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腿脚不是很方便,之前眼看隔河对面忻黑路上有公交车,就是乘坐太费事,要步行将近二十分钟。现在家门口就能免费乘坐,实在方便,真是解决了大问题”,兴县奥家湾村76岁的康大爷激动地说。这是兴县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发声发力,以“小信息”服务“大民生”,以“小切口”促进“大发展”的一个缩影。
翻开2021年以来的“成绩簿”,兴县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可谓亮点纷呈。三年多来,编写信息300余篇,报送县委、县政府61篇,推动一批民生实事落地落实;全国政协、省政协采用32篇。连续三年被吕梁市政协评为先进集体。数字的背后,既是兴县政协推动建言资政、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丰硕成果,更是深层次强化信息建言资政的实际成效。
“小信息”联动“大民生”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是政协组织沟通党委政府和界别群众的“连心桥”。兴县政协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努力把信息答卷写在红色大地上,写进老百姓心坎上。
“没有安装路灯以前,夜间经过这段路很不安全。现在路灯亮了,夜晚出行安全系数提高了,心里也踏实了”,这源自2023年10月《群众急盼在县医院康宁路补装路灯》的社情民意,建议在兴县人民医院康宁路补装路灯,为群众就医及医务人员创造安全明亮的出行环境。信息报送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迅速研究办理,县政府办跟进督促,于当月就落实到位。
“这个厕所从动工到使用,时间很快,修得真好,考虑得实在周全。我们老两口锻炼身体,再也不用担心如厕难了。”王大爷是兴县金地花园小区的居民,对于明珠广场投入使用的公厕,他满意地连连点赞。群众“呼声”变“掌声”,得益于2024年6月中旬编报、8月初落实的信息《在明珠广场建设公厕非常重要而迫切》。
转化落实是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最终目的。县内信息实行“全流程、电子化、台账式”管理,坚持做好沟通办理的“前半篇文章”、监督评议的“后半篇文章”,以及上一年度办理的“复盘文章”,让社情民意“直通车”走上落实问效“高速路”。如,报送的关于大力支持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打造全县传统美食文化等信息被有关部门采纳落实;关于优化3路公交线路、免费收看有线电视、县医院“康宁路”补装路灯、在明珠广场建设公厕等信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政协跟踪问效、有关部门高效办理、群众纷纷点赞。情系“民之所盼”,关于增加城乡公交车班次、在城区公厕增设老年人设施、及时维修交通信号灯、杨玉村街道路拓宽改造、消除蔚汾北路东段安全隐患、完善街路桥梁公共标识牌等信息,全部解决到位,人民群众呼声变掌声。
如今,在兴县许多类似的经济社会发展大事、民生改善具体事项,正通过政协社情民意信息这个渠道得到推动解决。县内信息“批示全覆盖、办理高质效”,成为兴县政协工作的亮丽品牌。
“微建议”实现“大作为”
“坚持‘切口要小、问题要真、建议要实’原则,既要用心发现信息,又要用情写好信息,更要用力办好信息。”兴县政协主席宋兴丽反复强调。
构建“大信息”格局,坚持把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与其他履职工作有机结合,确保信息稿件拥有质量提升的“源头活水”。
精准选题,下足功夫。紧扣“国之大者”,《统筹加强黄河沿线公路建设和管理》全国政协单篇采用,被省政协评为优秀稿件;《偏远山区广大农民急盼长盼农机具用油安全便捷》《建议规划建设碧村遗址为中国第一个黄土高原遗址公园》《珍稀濒危植物山西杨仅存227株》等稿件被全国政协采用;胸怀“县之要事”,报送的《关于支持兴县依托独特红色革命资源创建全国新闻工作者教育基地的建议》被省政协单篇采用,《着力破解铝镁新材料产业园区建设制约因素》《新形势下推进全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建议》《加强居家和社区养老,促进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等信息省政协转送省有关部门。
广泛联动,凝聚合力。注重纵向沟通,如根据省市政协约稿,报送的《警惕“空心村”成违法犯罪的温床》《关于提高基层政府工作质效的建议》等稿件被全国政协采用。注重横向联合,与文水县政协联合报送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亟需在灌区升级改造等方面持续加力》,省水利厅采纳有关建议,并就落实情况作出回复;与忻州市繁峙县政协联合报送的《推动建立黄河大峡谷生态环境协作保护机制》,省政协转报全国政协。
严格把关,及时报送。严把信息的政治关、政策关和文字关。对有价值但内容不全的,修改完善后上报;对缺少数据和案例支撑的,深入调研,充实后使用;对专业性较强的,邀请相关行业的委员和部门提出意见建议,力求“出品”就是“精品”。
积微成著,笃行致远。兴县政协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健全制度机制、持续释放信息效能,积极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贡献智慧力量。(雒晓利 杨韶伟)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