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大孝堡镇:一棚双收 解锁丰收“密码”

黄河新闻网 > 吕梁频道 >  本网专稿

说起种菜每个人都不会陌生,但要靠种菜致富难度却很高,种植户面临着蔬菜生产种植模式单一,连作障碍严重、品质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孝义市大孝堡镇聚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理事长陈俊海凭借执着与创新,通过潜心研发“草菇+双孢菇”轮作新模式,智能化改造菌棚,引进良种,实现食用菌全年生产,蹚出增收新路径。

近日,笔者走进在大孝堡镇聚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智能化的菌棚内六层立体钢架菇床整齐排列,双孢菇在恒温环境中蓬勃生长,散发着盎然生机。理事长陈俊海正热情给前来取经的考察团分享种植技术。这样的考察团陈俊海每月都要接待三四批。

“新疆的、陕西的、河北的,周边县市的,有罐头厂过来寻求合作的,还有修建基地汲取经验做法的。”陈俊海告诉笔者,周边县市的朋友来寻求帮助,他一般就帮他们把基地建起来,技术跟销售都给他们管起来。

陈俊海在双孢菇种植领域深耕十余年,为了提高种植效益,他另辟蹊径,将目光投向玉米芯、牛粪等常见农业废弃物,经过反复试验、成功研发出“草菇+双孢菇”轮种模式。草菇生长周期短,双孢菇生长周期相对较长,二者轮种,既能充分利用培养料中的养分,又能缩短种植周期,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2023年,陈俊海又瞄准菌棚智能化改造,成功打破季节限制,实现全年不间断循环。

据了解,过去的农民大棚只局限于春秋两季,夏天、冬天就不能生产,经过陈俊海改造后的大棚,不仅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对“一料两用”模式也起到很大作用。“智能化改造后的棚子产量也高,时效也短。”

为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陈俊海主动对接山西省农科院、山西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围绕食用菌品种改良、育种、栽培技术展开合作,成功引进优良品种,提升产业竞争力。

“今年山西农业大学给我们聚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授牌草菇菌实验基地,是孝义唯一的一家。”据陈俊海介绍,通过与山西农业大学合作,不仅技术方面又提高了一大步,菌种、技术也都有了保障。

采摘后的双孢菇“行程满满”。一部分经过清洗、加工后发往附近批发市场,成为本地居民餐桌上的佳肴。还有一部分运往省外罐头加工厂,加工后远销国外。目前,陈俊海的11个大棚年产值超过400万元,科技赋能不仅让合作社产量、产值实现翻番,更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

合作社的工人田玉香2016年便来到合作社工作,她说,工作地方离家很近,家里有事儿也不耽误,赚钱跟去城里打工也差不多。

“双孢菇一直就没有滞销情况,每年的双孢菇大一点的市场就是北京、广州、沈阳,小一点市场的就是孝义、太原,太原市咱们就供不应求,现在人们生活水平高了,对健康要求高。”眼下,正是双孢菇基地迎来新一轮收获,陈俊海正带领工作人员加紧采摘、分拣、打包、发货,基地里一派繁忙景象。一丛丛破土而出的双孢菇,不仅仅是生命对春天的献礼,更是陈俊海智慧与勤劳的见证。

[编辑:冯小慧]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