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孝义市梧桐镇,田间地头的能人巧匠与文化阵地的蓬勃生机交相辉映。近年来,梧桐镇党委以“乡土人才台账、技能培训、文化阵地”为三大支点,创新实施“深耕—淬火—涵养”人才培育工程,通过台账实现资源整合、培训促进产业赋能、阵地强化精神引领的方式,让乡村人才“破土飘香”,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深耕台账,精准勾勒乡村人才“活地图”。“张师傅的木工手艺、李大姐的电商运营经验……这些宝贵资源都被纳入了我们的人才库!”梧桐镇组织委员展示着最新的乡土人才台账。该镇通过组织开展乡土人才资源普查,摸清全镇人才情况,建立完善人才信息台账,系统化整合分散的人才资源,形成可量化、可追踪的人才数据库。通过地毯式普查,全镇1467名乡土人才被精准分类至技艺技能、产业融合等10个类别,人才数据库动态更新人才信息,精准匹配其专业优势与乡村发展需求,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依托“人才+信息库”模式,82名在外能人被“磁吸”返乡,带回技术与资金;“党组织+人才”协商机制累计收集乡村振兴“金点子”203条,让资源与需求实现“精准匹配”。
淬火赋能,非遗工坊激活产业“新引擎”。走进南曹村豆腐非遗工坊,豆香与创新活力扑面而来。梧桐镇以党建为引领,将南曹豆腐非遗技艺传承与文旅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构建“培训—实践—转化”闭环。在镇委党校举办的“科普助春耕”技能培训中,百余名干部群众化身“豆腐工匠”,从理论课堂走进孝义豆腐文化园区,实地学习现代化生产流程。同时,梧桐凤凰合唱演艺团队在“孝义乡村大舞台群众性文化惠民和演艺活动”主题活动中,用皮腔戏《谁不说俺梧桐好》、镇歌《幸福绕着梧桐跑》等文艺作品,将非遗元素搬上舞台,让文化“软实力”转化为产业“硬支撑”。
涵养沃土,文化阵地孕育振兴“新动能”。农家书屋不仅是文化载体,更是基层党建的重要阵地。在梧桐镇的20个农家书屋里,老人们围坐聆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孩子们捧着科普读物探索世界,这里早已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粮仓”。南姚村将书屋升级为“微党课”课堂,南曹村则创新“党总支+农家书屋”治理模式,在书屋设立矛盾调解室、产业议事角,让文化阵地变身人才交流的“智慧枢纽”。依托“老年学校+少儿假期学校”模式,红色教育、非遗传承等活动轮番上演,既滋养了群众心田,更凝聚起共建家园的人才合力。
如今的梧桐镇,人才如破土春笋般蓬勃生长:非遗传承人成为文旅名片,电商达人带火农特产品,文艺骨干点亮乡村舞台……随着“党建红”与“人才金”深度融合,一幅人才兴、产业旺、文化活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徐徐铺展。(记者 阮兴时)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