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三大行动 提升三农质量——临县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路径

黄河新闻网 > 吕梁频道 >  聚焦吕梁

临县在决战完胜脱贫攻坚,取得全县脱贫摘帽战绩之后,秉承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的指导思想,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集聚全县人力物力财力,大力实施组织保障、乡村建设、产业振兴“三大行动”,聚焦问题,破解难题,扎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取得了阶段性的工作成效。

实施组织保障行动。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理清农业农村发展情况,精准定位发展优势和短板弱项,研究制定了今后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政策措施。有机运用脱贫攻坚中形成的组织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打造事事有规可循、层层有人负责的落实体系。坚持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明确第一责任人责任,实行分管行业领导“双组长”。成立了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成立了乡村振兴工作专项小组,建立落实台账,压实工作责任。根据乡村振兴工作需求,坚持基层导向、梯级导向、实践导向,高质量完成了乡镇党政换届选举工作。这次全县共有236名干部通过选举进入新一届乡镇领导班子。其中,35岁以下年轻干部81名(其中90后干部24名),平均年龄从上届的44.7岁优化到39.8岁;全日制本科生占比从上届的0.07%提升到23.07%,打造了一支充满活力、专业化、年轻化的高素质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先后引进101 名高层次人才,4名急需紧缺人才,强化人才服务乡村激励约束,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完成吕梁山护工培训419人,跨境电商技能培训102人,不断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同时,聚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推动文化下乡进村入户活动,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加快重点村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对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尽快实现规划全覆盖。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从农民最迫切需求入手,铺开了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农村现代文明生活所必须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坚持因地制宜,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改善乡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和医疗卫生基础条件。深入开展全省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注重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历史文化名村、文化遗产遗迹等,开展示范创建活动,铺开了11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推动义居寺成功创建为国家AAA级景区,持续扩大旅游演艺实景剧《如梦碛口》原创文艺精品影响力,“清明”“五一”等重要节假日,在义居寺、碛口古镇、前青塘等景区推出黄河大唢呐、吕梁民歌、三弦书等富有临县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演出,以及扭秧歌、坐花轿等承载着黄河文化内涵的民俗活动,大力促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实施了碛口古镇、义居寺、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等重点景区景点服务设施建设,打造黄河板块旅游目的地。

实施产业振兴行动。持续壮大红枣新业态,加快枣芽茶生产线、枣木香菇加工厂、枣花蜜标准化基地投产达效,加大枣园经济体融合发展力度,大力推动红枣产业全面振兴。坚持农业“特”“优”之路,继续扩大核桃、小杂粮、食用菌、绿色马铃薯、旱地西红柿、生猪养殖、肉鸭养殖等特色种养业规模。加快粽子加工、腐竹加工等初精加工项目建设,切实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坚持品牌之路,做大做强“青塘粽子”“茗玥枣芽茶”“枣木香菇”等特色品牌。用好红枣院士工作站资源,规划建设枣芽茶省级技术研发中心以及省农科院菌种培育基地,大力培育适应当地的新品种、打造适合市场的新产品,不断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围绕打好种业翻身仗,充分利用休耕撂荒土地,发挥污染较小的优势,变废为宝,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对接,打造一批育种基地,形成具有临县特色的种业产业。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六小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打造马铃薯产业园区5000亩、有机旱作示范基地3.5万亩;新建食用菌菌种生产基地80亩,完成种植2200万棒;实施年出栏5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并引进大型屠宰企业。近日,县人民政府与山西锦绣大象农牧公司在太原签订生猪养殖产业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出资注册公司,一期发展2万头能繁母猪和30万头育肥猪,此项目的达成,为全县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大力推广“党支部+”等模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解德辉 陈镜全 王雪辉)

[编辑:白丽红]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