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这里是吕梁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走进吕梁市政务服务中心五楼的“12345”热线受理中心,数十名话务员端坐在席,头戴耳麦,双眼紧盯着桌上的两个屏幕,接电话、派问题、收反馈、记回访,大厅里键盘声问答声此起彼伏。
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是吕梁市政务服务热线为民办实事的常态,也是吕梁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生动缩影。
吕梁市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百姓所思所盼为努力方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百姓的烦心事,推动形成办实事、解难题、开新局的长效机制,尽心竭力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以上率下 俯察民生需求解难题
质胜于华,行胜于言。市委常委会举行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时,市委书记孙大军强调,要在深刻感悟党的初心宗旨中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实好市委常委定期深入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点联系群众制度,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协调解决好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
为了真正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孙大军带头深入离石区凤山街道生态园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与来自该社区的8名群众代表围坐一起,在亲切温馨的互动交流中,听大家聊民生实事、提意见建议并和大家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他指出,要建好、用好人大代表联络站点这座“连心桥”,把群众诉求反映上来、汇集起来,转化为改善民生、推进工作的具体举措,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用实实在在的成效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把时间花在脚下,把百姓装在心里;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把“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吕梁市不仅出台《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对实践活动进行全面部署,为全市更好开展为群众办实事指明了路径和方向。还制定了《市委常委定期深入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点联系群众制度》,常委班子成员带头,每月一次深入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点,与群众面对面座谈,听取群众意见,解决群众问题,能当场解决的立即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市委办公室牵头汇总、建立台账,明确责任单位、解决时限,统一纳入13710督办系统,闭环管理推动群众诉求事项限时办结,引领带动全市党员干部切实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做实做好。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来自于群众更强大。吕梁市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学习教育始终,常委班子成员已开展6轮联系群众活动,累计收集群众提出的问题276个,办结229个。小区天然气不通、车辆乱停乱放、物业管理不规范等一批群众身边的烦心事得到有效解决。此项制度已经推广到市县两级四大班子成员、法检“两长”,目前,市县两级领导班子成员每月深入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点联系群众,累计收集问题3436个、办结2648个,人民网以《山西吕梁:把“烦心事”解决在家门口》为题进行了报道。
党建引领 开创基层治理新模式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吕梁市广大党员自觉把基层一线作为检验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主战场、践行初心使命的大考场,让党旗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高高飘扬。
社区无大事,件件百姓事;社区无小事,事事牵人心。离石区大七公路路口的四盏路灯坏了但一直无人修理,一到晚上,路太黑影响居民及孩子们上下学的出行。在职党员成永平了解情况后,及时向交通路社区反应,工作人员实地向居民了解此事,并联系有关部门维修解决,坏了好几年的路灯终于又亮了起来。
这并非个例。“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吕梁市以基层党建引领创新社会治理,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在城市社区建立党委,在居民小区建立党支部886个,建立楼栋、单元党小组1970个,结束了居民小区的无组织状态,严密了基层组织体系,一批没有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因为建立了党支部,小区居民有了“主心骨”,党建引领居民自治面貌一新。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出台《关于深化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的七条措施》,推进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全覆盖,“八小时之外”凝聚在小区党支部的周围,让每一名党员在岗位上创一流、在社会中作表率、在家庭里尽责任,组织凝聚小区居民,共建美好家园。全市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牢了宗旨意识,厚植了为民情怀,增强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本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明显增强。
此外,各县市区也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作用,激活为民服务的动能,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
离石区充分利用临街的党群服务中心、营业网点、社会组织、个体企业等现有场地设施,因地制宜建成40个“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为环卫工人、交通警察、快递员、出租车司机、建筑工人等一线工作者提供饮水取暖、遮风避雨、纳凉休憩场所,广受群众好评。
岚县易居苑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建立“社区—片区—楼栋—住户”管理体系,建设智慧社区APP管理系统,成立4个党支部、36个党小组,组织群众开展免费面塑、护工、电脑、厨师、装潢、缝纫、编织等培训班17批次,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一批为群众办实事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牢记初心使命,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描绘出了一幅幅党群水乳交融、众志成城的生动画卷。
激发动力 建设美丽幸福吕梁
只有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才会更加拥护党。坚持把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全力建设美丽幸福吕梁,一张为群众谋民生福祉的“保障网”不断织密。
为民造福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吕梁市启动文明城市创建,市委常委带头打造12条示范街道,123家责任单位精细化开展街巷整治,2700多个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市人大出台《吕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着力用法律硬约束促进群众文明素质提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南公园儿童游乐区、市图书馆、吕梁体育场等一批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儿童福利院等28个项目即将完工。太原南至柳林段动车组列车开通,静兴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汾石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老区人民出行更加便捷。
移风易俗入民心,文明新风扑面来。吕梁市还把移风易俗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抓手,助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走心,出台《关于推进移风易俗的意见》,大力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深化殡葬和祭祀改革,坚决治理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炫富攀比、铺张浪费、随礼泛滥等歪风陋习,把广大群众从过重的人情消费、人情负担中解放出来,着力破解因婚致贫、因丧致贫、支出型贫困问题,建设文明乡风,促进乡村振兴。
国之大计,莫如树人。教育不仅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计,也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吕梁市出台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行动方案》,围绕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补齐义务教育资源供给短板、深化教学改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规范民办教育、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13个方面提出35条措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推进,建成63所乡镇寄宿制学校,整合撤并145所、新改扩建23所,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普通高中办学质量显著提升,与黄冈市教育局合作办学,推动吕梁一中高起点开局。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全市师德师风明显好转,375所非寄宿制学校全部开展课后服务,22358名教师参与,惠及295221名学生,实现了学校和学生双向全覆盖,着力把吕梁的教育办成吕梁人民想要的样子,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吕梁市还完成技能培训23万人,新增技能人才7万人,举办职业技能大赛,让普通劳动者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加快提升医疗水平,市医疗卫生园区主体工程基本完工,13县市区医疗集团“六统一”管理改革全部落实。面对洪涝灾害,全力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大力推进灾后重建,因灾需修缮重建的6109户农房,竣工5595户。强力攻坚信访积案,实行市级领导包案化解、县乡党委书记每月至少一次入户走访化解信访问题制度,探索建立村、乡、县、市四级书记逐级代办群众信访事项制度,中央联席办交办的信访积案1905件,有效化解1904件,化解率排名由全省倒数进入第一方阵,初访前端治理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吕梁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推动一件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了解决,用一桩桩民生实事勾勒出了美丽幸福吕梁的模样,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群众乐享高品质幸福生活。(实习记者 梁英杰)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