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方法菜单”精准提供指导,“一村一策”精准制定整顿方案;
加强对村“两委”换届的组织领导,严把人选入口关,坚决把涉黑涉恶等不符合村干部条件的人挡在门外;
重点整治突出问题,特别是村干部涉黑涉恶、“村霸”以及黑恶势力干扰渗透基层组织的行为,建立涉黑涉恶“一案一整改”工作台账,确保打掉一个、整建一个、巩固一个;
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519名干部返乡到村任职,健全“选、育、管、用”全链条制度机制,全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作风过硬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
……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的治本之策、关键之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三年来,市委组织部立足工作职能,聚焦重点任务,把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与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导向,上下协同联动,割除组织“毒瘤”,提升“免疫”功能,持续强基固本,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提高站位
坚决扛牢扫黑除恶政治责任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彰显了清除黑恶势力的坚定决心。
号令即出,动若风发。市委组织部自觉扛牢政治责任,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政治任务,作为提升基层组织力的重要抓手,摆到工作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常务副部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部长和其他相关副处级干部担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重点任务和工作职责,制定了相关制度,部机关例会常态化听取专项斗争工作进展情况,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
2018年以来,市县两级部务会先后专题研究151次,作出明确批示172次,今年共研究45次,作出批示41次,统筹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各项任务落实。按照中央“六个进一步延伸”、省委“十个不断强化”、市委“六聚焦六强化六提升”要求,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列入全市组织工作要点和党建工作要点。市县两级组织部长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深入基层一线摸实情、出实招、解难题、抓落实,开展督导调研195次。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纳入全市年度目标责任制和综治工作考核体系,列为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重要内容,将在扫黑除恶战场选干部、在专项斗争一线用干部的导向鲜明树立起来,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组织全市基层党组织定期召开扫黑除恶“主题党日”和组织生活会,旗帜鲜明地与涉黑涉恶等不法行为作斗争,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斗争性。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市委组织部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与基层“拍蝇”、基层组织建设同步推进,双管齐下,形成长效机制,在打击黑恶势力的同时,有力铲除其滋生土壤。全市组织部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设立组织部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专门举报电话,接受广大群众对村干部涉黑涉恶问题举报,让黑恶势力无处可藏。
精准施策
着力筑牢基层组织战斗堡垒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市委组织部把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作为优化基层组织建设环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大举措,坚持动态管理与源头治理、扫黑除恶与组织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创新“整顿措施工具箱”、观摩实训示范班等措施,制定关于精准式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十八条措施,从源头上遏制黑恶势力滋生蔓延,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等突出问题,对工作推动不力、有黑不打、有恶不除、群众反映强烈、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一查到底,不断筑牢扫黑除恶的坚强战斗堡垒。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2018年,我市在全省率先铺开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集中整顿,确定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部完成整顿转化提升。2020年,通过县级领导“四必访”“三必问”精准摸排、县乡村三级精准分析研判、十部门联合精准排查、抽调专业力量精准交叉评估、县委常委会议研究精准确定,精准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通过“方法菜单”精准提供指导、观摩实训班精准提升能力、“一村一策”精准制定整顿方案、“4个1”精准派驻整顿力量、机关事业单位干部精准下派任职,扎实开展整顿。特别是涉黑涉恶的“乱村”,精准选派政法干部到村任职、确定政法部门结对帮扶整顿。共选派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联村230人次、乡镇领导班子包村230人次、农村第一书记驻村230名、结对机关单位235个,149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任职,其中30个村整建制选派。全市13名县(市、区)委书记,辖区内有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乡镇书记均直接包联。经过精准评估验收,今年确定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部得到有效整改。
深化整瘫治软,全面优化农村干部队伍。市委组织部严格落实“一案一整改”要求,坚持把解决突出问题特别是村干部涉黑涉恶、“村霸”以及黑恶势力干扰渗透基层组织作为重点进行整治,建立涉黑涉恶“一案一整改”工作台账,采取切实措施,确保打掉一个、整建一个、巩固一个,防止黑恶势力“死灰复燃”。在2018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全市组织部门坚持不懈抓“两委”干部联审,严格落实县级联审机制,对全市村“两委”换届进行“回头看”,逐一对村“两委”成员进行全面排查和资格联审,把一批涉嫌黑恶问题等不符合候选人条件的参选人员挡在了门外,将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恶等问题的村干部清理出队伍,对不胜任、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了调整并补齐,把德才兼备、真正符合村民意愿的人员选进村“两委”班子,有效防范农村黑恶势力滋生蔓延,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导向鲜明
持续配强基层骨干力量
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我市组织部门将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作为基层扫黑除恶的重点,从健全“选、育、管、用”全链条制度机制入手,及时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全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作风过硬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村子稳不稳,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近年来,全市组织部门深入推进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优化提升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素质,拓宽村级干部进出渠道。育雏雁。将农村创业带头人、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退伍军人等人才吸收进农村后备人才队伍,并做好提前研判,确保换届的时候将最优秀的人选吸收进来。目前,已建立7547人的农村后备人才库,每个村后备干部平均达3名。唤归雁。制定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的二十条措施,确定376个选派村,选派519名干部返乡到村任职,其中78个村成建制选派,选派村占比达17.41%,超过省15%的要求,提前省要求时间两个月完成选派。强领雁。推进全市村“两委”主干“一肩挑”,组织文水和兴县两县交叉开展实地调研、座谈,在文水县组织召开全市村“两委”主干“一肩挑”现场推进会,在全市推广文水县“四进五出”经验做法。这一做法得到了省委组织部肯定,在全省县级党委组织部长基层党建业务培训班上以“部长面对面”形式进行了交流,并实地进行了观摩,为全省村“两委”主干“一肩挑”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13县(市、区)已全部完成省委40%的目标任务。
同时,加强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建设,实施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提升行动计划,构建科学规范的村干部管理机制。把乡村干部普法宣传教育作为重点培训内容,切实提升乡村干部法治意识。依托吕梁学院、吕梁职业技术学校、吕梁技校、吕梁农校4所学校,对3000名乡村干部(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培训,运用农村涉黑涉恶典型案件开展警示教育,切实提升乡村干部斗争精神。抓好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年底前所有行政村全部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切实提升农村干部整体素质。制定推行村干部职业化管理的指导意见,按照“岗位职业化、选配动态化、待遇保障化、管理规范化、培训专业化”目标,从选配任用、保障激励、管理考核、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规范。
锋刃所指,顽疾渐消。三年来,全市组织部门聚焦重点任务,夯实组织基础,巩固基层政权,筑牢执政根基,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从源头上遏制黑恶势力的滋生。吕梁,一个河清海晏、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正在形成。(记者 罗丽)
吕梁日报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