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王建兵:从农民工到技术专家
2025-03-10 08:41:52
来源:吕梁日报

图片1.jpg

2025年吕梁市元宵晚会上演前,胸前佩戴金灿灿奖章的王建兵意气风发地走进会场。作为2024年“山西省劳动模范”获得者,他受到特别邀约,坐在舞台最前排的嘉宾圆桌席前,接受全市人民的祝贺和敬意。

1982年,王建兵出生在方山县常家山村,一个资源匮乏、经济落后的地方。从小,他就深知生活的艰辛,但也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2001年,年仅19岁的王建兵,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改变命运的决心,背井离乡外出务工。那时的他,没有一技之长,只能从最基础的建筑工人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山西森泽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设备保障中心主任,以焊接技师与助理工程师的身份,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成为新时代一名优秀的农民工。

人生转折:从普通工人到技术能手

“那时候,我什么都不会,只能从最基础的建筑工人做起。”回忆起自己的打工生涯,王建兵感慨万千。在山东、浙江等地的建筑工地,他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建筑工地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极大。每天天不亮,他就随着工友们一起奔赴工地,在烈日下、寒风中,搬运建筑材料,每一项工作都充满辛酸。

“刚开始的时候,真的很累,但我从不抱怨。”王建兵说,他虚心向工友们学习,努力掌握各种技能。在参与国内首台100万超临界发电机组建设及20多座火力发电厂的建设过程中,他接触到了先进的电力建设技术和理念,也正因如此,他认识到了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他瞅准每一次学习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外面,我是外地人。我不想多年后回到家乡,还是外地人。”他暗下决心,要回到家乡。于是,白天,他是最卖力的建筑工人,夜晚是自学焊接技术的“苦行僧”。焊枪与书本的每一次碰撞,迸发出的不仅是金属的火花,更是一个农民工向技术专家的绚丽蜕变。2012年,他成功拿到电焊工二级证书,这也成了他回家的“敲门砖”。

2012年是王建兵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依靠着自己的专业技能与职业证书,成功入职山西森泽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中,他发现,仅仅依靠体力劳动,很难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大的突破。于是,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目标是考取焊接技师资质。

“白天忙完晚上学习,我就不信还学不会了。”凭着这股韧劲,王建兵白天在工地上忙碌一天,晚上别人都在休息娱乐时,他却在昏暗的灯光下,捧着专业书籍刻苦钻研。他说,焊接技术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更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为了练习焊接技巧,他常常在下班后,独自留在车间,反复进行焊接试验。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他终于成功考取了焊接技师资质,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关键一步:从保障设备到发明专利

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王建兵成长为山西森泽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设备保障中心主任。在这个岗位上,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不仅要保障公司设备的正常运行,还要不断推动设备的革新改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改革创新、节能降耗是我工作的核心目标。”王建兵深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若想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创新之路,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他积极投身于“五小”创新发明活动,对公司的关键设备展开一系列深入且卓有成效的技术改造。

他深入生产一线,仔细观察每一台设备的运行情况,与一线工人交流,了解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他发现公司的大型主体设备稀油站冷却系统存在效率低下、能耗过高的问题。于是他带领团队主导设计“大型主体设备稀油站冷却系统”。在设计过程中,他深入研究设备的运行原理和存在的问题,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积极借鉴先进的技术理念。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优化,最终成功设计出这套高效节能的冷却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的冷却技术和智能控制算法,不仅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标,还大幅提高了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设备使用寿命延长3倍以上。这一创新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认证,为公司在技术创新领域树立了标杆,也为同行业的技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屡获佳绩:从成果落地到惠及企业

2022年,铝行业对氧化铝粒度要求日益提高,生产砂状氧化铝成为行业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由于砂状氧化铝分级效率较低,严重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关键时刻,王建兵再次挑起重担,带领技术团队全力攻关。

“在研发‘一种闭式单体旋流器’时,我们面临着技术资料匮乏、研发经验不足等诸多困难。”王建兵说,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丝毫退缩,四处查阅资料,向行业专家虚心请教,进行无数次的实验和模拟分析。为了节省资金,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实验设备和工具,在简陋的条件下坚持开展研究。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艰苦努力,终于成功设计出性能优异的闭式单体旋流器。该产品投入使用后,成功解决了氧化铝常规旋流器分级效果差、料浆跑粗等问题,使旋流器分级效率提高达40%,为公司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并在同行业中广泛推广应用,获得新型实用型专利。在攻克旋流器难题的同时,王建兵设计的“一种设备轴瓦冷却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水冷却技术。该系统不仅使设备使用寿命大幅延长,还满足了智能化控制要求,让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安全性、效率及环保性能都得到显著改善,设备故障率降低65%,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生产效益,并获得新型实用型专利。

“王建兵的三项国家实用性新型专利,在我公司不仅能节能降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更是累计为公司节约成本七千余万元。”柳林森泽煤铝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健说。

社会认可:从个人模范到百人受益

王建兵的努力和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2017年,他荣获山西省“五小”创新发明三等奖;2018年,他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021年,他被授予“新时代最美柳林人”称号;2022年,他荣获吕梁市五一劳动模范奖章,同年新增两项专利授权并发表一篇论文;2024年,他被授予“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

“王建兵在我们集团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他身体力行地带动了一线工人主动学习,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刘健说。

“这个焊接需要从正底下摆开,保证饱满度……”在集团工会搭建的实训基地内,王建兵正给一线工人手把手进行培训,这是他带领一线工人学习、实操的练兵场。

“这几年,我们根据工会的倡导和公司的需要,分批次给一线工人进行了技能提升培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王建兵介绍到。从专业课程设置到学习资料整理,从理论讲解到现场指导,从学习计划制定到学习成果验收,王建兵把自己的焊接知识倾囊相授,从这个特殊的“培训班”毕业的工友达百人。机修车间焊接五级工杨狗狗和原料车间设备专工王强都是这个特殊的“培训班”毕业的工友,他们涨了的工资和满足的笑脸就是最好的证明。

自己的好手艺,加上钻研创新的能力,王建兵在厂里的工作变得如鱼得水。他熟悉每一台设备的情况,摸清了所有机器的运转规律,他所有荣誉的获得,都是优秀的产业工人向中国制造递交的完美答卷。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同时,王建兵也没有忘记自我提升。2023年,他通过培训和评审,取得了“企业首席质量官”和“助理工程师”职称。

“我所习得的技术,是我能扎根到吕梁本土企业的根本。劳模的荣誉不是终点,而是带动更多工友用技术改变命运的起点。”王建兵信心满满。(记者 高茜)

[编辑:冯小慧]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