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实践中,临县城庄镇以村规民约为支点,撬动基层治理效能跃升,通过“柔性引导+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构建起乡风文明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的生动格局。
三议提升,让村规民约“立得住、落得实”。城庄镇创新推行“群众提议-两委商议-村民决议”三议工作法,组织全镇21个行政村完成村规民约修订升级,实现“一村一特色”精准化治理。阳宇会村针对红白事制定“三个五”标准:宴席规模控制在5桌以内、彩礼总额不超过5000元、办事流程精简至5项以内,实施半年即为村民节约开支超32万元,让移风易俗从口号变为可操作的“硬约束”。配套建立“红黑榜”动态公示制度,累计评选文明家庭36户、曝光不文明行为12起,通过“榜上有名”的荣辱机制树起价值标杆,让文明新风看得见、摸得着。
积分赋能,让基层治理“活起来、热起来”。城庄镇以“文明积分银行”为载体,设置环境卫生、邻里互助等8大类42项积分指标,将村民日常行为转化为可量化、可兑换的“文明资产”。城庄村村民王建军通过参与河道清理累计获得积分120分,不仅在积分超市兑换了米面油等生活物资,还获得“美丽庭院”评选资格,成为邻里效仿的榜样。目前,全镇15个积分超市已累计兑换积分2.3万余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显著升温,参与率同比提升82%,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治理新常态。
文化润心,让文明新风“润民心、聚合力”。城庄镇依托“1个镇级实践所+21个村级实践站”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深耕“规约文化”特色品牌,让村规民约从文字条文转化为文化滋养。国家级非遗项目“临县伞头秧歌”发源地小马坊村,将村规民约融入传统艺术,创作《十颂新村规》等朗朗上口的秧歌作品,开展巡回演出21场,让文明理念随着韵律深入人心;镇文化站开设“规约故事会”,讲述“好媳妇张林花”“诚信商户高建军”等身边人的道德故事18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民调显示,群众对村规民约的知晓率达98%、支持率达91%,文明共识在浸润中悄然形成。
从“墙上条文”到“行动自觉”,城庄镇通过村规民约实现“三大转变”:群众从“被动接受管理”转为“主动参与治理”,乡风从“陈规陋习”迈向“文明尚德”,治理从“政府独唱”升级为“多元合唱”。(记者 张娟娟)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