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往事激越 今朝豪迈——兑镇镇全面加快跨越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步伐
2019-11-18 10:04:26
编辑:梁燕则
图片来源: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这里是民国时期的陆路码头、旱埠枢纽、商贸重镇。这里是革命抗战时期,毛主席亲自指挥的兑九峪一役战场。这里是上世纪90年代煤炭开采的乐土,造就财富的热土。这里就是繁华褪去,重回理性的孝义市兑镇镇。

    兑镇,旧称兑九峪,因处九条沟、谷交汇之地而得名,又因地处晋陕通道要冲,东扼晋中,西控宁陕,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往事越千年,战地黄花香。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兑镇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以及快人一步的超前理念,把煤炭开采抓在了手上,煤炭经济超越其它传统产业成为主导,镇域经济得到了极大提升,一时风光无二。然时代在进步,政策在变化,过去依托煤资源的原生态发展必然被淘汰,兑镇再一次站在十字路口。从一煤独大到谋求多元之撑。在推动转型发展过程中,兑镇立足高起点,坚持高标准,积极构建多元产业支撑体系,全力打造先锋兑镇、生态兑镇、文化兑镇、宜居兑镇,打好“乡村振兴”这张牌。

千年古镇谋“新生”

    采摘柿子、体验柿子削皮、吊晒柿饼,品尝“柿子宴”……前不久,在兑镇新民村,以 “柿红醉深秋,美丽乡村游”为主题的牛心柿子节亮点纷呈,7天的时间吸引5000余名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带动近5万斤柿子和其他农副产品的销售。“真没想到,过去没处‘消化’,烂在枝头的‘金黄果’,如今成了造型多变、助农增收的‘黄金果’。”新民村村民穆彩燕高兴地说。这是兑镇解锁资源型城镇,探索绿色、健康、和谐的转型路子进行的有益尝试。

    孝义人皆知,兑镇有“三宝”,杏野砂锅、牛心柿子、南垣小麦。牛心柿子于2008年9月份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可谓:“名气之大,独有一份”,也一直是主产区南垣新民等5村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由于近年来价格偏低、采摘难度较大等因素,近万棵老柿树处于失管散管状态。

    “兑镇要转型,就得从当地特产寻找新兴产业突破口,把它们变成转型发展的主阵地,转型发展的新引擎,转型发展的朝阳产业。”兑镇镇党委书记戴凤兆坚定地说,近年来该镇一直遵循着这条路径寻求谋变。2017年,引进四名硕士生成立胜溪惠民柿子专业合作社,对柿子进行科学加工晾晒,创新创意包装设计,大力开拓网络销售渠道,提高柿子附加值,制作柿叶茶、柿子醋等副产品,初步走出了一条柿子产业高水平销售的路子。

    “酒具、茶具、餐具……这些砂陶制品全部出自吕梁杏野陶业有限公司砂器厂研发基地。”剔透的色泽和质感,一改往日笔者对杏野砂锅品种单一、色彩暗沉的印象。“除了按传统技艺对传统砂锅进行改良外,我们还对新品种进行发掘创新,创造了更为精细的工艺制品。”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在镇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下,砂器厂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与全国各类大学科研机构联合,从生产工艺到包装设计、市场开拓方面全方位进行合作对接,增加制品种类,并且在着彩、着釉、包装等方面下功夫,提高产品品质。“我们要用更为开放的视野,打造杏野砂锅历史文化展览体验馆,推进杏野砂锅申报省级非遗项目,让杏野砂锅走出山西、走向全国。”

    如何让‘兑镇三宝’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王牌,并形成新业态。在这方面,兑镇镇只是刚刚迈出一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希望借乡村振兴的东风,涅槃重生,重拾千年古镇的底气。”戴凤兆对此充满信心。

革命热土续薪火

    从镇政府出发,沿着304省道,驱车十多分钟,便来到了石践村(原石像村)。80年前,一段辉煌的历史在此铸就。

    1936年中央红军东渡黄河入晋。3月,毛主席亲自部署指挥了兑九峪战役,重创国民党军队,胜利推进晋西。兑九峪战役是红军东征后由毛主席亲自指挥的第一场大型战役,在孝义传播了革命的火种,极大地带动了孝义抗日热情,后来孝义被评为抗日模范县。兑镇也因为兑九峪一役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抗日战争期间,兑镇人民前赴后继,抗日救亡,1938年到1942年期间,石践村在仅有百十户人家的情况下,先后有108位农民子弟报国参军,抗击日寇,其中23位血洒疆场,为国捐躯。1938年石像村被当时孝义抗日民主政府评为抗日模范村。

    走进“抗日模范村纪念馆”,展室内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详细记载了石像村抗日英雄们的事迹,看后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据了解,“抗日模范村纪念馆”已成为孝义西部的红色旅游景点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馆以来,迎来了全国各地人士、党政团体、学校、厂矿、企业组织的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活动2400余次,接待人次超过90000。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挖掘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开发和建设毛泽东指挥红军东征金斗山战斗遗址,规划和建设石践村抗日英雄群谱纪念馆。”戴凤兆一再强调,要把兑镇打造为全市乃至全省革命文化教育基地。

    擦亮“红色”发展招牌,挖掘深厚历史资源。通过积极争取传统古村落保护项目,保护性开发兑镇、后庄商贸古街,再现兑镇“晋西旱码头”的繁荣景象;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大力开展文明村、文明户评选活动,开展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展现兑镇人积极健康、勤劳朴实的精神风貌……打造文化兑镇,传承特有文化底蕴,戴凤兆对兑镇今后的发展规划了然于胸。

    时光荏苒,沧桑巨变,英雄的足迹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湮灭,红色的记忆并没有在历史的深处褪色。“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播红色文化,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戴凤兆这样说道。

美丽城镇显成效

    兑镇北矸石山生态环境治理建设工地现场,青草丛生,绿意盎然,山体顶部,构树、桧柏间隔栽种,坡面上,连翘、紫穗槐、构树错落有致……如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片绿意,“绘制”于水峪煤业的堆渣场。

    过去,在有水快流和先发展后治理的思想指导下,兑镇的煤炭产业快速发展,一度时期曾经出现了固废到处堆,煤尘满天飞现象,河滩被占、良田撂荒成为普遍情况。“兑镇工作的差距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累积的,是过于依赖资源导致的,而兴盛繁荣的煤炭经济遮住了短板,掩盖了问题,忽略了代价。”戴凤兆语重心长地说,随着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不欠环保“新账”的同时,兑镇于2019年3月展开了概算投资约1.5亿元的地质环境治理项目,通过植被恢复、弃渣清运治理、地裂缝地塌陷填埋等方式,清偿资源“旧债”。

    “这里是偏城麻黄草的育苗基地。”笔者一行来到偏城旧村所在地。放眼望去, 麻黄草幼苗在复垦出来的土地上茁壮地生长着,已经难以再看出原来旧村的模样。据戴凤兆介绍,2012年,孝义启动首个压煤村庄搬迁工程,偏城村598户1600余人全部搬迁入住新区,为该市推动采煤沉陷区搬迁治理,整治矿区生态环境树立了样榜。目前,偏城采煤沉陷区治理旧村拆除复垦工作现已全面完成,可用耕地达到2500亩,其中1500亩已经流转栽种核桃树。“如今,新复垦耕地也成了香饽饽,下一步偏城村将逐步实现千亩麻黄草的目标。”

    兑镇努力追求经济发展的生态化、绿色化,特别是在发展绿色工业方面做足了文章。用环境保护倒逼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摒弃过去过分依靠煤铝发展的模式,在上项目过程中坚决拒绝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上马,重点发展绿色、生态、科技、环保型产业。另一方面坚持消灭污染存量,严控污染增量的原则,一手狠抓现有企业的排污管控,加快煤矿、洗煤、耐材及其它企业的环保升级改造步伐。

    “通过持久的努力,把生态意识和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并将其辐射至社会生活的各领域之中。”赵瑞敏肯定地说道,近年来,兑镇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完善乡村社会服务功能。同时,从大处着眼,从细处入手,统筹推进拆违治乱、卫生专项、河道整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五个专项行动。“现在生活环境改善了,日子也越过越有滋味。”石践村村民冯海明感叹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自强不息的兑镇人民正以时不我待的觉悟、舍我其谁的气概、摩拳擦掌的决心和开拓创新的智慧,在跨越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征途上破浪前行!

    微石楼

分享到: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手机黄河新闻网
www.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