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南洼村修缮后的建筑与旧居交相辉映。 高茜 摄
从柳林县城出发,大约50分钟的车程,都是穿山沟、爬山梁,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前进。突然峰回路转,随山就势、清净典雅的一排排、一幢幢由四合院(三合院)组成的古建筑群赫然眼前。南洼到了!
南洼村位于柳林县城西北处,西王家沟乡西南缘,临黄河东岸,与碛口古镇仅有十公里距离。站在村子制高点俯视村子,村党支部书记刘二峰打趣地说:“说不出‘九窊十八塌五墚二圪垯’的人呀,出去外面可不敢说自己是南洼人。”南洼村因临黄河受其影响,墚峁沟壑溛塌为其地形的基本特征。这样一个介于墚峁沟壑与河谷阶段地间的山村,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故事。
相传大明洪武初年,南洼祖先移民到此,首筑窑洞两孔,从此繁衍生息、人丁日渐繁昌。清代中后期到民国时期,村民多赴碛口古渡经商谋生,逐步发展兴旺后,纷纷回村大兴土木,营建宅院,打造了100余处四合院、三合院,最终使南洼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较大型村落。这座小山村当时建筑宏伟壮观,大院林立、屋檐相续、街道整洁、灰楼瓦厦、旺气腾腾,一派繁荣景象。
时光荏苒几百年,这座古老的民居群逐步为大家所识——2010年南洼村有16处院落被公布为柳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7年入选第五批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019年入选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23年被确定为吕梁市重点打造的100个市级旅游示范村之一。据刘二峰介绍,村里现存54处古庭院,有的完好如初,有的残垣断壁,还有的芳草萋萋,幸好大多古建保存完好。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南洼村将古村落、古建筑修缮保护和文化生态、自然生态修复有机相结合,让村子日渐焕新。
在刘二峰的带领下走进南洼1号民宅,这里打造了一个完整的展厅,将古村落中留存的剪纸技艺、古色账本、纺织岁月、家把舀具、瓷瓶瓦罐呈现眼前。“这些物件无不记录着晋商文化,体现着南洼的辉煌历史。”他说道。
如今的南洼,新村兴,旧居便没了往日的风光。全村一百七十户人家大都住进新建的房屋之中,但在曾经四合院林立、前庭后院的古村落里居住的人家也有十户左右,生活气息浓郁。
说话间,85岁的退休教师李保香缓缓推开自家雕花木门。老人扶了扶老花镜,望着修缮一新的青砖黛瓦,眼角的皱纹里盛满笑意:“修得好!修得好啊!”他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摩挲着修复如初的木质窗棂,声音里带着难掩的激动,“这些老房子总算有了精气神,发展乡村旅游好啊,既能守住乡愁,又能让更多人回来,这日子啊,越过越敞亮!”
一路走,一路听刘二峰介绍,一路感受岁月的年轮,触摸时光的痕迹,墙砖斑驳的工坊院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的气息。“除修缮外,我们村还有专业团队进行整体规划,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在新打造的民宿院子里,只见现代化的住宿设施,空调、地暖、高品质床品一应俱全。“未来,这里的住宿体验在很多方面可与城里的酒店媲美。”他自豪地说。
乡村民宿有哪些新体验?如何让游客愿意留下来?怎样更好支撑乡村旅游?刘二峰说,发展乡村旅游,让客人住下来非常关键。住下来意味着更长的停留时间、更多的消费场景、更好的消费体验,这样才能发挥乡村旅游更大的带动作用。“咱们南洼乡村旅游的住宿,目前的规划主要是‘农家乐’。”刘二峰说,村里的民宿完善后,农家乐不仅以餐饮消费为主,而是要逐步拓展为餐饮与住宿结合、餐饮与采摘结合,进而向休闲农庄等多元化形态发展。由于地处乡村,周边有大量的农田、森林、农户,会给旅行者带来更接近自然的体验。未来还准备推出田园采摘、农事体验等项目,让游客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体验田园生活的乐趣。谈及未来的发展与规划,刘二峰信心满满:“为了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我们还会深度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定期举办传统民俗活动,开发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
旅游是开启乡村振兴大门的一把金钥匙,乡村旅游拥有“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人文宝库,也有囊括各类地形地貌的自然景观。“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能让古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也会让村民看到希望,更能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刘二峰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挖掘古村落的文化内涵,打造更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让南洼古村落成为乡村旅游的一颗璀璨明珠,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记者 高茜)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