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兴县固贤乡固贤村,一条条整洁宽敞的水泥路连村入户,家家户户门前屋后整洁漂亮,一座座农家小院掩映其中。
文化活动广场上老老少少聚集在一起,在喧天的锣鼓声中,大家欢快地扭起了秧歌,脸上满是喜悦与自豪。
“每天这一幕都在兴县固贤村成为一道靓丽的日常风景线,上至古稀之年的老农,下至乳臭未干的孩童都是我们村秧歌队的一员。”固贤村村委书记刘爱泉说。
作为固贤村秧歌队的组织者和发起人,今年68岁的村民王寨明深有感受,作为村里中心校的老校长,他内心一直认为固贤村文化底蕴深厚,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他说:“我们固贤可是远近闻名的戏曲之乡,村里至今有唱武生、须生的老戏骨。听年长的人讲,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我们的固贤业余晋剧团在省内名气很大,很多地主、军阀经常请去搭台唱戏,当时很火嘞!”
“为了更好地服务大家,我们从县文化局打报告给咱秧歌队要了30套专用服装,还有锣鼓、电子琴和音响等设备,现在咱们秧歌队可谓是一应俱全,红火得很。”乡镇驻村干部葛利生说,让村民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不仅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而且不断丰富活动内涵,将党的政策、科学技术、先进文化、优良道德、法治教育、卫生习惯等内容与文化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融入移风易俗宣传普及。
移风易俗是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和关键,随着固贤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2月22日,吕梁市推进移风易俗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固贤村“吕梁市移风易俗示范村”的荣誉称号。
固贤村作为乡政府所在地,街巷两侧的文化墙上绘制着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墙绘,而关于“固贤”二字由来的文化墙却格外引人注目。据传,清乾隆年间,协办大学士孙家淦因上疏改革时弊被消官后回乡隐居固贤,后来乾隆来此私访而复职,后人取巩固有贤德,人杰地灵,以为永久颂扬和怀念而取名。
“现在居住环境比以前好多了,新村道、新路灯,让村子变得更加美丽。”谈起环境整治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固贤村村民个个都竖起大拇指。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红白事操办一直是千家万户的心头结,陈旧思想观念里就是希望大操大办,为了推行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理念,我们倡导村民将红白事酒席由酒店转移到这里,并为村民之间人情往来、随礼标准制定了上限。”移风易俗,树立新风。过去,红白事大操大办,村民不堪重负。如今,固贤村村民在红白理事厅举办红白事,每桌开支控制在五百元(包含烟酒),亲属随礼礼金不超过200元,其他人不超过100元,及时刹住了攀比之风,避免了铺张浪费。
“以前红白事宴席都在饭店,现在家家请客都在红白理事厅,婚事办得喜庆热闹、丧事办得庄重节俭,人情面子都有了,经济负担也轻了。”如今在固贤村,提及红白理事会,群众交口称赞。(记者 冯凯治)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