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原秀平在菌棚内忙碌。王涛 摄
我叫原秀平,今年44岁,是交口县石口乡山神峪村村民。我村是交口县第一个规模化发展香菇产业的村子,现在村里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是香菇棚,村民们靠着种植香菇全部脱贫,我们村成了交口县远近闻名的“香菇第一村”。这几年,我也靠着种植香菇,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我们村种植香菇,最早开始于2014年。当年,我们村充分利用夏季清凉,昼夜温差较大这一独特的气候资源,抢抓县委、政府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政策机遇,鼓励村民大胆试种香菇。当时,包括我在内的5户村民一共试种了1万棒香菇,我种了2000棒。那会儿,由于技术掌握的还不到位,品种选择的也不好,香菇只出了一茬,但这仍然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终于看到自己的辛苦付出没有白费。经过参加县委、县政府组织的在山西农大等地的技术培训和外出参观学习,我对香菇种植技术也基本掌握了。在随后的两年里,我的香菇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也越来越好。2016年,香菇种植在我们村遍地开花,村民们发挥“房前屋后”香菇种植便于管理、节省成本、节约土地的优势,开始了“一户一棚菇”发展模式,全村香菇种植达56万棒。当年我们村就率先实现了整村脱贫,我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香菇真是个好产业,100来平方米的一个棚一年就能纯收入1万多,比种地强多了。我一共有四个菇棚,香菇种植规模3万来棒。去年我单靠种植香菇一共收入了6万多元。今年我种了23000棒香菇,还有一个养菌棚利用空闲时间发展了1万棒平菇。4月20号左右,我今年的第一茬香菇刚刚出售,我在家门口就卖了两万多元。老百姓搞种植、养殖,最发愁的就是销售,现在我们的香菇根本不愁卖,每天都有福建、浙江、陕西、江苏等地的客商来村里收购,有时他们收购商之间还要互相竞价,争着抢着提价收购。政府为了帮助我们扩大种植规模,减轻生产成本,不但在菌棒、菌棚上给补贴,还为我们建设冷库每平方米补贴500元。我家30平方米的冷库,政府就给补助了15000元,我自己掏了不到2万元。
现在我们的山神峪村不见一个闲人、懒人,到处都是忙忙碌碌的场景。全村发展食用菌种养合作社达到15个,香菇规模达到150万棒,全村85%的村民直接或间接从事香菇产业。我们村的村民们都靠香菇脱贫致富了!
讲述人:原秀平(交口县石口乡山神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记录人:记者 王涛
吕梁日报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