获得农产品认证的给予奖励,对省内外杂粮直销店给予奖补资金,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合作社进入网络平台销售,拓宽发展“最后一公里”。
打造全过程标准体系,严格品质管控。紧盯关键环节,发放优质农业投入品,从源头监管质量,建立质量可追溯系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加工水平,推动杂粮加工企业标准化发展,研制出多种功能食品和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形成杂粮宴标准宴系,提升小杂粮加工转化率,提高产品附加值。注重科技推广,依托科研院校,加强科研、培训和技术指导,推广先进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健全全方位保障体系,强化高位推动。成立多个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推动杂粮产业发展,出台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构建政策“四梁八柱”。加快平台创建,推动晋绥杂粮研究院高效运行,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筹建博物馆和文化产业园,搭建宣传展示和电商销售平台,打造“农业硅谷”。优化为农服务,组织培训农技员和高素质农民,利用乡土专家,提升农业技术服务水平,强化农业保险保障作用。积极宣传推广,组织参加各类博览会,举办多项活动,加大展销、招商和推介力度,多个新品种经营权落户兴县,兴县也被授予多个称号。
兴县正以坚定的步伐,打造杂粮产业高地,引领乡村振兴之路。(记者 刘小宇)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