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口县在脱贫攻坚期间探索实施了党建引领“十户联体”乡村善治模式,为脱贫攻坚决战完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进入脱贫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时期,交口县积极适应形势变化,主动转变工作思路,进一步创新组织形式,推出“十户联体”2.0版,即党建引领“十村联体”发展模式,进一步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动能。
一、支部联建聚合力。一是聚焦“三农”工作新形势新任务,以组织振兴牵引乡村振兴全面起势。选取食用菌产业基础最好的石口镇为试点,以韦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整合周边下蒿城、张家川等10个村的党支部成立联合党总支,选举韦禾公司董事长任党总支书记,涉及村党支部书记全部兼任委员。二是制定出台《联合党总支议事制度》,每季度以村、企联席会议的形式,围绕田园综合体项目推进、村集体经济项目发展、村民发展食用菌产业、利益分配等内容,进行充分讨论并形成决议。通过村企支部联建,有效推动了村企、村村之间土地、劳力、技术、资金等优势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整合,破除了“十户联体”模式下独村发展力量薄弱的局限性,产生了1+1>2的放大效应,使党在基层的领导力、组织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更为乡村振兴起好步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党员示范添活力。一是在联体内部扎实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示范活动,选树20个党员示范岗,充分激发立足岗位做贡献的积极性。联体党总支书记、韦禾公司董事长带头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获得“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2019年度五一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二是强化联体内部培训带动作用,促进食用菌产业多点开花。联体党总支委员、下蒿城村党支部书记苦钻技术,带领全村150个劳动力深度参与联体食用菌产业,全面负责菌棒生产;联体党总支委员、孔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牵头创办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在韦禾出菇基地承包15个菇棚,带动26户农户种菇,促进村民增收;同时,联体内部还组织培训,通过接种、发菌、出菇等岗位锻炼,培养出数名“土专家”,为香菇种植户义务提供技术指导,有效强化了联体党总支的服务功能。
三、产业创新强支撑。一是深化省校合作。联体党总支成立以来,紧跟中央产业政策,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与中科院微生物所、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功能食品研究院、山西省食品研究所进行深度技术合作,被确定为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香菇产学研基地和食用菌人才培养基地。二是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共引进博士2名,组建26名中高级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培养50余名技术骨干,具备了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共申报2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三是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工厂化菌棒生产技术、标准化菇棚建造技术、夏季香菇标准化管理技术均处于省内行业领先地位,菌棒成棒率达99.7%。在市场上,与央视达成“诚信企业”品牌宣传协议,签订出口韩国500万棒菌棒销售协议,实现了食用菌产业的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目前,联体食用菌年产值达1万吨,销售收入达1亿元,为乡村振兴夯实了产业基础。
四、党建融合谋新篇。交口县坚持把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村民增收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党建+X”模式,最终实现村集体、农户“双赢”。一是“党建+食用菌生产”经营模式,免费为农户提供菇棚,农户入驻园区“零风险”开展香菇种植,生产的香菇由企业按质定价、统一收购,带动228户农户参与生产。二是“党建+劳务”就业模式,在制菌制棒、香菇种植、运输销售等环节优先安排联体内农户务工,累计吸纳就业300人。三是“党建+金融”合作模式,通过“银行+公司+项目承包负责人+农户”模式,带动“三类户”稳定增收不返贫,或由农户申请金融扶贫“蘑菇贷”等小额扶贫贷款购买菌棒寄养企业,带动875户农户增收。四是“党建+土地流转”资产收益模式,统一流转联体内农户土地用于产业发展,由韦禾公司给予补偿,共流转土地460亩。五是“党建+入股”分红模式,吸纳产业政策资金入股,带动村集体、农户双增收。六是“党建+服务”辐射带动,与生产合作社签订协议,提供菌种、技术、销售等服务,多形式带动群众实现“共同富裕”。通过以上6种模式,共辐射带动2481户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以上。(王富贵 王雪辉)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