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劲帆满奔小康——柳林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黄河新闻网 > 吕梁频道 >  聚焦吕梁

柳林县是全省22个省定贫困县之一。2014年,全县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065户36246人,贫困发生率11.4%。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柳林县委、县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以啃“硬骨头”的精神和攻坚拔寨的勇气,成功实现贫困县退出,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尽锐出战,凝聚攻坚合力

精准脱贫是中央确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柳林县紧扣“脱贫、摘帽、增收”三个主要目标,坚持“三级书记抓扶贫”,县、乡、村逐级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共同担任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一体承担全县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15名县级领导担任乡镇第一书记,每周两个半天深入所包乡镇,指导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实行了分管扶贫负责人和分管行业负责人“双责任”制,分类指导实施好各项政策措施。

打赢脱贫攻坚战,人是关键。该县先后从县乡优秀干部中选用乡镇书记13名、乡镇长15名;选拔了77名县乡公务员、20名乡镇事业人员、4名村党支部书记和4名大学生村官进入乡镇班子,强化了乡镇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力量。市县两级选派了131名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县委为15个乡镇各安排1名扶贫员,遴选了30名本土大中专生到农村挂职。累计组织全县扶贫干部1万余人次开展培训,组织了8次脱贫攻坚理论知识测试,组织各级干部赴兰考县和武乡县考察学习脱贫攻坚先进经验,各级扶贫队伍帮扶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提拔重用了32名在脱贫攻坚主战场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有效激发了全县各级干部的帮扶干劲。因地制宜制定出台了《柳林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关于全力推进两年脱贫攻坚的实施方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暨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基本目标,针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户,分类实施“8+x”工程、“23+x”项专项行动,确保了因村因户施策“精准”。

同时,该县强化顶层设计,聚焦党建工作“两个走在前”目标,编制印发了《柳林县基层党建工作三年规划》《柳林县开展党内法规教育三年规划》《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等指导性文件,统筹推动全县各领域党建工作。精准化整顿提升90个软弱涣散农村党组织,其中贫困村软弱涣散党组织21个;选派了53名干部到37个村任职,大力实施党员发展“两年攻坚行动”,消化了67个五年以上未发展党员村;创建农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点62个,农村党建品牌80个,切实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抓党建、促扶贫的能力水平。推动形成了全县上下一盘棋、干部群众一股劲,助力群众拔穷根的工作格局,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奠定了坚实基础。

突出特色,夯实脱贫根基

北辛安村位于吕梁山深处,村内山高田少,空气清新,水资源丰富,但是由于缺乏产业带动,曾经一度成为柳林县典型的贫困村。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柳林县根据该村环境优良、适合发展养殖业的特点,支持其组织贫困户成立了养猪专业合作社,引进万头生猪重点产业扶贫项目。随后,驻村工作队提出“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的合作模式,成立了绿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和油脂加工合作社,村里产业规模逐渐扩大,效益日益显现,迅速脱贫致富,成为柳林县通过产业带动脱贫的一个先进典型。

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治本之策。为增强产业带动效果,该县对发展产业的贫困户每户给予不超1万元的扶持资金,对带动贫困户的农业龙头企业,按年利率5%给予贷款贴息;对全县其他各类涉农企业贷款,按基准利率的60%予以贴息扶持。先后发展了红枣、核桃、小杂粮、养殖、食用菌等20余个特色产业,覆盖52个贫困村9173户贫困人口,产业覆盖率达86.7%。在此基础上,该县聚焦重点群体,确定分层就业思路,实施“四个一批”工程,即:对中高层次人才,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脱贫一批;对有技能需求者,推进“吕梁山护工”技能培训持证促进就业脱贫一批;对普通劳动力,通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结对帮扶52个贫困村,推进生态扶贫吸纳贫困户就业脱贫一批;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的贫困户,通过托底安置就业脱贫一批,实现家门口就业。通过综合施策,目前,该县有就业需求的1.13万贫困劳动力,已落实就业1.12万人,就业率达99.3%。针对丧失劳动能力的深度贫困人口,该县严格落实了低保线和扶贫线“两线合一”和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孤儿基本生活保障金、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等兜底保障制度,2016年至今共发放农村低保金2.61亿元、发放孤儿基本生活保障金629万元,发放临时救助金1.89亿元,兜住贫困人口收入底线,保障稳定脱贫。

多年来,柳林县虽然以煤知名,但其实境内林业资源也颇为可观,有红枣林28万亩,核桃林25万亩,人均经济林达到2亩。脱贫攻坚过程中,该县紧紧围绕“在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的目标,联动实施了退耕还林、荒山绿化、森林管护、经济林提质增效、特色林产业五大项目,帮助贫困人口增收,努力实现增收与增绿、生态和生计的有机统一、互促双赢。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3.4亿元,完成造林绿化23.46万亩;森林面积由“十二五”末的65.3万亩增加到7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6.85%。在此过程中,通过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16.86万亩,五年内给农户直接补贴2.53亿元。

不仅如此,该县还持续加大消费扶贫工作力度,通过省市级龙头企业带动、组织特色农产品直播带货节等方式,累计完成销售700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9500余户,户均增收3000余元,有力地夯实了群众的脱贫根基。

聚焦重点,兜牢保障底线

“这几年看病,花的钱不少,家里的日子啊,别提多难过了。多亏了医疗保障,不然,我这个穷家哪里能糊得了口!”薛银花说起这几年医疗扶贫对自己的帮助,语气中充满感慨。

年近六十岁的薛银花是柳林县穆村乡高家山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年老多病,丈夫早亡。家中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城里打工,小儿子略有智障,还需要她照顾。前几年,由于糖尿病的侵扰,薛银花的身体受到严重损害,家庭经济也很快入不敷出。健康扶贫政策的推行,给她暗淡的生活带来了光亮。由于糖尿病也被纳入保险病种名录内,她的医疗费用自己只需负担10%左右,医疗负担大幅度减轻。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为了让像薛银花一样的群众不再因病深陷贫困,柳林县认真落实“三保险、三救助”政策,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制度,认真做好“三个一批”行动计划,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参合率达到100%,五年累计补偿46915人次,补偿金额1.58亿元,其中贫困人口20232人次,补偿金额8650万元。健康扶贫“双签约”累计签约10577户32425人,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100%。

不仅健康扶贫,该县在攻坚贫困的过程中,建立起县乡村三级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两类群体“3+1”保障电子平台,严格对照现行标准,逐乡逐村宣讲教育扶贫、医疗扶贫、金融扶贫、住房饮水安全等扶贫政策,逐户逐项跟踪落实,保持了贫困人口享受政策的全面性、稳定性、连续性。在教育扶贫方面,该县主要围绕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控辍保学、教育扶贫政策落实等方面开展工作,全面落实教育扶贫资助14项政策。截至2020年,累计下拨各类资助资金1.23亿元,惠及学生26.3万人次,实行高中教育免学费县定普惠政策,实现了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免学费全覆盖。全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9.2%,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到96%。在住房保障方面,该县聚焦四类群体住房、动态新增危房、土窑洞问题、无房户等问题,在不折不扣落实列入改造计划户的同时,对其他因灾造成的危房和危险土窑洞住户,建立了农户自改自建为主、企业社会帮扶和政府扶持为辅的危改机制,政策范围内贫困户兜底保障,政策外非贫困户多渠道筹资补助。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832户,做到“静态清零、动态保障”。在保障安全饮水方面,2016年至2019年,累计投资近7000万元建设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97处,解决了123个自然村、15628户44412口人的饮水安全,全县所有贫困户的饮水水质、水量、方便程度、保证率均达到基本安全以上。2020年,该县围绕饮水提质目标,投资3.5亿元实施了涉及10个乡镇、141个自然村、1.05万户旱井水净化工程;与万家寨水务集团合作,启动建设总投资13.5亿元的山西大水网中部引黄柳林县域小水网配套工程项目,2021年底建成后,将彻底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为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水支撑”。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从新起点出发,柳林县将不断提升脱贫质量和成色,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全面建设“开放、繁荣、绿色、文明、幸福”的新柳林,让全县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记者 刘少伟)

 

[编辑:张晶晶]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