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也就是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通过放活经营权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效率,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目前仅石楼县国辉农牧专业合作社就已经与罗村镇下田庄村69户农户签订了农业生产托管合同,托管面积达6800余亩。
3月21日,记者在下田庄村看到,十几亩地连成一片,旋耕机在地里来回奔波,耕过的土地平整、地块规则,犹如铺设了一层厚厚的地毯……地的主人郭三富却悠闲地站在地头,“俺们家有百十来亩地(包括流转的其他人的),儿子在榆林开大车,俺年纪也大了,也种不动地啦!便把家里的地托管给国辉农牧专业合作社,啥也不用管,就等着收粮就行!”对这一“新事物”郭三富大加赞赏。
对于“农业生产托管的好处,今年67岁的张双光高兴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一亩地玉米亩产1300多斤,市场价是0.8元到0.9元一斤,平均收入超过1000元,去掉种子,化肥,播种、收割等机械费用,他还纯剩500元左右,地里啥事也不要操心,一年下来还能收入5万元左右。
石楼县国辉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国辉介绍说,土地托管给合作社后,机械实现了集中连片作业,不用东奔西跑,不仅作业效率高了,机手的利润也增加了;农民土地托管后,合作社为他们提供土地深耕、旋耕、播种、除草、机收、秸秆还田等“一条龙”服务,农户省了心、省了力、省了钱、还增了收。
下田庄村的情况只是石楼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针对土地支离破碎、耕种方式粗放、农业产出效益低、农村劳动力短缺的实际情况,石楼县依托种植专业合作社逐步探索开展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通过与农户签约,实现农业生产托管,为农户提供耕、种、防、收等环节的服务,有效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短缺、种地难以及移民搬迁后空壳村土地摞荒等问题,推动本地农业现代化进程,让农户看到了农业发展和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创新托管方式
在全面推行单环节托管、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综合托管、全程托管的基础上,鼓励农业生产托管创新,即:鼓励托管双方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探索建立保底分红、联收联种等托管模式;鼓励托管主体优先吸纳有一定农业技术、家有闲置农业机械的农户(贫困户)长期就业;鼓励托管服务组织根据经营管理需要,将设施设备分包给分社或农户管理,实行保底工资+超产分成模式,增加农户收入;鼓励托管双方采用新技术、新模式发展新型产业;鼓励、引导贫困户参与托管经营服务增加务工收入;政府鼓励有土地的贫困户积极参与农业生产托管。
优化服务水平
以专业化规模化服务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为目标,各乡镇在全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名录中,择优评选服务组织,从而促进形成稳定活跃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市场,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我县农业生产适度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探索形成合理有效的贫困山区农业现代化服务模式。同时县政府建立财政奖补政策,对积极参与农业生产托管农户(贫困户)的耕地按亩实行奖补,从而引导农户(贫困户)积极参与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形成稳定的带贫效益。
提升产业效益
托管后的土地,每亩玉米平均增产120斤,增加经济收入108元,按20亩耕地计算,平均每户每年节省人工60个左右。截止目前,全县累计托管、半托管面积达2.2万亩次;受益贫困户430户,推广新品种面积1.5万亩次,收购玉米等农副产品共计2.2万吨。力争到2020年,全县土地托管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全程托管面积达到1.5万亩,受益贫困户达到6000余户2万余人,仅此一项帮助贫困户增收1296万元,实现户均增收2160元。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不断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更趋完善,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群众实现稳定增收,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有力保障。(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