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珠教授为北京大学生志愿服务团做线上学术报告

黄河新闻网 > 吕梁频道 >  本网专稿

黄河新闻网吕梁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科技创新思想,切实解决同学们的科研问题,7月22日,“凝聚青春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北京大学生志愿服务团盛情邀请太原理工大学李珠教授,以“如何做好科学研究”为题,做了一场精彩的线上讲座。

李珠教授是太原理工大学终身一级教授,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太原理工大学建筑节能与新材料研究所所长,结构工程学科带头人。李珠教授主要从事结构工程、工程力学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以及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及建筑节能材料的研发工作,发表论文300余篇,申请专利40余项。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李教授始终把国家发展的需要放在心中,以“在建筑节能领域做出微小创新,就是为全人类作出巨大贡献”为目标,凝聚众力,勇于开拓新的方向,探索新的路径。作为建筑节能与新材料研究所的创始人、结构工程学科带头人,李教授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级项目,包括国家大剧院结构分析、山西省“引黄入晋”工程等,首次提出“城市窑洞”的概念,首创微生物制造建材技术,为建筑节能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微生物建材意义非凡

李珠教授首先给同学们介绍了他的部分科研成果。传统建筑材料资源消耗大,环境破坏大,建材养护压力大。虽然混凝土制作简单且用途广泛,但是研究过程中性能要求既多又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且研究时间周期很长,很多学者不愿意吃这个苦,冒这个险。在这种情况下,李珠教授带领团队,从零开始,敢啃硬骨头,勇打攻坚战,最后取得了一系列优秀的成果。李珠教授的研究为全球建材行业发展提出新的理念——利用微生物制造建材,这一项技术通过微生物学科与土木工程学科交叉融合,研制出来的混凝土软化系数>0.9,抗渗等级达P12,抗冻融等级达F300,且具有自修复性、高抗压性和保温功能等优点。此外,李教授研制出来的智能混凝土已应用在多个重大工程项目中,如山西晋城铭基·凤凰城绿色建筑项目等,为祖国创造了实实在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学们深受震撼的同时,也对李教授的创新成果充满兴趣,并进行了积极的交流。一位同学在讲座后激动地说道,“李教授的研究成果是世界级的,未来李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可能实现‘微生物盖房子’,这不是梦,我特别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科研需力耕不辍

李珠教授生动地给大家讲述了自己充实而有趣的研究生生活。李教授在大学期间一直坚持早出晚归,刻苦学习,和同学交流探讨,专注科学研究。“我在大学里面没有看过一场电影”,“我从来都说我是最笨的人。我很吃苦,很付出,一辈子比常人付出的多,所以我收获的也多。”李老师以自己勤奋刻苦的求学经历,鼓励大家珍惜现在先进的硬件设施,努力提升自己的“软件”实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形成勤学苦练的学习观,不断提高自我,练就真本领。

李教授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他认为既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方向的引导,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因此李教授指导的学生自信心很强,也非常优秀,极具特色。李教授指出学生要努力拼搏、发挥主观能动性,遇到困难时积极与老师以及课题组师兄师姐沟通交流。此外,李教授还给大家讲述了他与他所指导的硕博研究生之间的许多故事,他说道,“学生和老师是终生的、割不断的关系,学生就像我的儿子、女儿一样,有任何困难我都会帮。”学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李教授也会格外关心,竭尽所能为学生排忧解难。

结合同学们在科研过程中存在的困惑,李教授给予了精彩的解答。李教授长期待在实验室,大胆进行交叉学科研究,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前瞻性的眼光,敢于创新、乐于探索、甘冒风险,勇于投入并持之以恒,这是他在微生物建材等众多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的重要原因。李教授告诉同学们科研没有捷径,一定要脚踏实地,辛勤耕耘。对于科研如何入门的问题,李教授认为理论结合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他强调工科研究一定要多做实验,注重实践环节,要落到实处,不能浮于表面。针对大家找不到科研意义、提不起科研热情等困惑,李教授鼓励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要重视知识的积累和储备。李教授给同学们讲述了他自己的科研经历:“我现在一天工作时间非常长,经常夜里三点还在工作,每天看的资料有好几十篇。大家一定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学术上。”此外,李教授还强调在科研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挖掘专业方向的价值和意义,不要好高骛远。研究生阶段是人生最好的成长阶段,要树立自己的梦想,为梦想而活,要明晰作为科研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严格要求自己,加强约束,不被网络虚拟世界所诱惑,自律自强。“奋斗的青春最亮丽”,只有一次次的奋斗和付出,才能创造更高水平的幸福。

讲座的最后,李教授再次给同学们强调了一些重要的科研心态和方法,并寄语同学们:在学生期间同学们要广交好友,不要过分计较个人得失,“挚友如异体同心”。

在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李珠教授用谦逊的态度、亲和的话语,深入浅出地诠释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真谛。通过李教授的讲解,刻苦努力、坚持付出、持之以恒等词语变得不再抽象,为梦想而奋斗的信念变得越来越具体可感。志愿服务团的同学们将谨记李教授的教诲,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懈追求真理,在成长的征途中怀揣理想不断前行!

[编辑:白丽红]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