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县:产业扶贫扶出幸福小康路

黄河新闻网 > 吕梁频道 >  本网专稿

在山西茗玥茶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挑拣制作枣芽茶的原料枣芽叶。刘锦云摄

“党的政策配套套,农民摘了穷帽帽,有吃有穿有票票,走上致富新道道!”这是如今在临县城乡广为传唱的一首秧歌。

2020年2月27日,临县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经省政府批准,临县正式脱贫摘帽。驻足回望,在波澜壮阔的减贫篇章里,临县在产业扶贫上下足了“绣花”功夫,“扶”出了一条属于老百姓的幸福小康路。

“以前,家里收入全靠孩儿他爸一人在外打工,孩子的学费我们都负担不起,现在家里多了一份收入,不但脱了贫,收入也好多了!”通过扶贫搬迁住进楼房的刘大姐高兴地告诉记者。据了解,她家里多出来的那一份收入,正是当地在移民搬迁小区设立的扶贫车间所带来的。

“十三五”期间,临县是全省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最艰巨的县,为了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临县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重点探索“一基地、多园区”产业扶持模式,18个安置点建成扶贫车间10个、现代农业园区11个、电商扶贫创业园3个,开发公益岗位3000个,搬迁人口2.56万,2.1万实现就业创业,占比82%,确保搬迁户真正能够“挪穷窝、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

为使产业扶贫做得更扎实、走得更远,近年来,临县制定了“3N35”产业扶贫计划,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将脱贫攻坚与特色产业深度整合,积极培育新型产业,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发展格局。全县发展枣木香菇种植1800万棒、中药材种植9万亩,推广绿色马铃薯3.1万亩、绿色小杂粮9万亩,生猪、蛋鸡、肉羊养殖分别达到14.2万头、214.5万羽、25.7万只。

大力扶持青塘粽子产业,推进年加工3000万只的粽子扶贫车间项目建设;围绕红枣产业振兴,在红枣产业转型升级上下功夫、转思路、破困局,初步培育了枣芽茶、枣木香菇、枣花蜜、枣园经济为主的红枣新业态。其中,阳府井枣芽茶系列产品获得第十四届中国世界功夫茶大赛“五星金奖”和第105届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国际)博览会“特等金奖”,“十品老农”蜂蜜系列产品获得“第一届中国优秀品牌企业评选中国蜂产业行业质量可信品牌”,临县枣木香菇漂洋过海出口韩国农贸市场……如今,特色发展优势渐显,成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钱袋子”。

如何让特色农产品走出山村、卖出好价钱?电商扶贫成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临县积极探索“互联网+大农业”“互联网+新农民”“互联网+美丽乡村”等扶贫新模式,为脱贫摘帽搭上了“电商扶贫快车”。全县建成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个、乡村站点621个,打造电商园区4个,培育电商企业52家,其中跨境电商10家,电商从业人员1.5万人。此外,大力塑造农民网红,培育网货品牌。目前,已形成“王小帮”“宝珠山”“阳府井”等30多家知名电商品牌,塑造了一批典型的农民电商网红。

与此同时,临县光伏扶贫也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近年来,临县把光伏扶贫作为全县“三大”扶贫工程之一,全力打造三晋光伏扶贫第一县,实现了贫困村光伏全覆盖、深度贫困人口光伏收益全覆盖、贫困村集体经济“破零”全覆盖“三个全覆盖”的宏伟目标。目前,已建成717座光伏扶贫电站,总规模达197兆瓦,年收益1.6亿元,覆盖447个贫困村。仅此一项,每个受益贫困村年均可获得光伏扶贫收益20万元以上,有力地助推了全县脱贫攻坚进程。

如今,一批批扶贫产业项目在临州大地恣意铺展,一个个脱贫故事在城乡间精彩上演,临县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充足的干劲,向着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阔步前进,努力续写更多发家致富的故事。(记者李全明)

 

[编辑:白丽红]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