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健康吕梁”美好蓝图——吕梁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黄河新闻网 > 吕梁频道 >  聚焦吕梁

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提质增效、公共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2021年,我市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推动实施健康吕梁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从加强重大疾病防控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等多方面发力,充分发挥卫生健康对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护航作用,使得全市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

“虽然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比较严峻,但是生活在吕梁让我感觉很安全、很踏实。”家住龙凤南大街的市民王女士在看疫情最新数据消息时的一句话,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我市自2020年2月15日最后一位新冠肺炎病例出院以来,至今未再发现一例病例。截至2021年底共排查人员信息29.33万人、管控人员1.91万人,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累计设置隔离点115个、配备隔离房间7453间,还成立了14支、1200人的流调队伍,各项卫生物资筹备基本可满足防控需要。

加快疫苗接种是构筑免疫屏障的关键。在离石区滨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1岁儿童疫苗接种现场,朝阳小学的一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政府、学校、医院积极组织为孩子们接种疫苗,这样让家长也更加放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已累计接种新冠肺炎疫苗552.94万剂次,12-14岁、15-17岁和18岁以上全程免疫任务完成率分别达到109.49%、112.38%、97.25%,为全市人民健康安全竖起了一道坚强的免疫屏障。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2021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调整加强了以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多措并举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全面开展中高风险区入吕返吕人员排查管控,24小时密切关注疫情形势及中高风险区变化情况,第一时间向群众推送重点涉疫地区信息。针对疫情、重点传染病防控等知识,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理性对待。同时紧急修订出台应急预案,全面组织开展全民核酸检测应急演练,科学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确保疫苗接种全流程、各环节安全、规范、高效,持续提高疫苗接种人群覆盖率。在广大医务工作人员和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我市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深走实

走进市中医院康复科的运动大厅,四处整齐地摆放着各种理疗仪器,四五个病人正在家属和治疗师的陪同下,艰难又努力地做着康复训练。一名身穿粉色毛衣、头戴青绿色帽子的大妈两手紧紧地抓着双杠一点点往前走,她的老伴在一旁小心翼翼地扶着。

“这是一名患有脑梗并且存在吞咽困难的病人,她住院治疗的两个多月以来,我们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她量身定制治疗方案,配备一对一的专业治疗师。通过立体动态干扰电治疗仪、悬吊康复训练器、熏蒸治疗机等理疗设备,结合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手段和训练方法,再加上推拿、按摩、针灸、拔罐等中医特色疗法。在多方积极配合下,现在已经可以下地扶着墙或栏杆走路了,并且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康复科、患者的一对一治疗师卫晋宏介绍道。

“在这里治疗得挺好,老伴儿每天进步很大,过年不回去了,就在医院接受康复治疗!”在问到这次看病花销开支如何时,患者老伴儿激动地告诉记者,“现在看病能走医保,省去了一大半的费用,可以踏踏实实地在这儿把病治好。”这是我市持续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真实写照。

2021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聚焦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等问题,遵循“可持续、可复制”“患者满意、职工满意、政府满意”的改革目标,把深化医改摆在重要位置,加快完善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升级,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和医药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

在医疗体系改革方面,我市13县(市、区)医疗集团按照“行政、人员、资金、业务、绩效、药械”六统一的管理制度,实现资源共享、上下联动,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提质增效。2021年6月,孝义市被评选授予“全国县域医共体建设示范奖”。为进一步推进资源下沉,我市特选派业务骨干队伍下沉、副高职称以上医师队伍定期下沉、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队伍不定期下沉“三支队伍”去基层帮扶指导,全方位解决了基层群众在家门口看病的需求。由省级医院和县医院、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组成的“医联体”,进一步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共享,通过建立重点专科对口扶持、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业务指导和远程会诊机制等方式,有效解决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的需求。

在推动医疗保障体系方面,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全市城乡居民门诊慢性病管理政策,是全省首家上线药品核查鉴证平台,是全省首批上线国家医保信息平台,更是全省唯一一个开通了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的地级市。全市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目标任务超额完成,定点医药机构医保电子凭证应用率位列全省第一。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有效缓解了基层群众看病贵的需求。

中医药建设是医改的重要内容。我市各中医院重视中医的专科专病建设,将医院有优势的专业打造为重点专科,充分发挥传统医药作用。市中医院投资30万元重点打造重点专科,重点培育和建设中医特色明显、诊疗水平较高、临床疗效较为显著、管理水平和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一年来,我市切实关注民生、关注群众健康,持续推动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不断完善医疗保障体制体系,着力加快中医药建设管理,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精准发力,全方位推动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深走实,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医疗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咱这儿看病和大城市一样了,能在手机上提前预约挂号,以前来看病都要排长队,现在按照手机上预约的时间来看病,非常省时省事。工作人员态度也比以前好多了,要去哪个科室或者窗口也都有明显的标识。”在市人民医院看病的市民李改萍说。这是我市不断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的缩影。

而在汾阳市文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年养护照料中心,专业的医护人员、心理咨询师、健康营养师、康复治疗师,24小时为老年人群提供全职服务,真正实现了“医疗”与“养老”动态管理。像这样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资质的机构,我市还有汾阳市西苑托老苑、交城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永泰怡和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兴县蔚汾镇河南社区鑫德养老院、孝义市中阳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在推动养老服务工作的同时,我市也在积极开展0-3岁婴幼儿照护试点工作,“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高效的医疗需要强大的信息支撑。我市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实现跨区域跨机构之间信息共享互认功能,“吕梁市5G+智慧医疗远程协同诊疗”项目完成立项,孝义市、交城县、岚县、离石区、柳林县、石楼县、中阳县建成家庭医生在线签约服务信息系统。

医疗服务质量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是衡量一个地方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准。这一年来,我市在医疗卫生服务、建立“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卫生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等方面不断加强,稳步提升全市医疗服务质量,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更加落在实处、落在细微。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一切围绕人民健康。2022年,我市将在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加大卫生城市创建力度、推进县域综合医改提质增效、实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改善医疗服务、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等领域协同发力,不断推动吕梁市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踏进新征程,我市将继续努力为全市人民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驶入更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努力绘就“健康吕梁”的美好蓝图。(记者 高鹏艳)


[编辑:梁燕则]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