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吕梁讯(张晋晋)这两年来,无论阴晴雨雪,总有一个身影行走在信义镇磨湾村的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乡亲们见了他会上前打声招呼,热情地唠上几句家常,这已经成为村里大家最熟悉的场景。这位就是离石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驻信义镇磨湾村第一书记王凤明。
2018年7月10日,接到组织通知,他就来到了信义镇磨湾村驻村帮扶点。提起驻村扶贫的经历,王凤明说:“我们驻村队员赤手空拳做不了什么大事,但我们背后有国家作为坚强后盾。能把国家扶贫政策的好讲给村民听,能把扶贫工作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对我来说已经是大事。”
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王凤明只能一步步开始,努力向一名扶贫干部转型,工作压力不言而喻,如何把工作做好带领群众走向更好的发展,成了他时常思考的问题。
真情帮扶,在为民解忧中践行初心使命。
磨湾村共有3个自然村,全村130户322人,2017年整村脱贫。每一寸土地都有王凤明的脚印,每一户贫困村民家也都有他的身影,他带领驻村工作队配合村“两委”详细了解每一家每一户的具体情况,通过实施“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因户施策帮贫困户们想办法。
王凤明说:“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当他了解到村里的王新平,家里一共4口人,缺少能干的劳动力,再加上他患有长期慢性病,生活很困难。2013年,王新平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在扶贫干部的鼓励下,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把自家的旧院子里改成牛舍,养了2头母牛,一年后,他以每头5000元的价格卖出了第一批牛,收入颇为可观,看到养牛效益不错,饲养成本低,又能顾家,尝到甜头的他,对养殖牛充满了憧憬。只用了一年时间,王新平不仅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还敲开了致富的门路。
王凤明在驻村期间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中入手狠抓基层党建,强化阵地建设,把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深度融合。他在日常工作中,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组织带领村里的党员学习党章,鼓励带动党员积极建言献策,寻找好的发展思路,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确保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自驻村以来,到村民家中走访就是我的日常工作,因为可以及时为他们解决困难。”在走访中,王凤明见到了村民赵永亮,今年59岁的赵永亮,家里三口人。由于他本人和配偶文化程度低、思想也比较保守,没有发展的动力,在纳入贫困户之前,家里收入全靠他一个人在附近打零工赚取,生计难以维持。2013年,精准扶贫政策犹如和煦的春风吹进了赵永亮家,驻村工作队通过入户详细了解了赵永亮生产生活状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后。经逐级评定,将赵永亮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政府为其家庭代缴了医疗保险、帮助该家庭申请危房改造,解决他们住房问题。2017年,随着党的扶贫政策深入实施,磨湾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为赵永亮提供了村级护林员公益性岗位,每年能拿到9600元的工资。2018年,他还在扶贫干部的引导下,购买604型耕地拖拉机,闲暇为周边村庄农户犁地和播种挣钱,一年下来能收入5000多元,一家人的生活逐渐有了起色。在精准扶贫的好政策下,2014年,赵永亮甩掉了贫困的帽子,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转眼间,王凤明在磨湾村驻守了近两年。两年来,他始终坚持热情为民服务,足迹遍布乡道田间、百姓家庭。他始终不厌其烦帮助困难群众申请低保、公益岗、大病救助;秋收季节帮农户收玉米、有盖房子的则帮忙拉沙子、砌墙、打扫卫生等……这些都是王凤明经常要干的事。
扶贫的日子累不累?回答是肯定的。“看着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富裕起来,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唯有经历,才会懂得:基层工作不易,融入一个环境,是干好一项工作重要的法宝,这两年的脱贫攻坚工作,让我收获颇多。”王凤明说。
说起接下来的扶贫工作,王凤明也有着自己的规划。在他看来,整村脱贫并没有将肩上的责任卸下,反而更是一种激励,“村里大部分的贫困户,都是因病致贫,并不是说年收入达到贫困线以上了,我的任务就完成了,我现在考虑的是未来怎样对他们进行保障兜底,让他们以后的生活没有后顾之忧。”
还要继续谋划增收致富的‘好路子’,再加把劲儿,要让村民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
王凤明意犹未尽。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