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石楼县委书记油晓峰参加了这次会议。在这次会上,他不仅亲耳聆听了总书记“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全党同志务必共同努力”的重要讲话,而且有幸同总书记握了手。至今回忆起这段经历,油晓峰都激动不已。他说,当总书记同他握手,叮嘱他的时候,他感到肩头的担子变得更重,但心中的信念却更坚定:“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让这块红色土地的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的日子!”
凭着这样的信念,石楼县委坚决扛起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日拱一卒、寸功寸进,圆满完成了各项刚性指标任务,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2020年2月27日,当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布通知,批准包括石楼县在内的16县退出贫困县,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争相转发、互相点赞,共同分享这一份来之不易的喜讯。
一串串数字的飞跃,是贫困群众幸福指数的快速提升
春华秋实,付出总有回报。从直观数据看,石楼脱贫攻坚各项刚性指标任务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大飞跃,到2019年底,全县累计脱贫17480户52655人,贫困发生率从54.76%下降到0.31%。
村集体收入从无到有,从仅有13个村有集体经济,到全县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突破5万元,村集体经济逐渐发展壮大。
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三年排名吕梁全市第一,从2015年的2727元,增加到2019年的4333元,群众的钱袋子渐渐鼓起来了。
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贫困群众户户住上了安全房,易地移民搬迁工程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4654户15473人搬迁群众实现入住;17450户危房改造完成并全部入住。农村群众人人喝上了安全水,卫生室、综合文化活动场所、自然村通动力电比率、互联网覆盖率、无线电波村村通覆盖率等均达到100%。以PPP融资模式建设完成了96条503千米,彻底打通乡村道路堵点,实现了村村通。
一个个模式的创新,是全县上下攻坚深贫的生动写照
几年探索、几年艰辛,全党动员、全县奋进、全民参与,走出了石楼攻坚深贫的新路子。
创新实施了“党支部+造林合作社”模式,深化拓展党建促脱贫,把支部建在生态产业链上,建设绿水青山促群众脱贫增收、促村集体经济“破零”,形成了“资源共享、生产互助、利益共沾”的合作社规范运行机制,被誉为“吕梁生态脱贫的升级版”。全县各村党支部共领办组建造林合作社137个,所有行政村全覆盖,涉及贫困户9800余人,占到社员总数的87%,贫困户人均实现增收3090元。聘用护林员1366人,其中贫困户1261人,占比92.3%,人均增收6000元,5万多贫困人口享受到生态脱贫的政策叠加红利。
创新实施了“金鸡产业”扶贫计划,推动形成“稳长清”产业带贫减贫机制。投资兴建存栏100万只蛋鸡的规模养殖厂,北京德青源公司以固定资产10%的租金租赁经营,并聘用贫困人口入厂工作,每年所得租金850万元,用于贫困户资产收益分配,带动380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目前,北京德青源公司与石楼县签订了15年的合作协议,已完成资产收益分配570万元。
创新推动了“光伏产业”扶贫,让贫困村贫困户稳定享受“阳光收入”。以“高起点建设、高标准运维、高精准分配、高效率利用”为目标,筹资5.7亿元,建成村级光伏电站56.3MW,集中式光伏电站30MW,惠及全县113个贫困村9600户贫困户,贫困村光伏电站分配规模平均数达到500KW,村集体光伏收益平均达到50万元以上,关联贫困户的户均光伏收益达到6000元以上。在全省范围内取得了村级光伏电站规模平均数最大、村集体光伏收益最大、贫困户受益最大的成绩。
创新推动了“银狐产业”扶贫,为贫困群众增收“加码”“加量”。在小蒜镇王家畔村建设种貂场,该种貂场2.5万只水貂,平均产子高达6.5只,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小蒜、龙交、裴沟3乡镇发展了5个村集体特种养殖场,辐射6个乡镇10个村集体组织,带动1331户贫困户4104口人脱贫。
一项项政策的加码,是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决胜号角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石楼县围绕脱贫成果巩固,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精准发力,为群众增收“加码”,为群众获得感“加量”。
今年,石楼县积极克服疫情影响,牢固树立“交总账”“军令状”意识,确定了“1927”脱贫计划,选派县委常委和人大、政协主要领导下沉乡镇担任第一书记,发挥“关键少数”的牵头作用,树立“干在一线”的鲜明导向,打造“县乡一体”的责任体系,形成“响鼓重槌”的总攻态势;成立九个督战队,对各乡镇现存问题进行挂牌督战,问题清零。加快推进扶贫项目开复工,2020年全县扶贫项目库项目136个,已安排开工项目111个,开工率81.62%;积极组织农产品网络销售,销售额达1600余万元。吕粮山猪20万头生猪产业扶贫项目在龙交乡奠基开工。
“3+6+X”产业增收计划成为群众稳定增收根本支撑。培育绿色种植业、特色林果业、生态养殖业三大主导产业带贫增收,实行直接帮扶、村集体帮扶、委托经营帮扶、政策性帮扶、合作社引领、社会帮扶“六种”产业精准帮扶模式连村到户,推行“X”多元化发展产业和多样化产业帮扶模式助农增收,推出“塬谷石楼”区域公共品牌,统一营销策划和品牌运营,打响小米、红枣、核桃、红薯、蜂蜜等有机特色农产品品牌。
驻村帮扶“三个五”制度,真正让各级干部沉到一线。要求帮扶干部做好所联系贫困户生病住院必访、婚丧嫁娶必访、突发事故必访、重大节假日必访、家庭有矛盾纠纷必访“五个必访”;袋中装的、墙上挂的、贫困户嘴上说的、系统里录的、客观有的要做到“五个一致”;党的政策最好、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收益最大、干部作风最实、基础设施建设最好“五个讲清楚”。
村集体有收入之后,如何分配花好这笔资金,使其发挥出积极的带富效果和社会效应。石楼县委坚持“12345”分配支付原则,围绕通过劳务获得这一个宗旨,关注贫困户和边缘户两类群体,注意泛福利化、一发了之、优亲厚友三种行为;处理好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干部与群众、常住人口与在外人员、勤劳者与懒汉这四种关系,通过公益性岗位、小型公益事业劳务支付、公德乡风奖励救助、入股助力产业发展、扶持易地搬迁后续发展这五种分配途径(简称“三公一业一扶持”),将村集体收益按月支付到村到户到人。
狠抓民生福祉改善。住房保障方面。专门设立移民中心,实行日检查、日督办、日汇报,倒排工期,抢抓进度,实施入住奖励,旧村拆除复垦、强化搬迁后续保障,4654户15473人搬迁群众实现入住。创新土窑洞改造模式,被省住建厅采纳在全省推广,解决了危房改造现实问题。医疗方面,着力构建“六道防线”,贫困群众入院救治自付比例保持在10%以内。教育方面,除了精准落实各项教育扶贫政策,2019年普通高考达线率达到49.9%,连续十多年高考成绩排名吕梁山区九县前列,充分发挥职中教育资源优势,为每个贫困家庭免费培养培训一名劳动力。兜底方面,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农村低保线提到4188元,共3762户5777人受益,群众拥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2020年,决战完胜脱贫攻坚,“小康路上,不落一人”军令如山。石楼人民正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劲头接力冲刺,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意志,誓要啃下脱贫硬骨头,以一鼓作气、乘势而上的姿态,准备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记者 王洋 通 讯 员 王天江 段楠楠)
吕梁日报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