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城县构建“三大体系”为到村任职干部保驾护航

黄河新闻网 > 吕梁频道 >  聚焦吕梁

为有效帮助选派干部到村后渡眼下困难、谋长远发展,交城县积极构建支持帮扶、教育培训、管理考核三大体系,推动选派干部牢牢牵住党建“牛鼻子”,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推进乡村振兴等村级事业中主动担当、作为。

一核引领、多方参与,构建立体化支持帮扶体系。坚持发挥党委核心作用。交城县委先后召开3次常委会、2次座谈暨推进会专题研究选派后续工作,6次深入选派村调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工作的意见》,从专班帮扶、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管理考核、落实责任等方面作出部署,同步围绕“扶上马送一程”配套文件,一抓到底扎实推进。坚持一村一班结对帮扶。从严乡镇党委属地责任,组建“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任班长,派出单位和结对帮扶单位一把手、乡镇包村干部为成员”的14个帮扶专班,无缝隙帮扶指导。坚持定期随机巡回指导。抽调12个县直机关29名高素质专业化干部,组建党建引领、法律援助、审计理财、农技服务、产业发展、城乡建设、信访稳定七个巡回指导专班,采取上下对接“双主动”、单位农村“双报到”、联动共享“双融合”等机制,每半月上报一次动态,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巡回,每季至少参加一次村级会议,变选派干部“单兵作战”为“组团攻坚”,搭建县委帮扶选派干部、服务基层群众的纽带。不完全统计,七个巡回指导专班已累计进村2次、征求意见建议83条次,一线解决问题21项。

小处着手、大处着眼,构建多元化教育培训体系。从严“五训”要求,输血赋能,加油鼓劲。先后举办“思政+政策+业务”专题培训班,组织学员深入3个领域观摩学习,召开现场观摩交流会,谈心得话担当。赠送党建锦囊,锤炼党性,提升本领。赠送人手一套“党建小书包”,内含《中国共产党章程》《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11类党建常用书籍,帮助他们成为党建的行家里手、“一懂两爱”的专业干部、党在群众身边的形象代言人。坚持战略思维,常态培训,动态提升。建立由纪委监委、组织、宣传、政法、党校、巡察、民政、扶贫、审计、农业、农经、公检法司等部门专业骨干组成的“师资库”,适时“点单、定向”培训,同步探索“五个好”党组织书记与选派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传帮带、点对点培训,努力实现选派干部缺什么补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帮助寻找解决什么问题的办法。

严管厚爱、分类分考,构建系统化管理考核体系。以点带面强化日常管理。编印发放《基层党组织专用记录本》《选派干部专用记录本》《“四议两公开”工作记录本》等,为选派干部尽职履责提供有力抓手。利用组织部门“部长+股长+股员”联系基层制度,把选派干部工作月例会开到选派村,深入谈心谈话,交流思路做法,共同解决问题。强化对选派干部进行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详细收录任职文件、会议记录、联审情况等资料,与其他党组织书记分类管理,为强化党组织书记规范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严督实考确保取得实效。认真落实《交城县农村“两委”主干绩效考核办法(试行)》《交城县农村“两委”主干岗位报酬发放办法(试行)》,实行定期汇报学习成果“考学”、一线鉴定能力素质“考能”、日常查验工作进度“考绩”、严格五天四夜驻村要求“考勤”、年度财务审计“考廉”等制度,建立每季度听取一次工作汇报、开展一次实绩考核以及严格请销假、外出报备、履职评估、退出召回等制度,压紧压实乡镇党委属地管理责任。有效利用县纪委监委、组织、政法、农经、信访、扶贫办等部门调研督导时机,一线开展“查、问、访、督、评”工作,上下联动,常态督导。多措并举倾斜政策资金。明确15项政策待遇,提拔使用、晋职晋级、调任公务员、评先评优评模以及“两代表一委员”评选,优先考虑选派干部;除继续享受原单位各项待遇外,参照《交城县村“两委”主干岗位报酬发放办法(试行)》工资标准享受工作补贴;每年配套2万元工作经费;每年组织体检一次,统一办理人身意外保险;每个选派村配套不少于2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县发改、农业农村、扶贫等部门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方面优先向选派村倾斜等,保障选派干部有干头、有劲头、有盼头。

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任职是一项系统工程,交城县在做好“选村派人”的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后半篇文章”,真正实现了“派为所需”“派有所用”,推动形成人才向基层流动、干部向农村聚集的良好局面,整体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孙宝忠 李冠敏)

 

[编辑:白丽红]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