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庄上镇把乡村党建置于首要工作,围绕党建引领“一条主线”,以实施“五大工程”为载体,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实施组织强基工程。庄上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抓实党员管理和党建品牌创建。发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重点抓好“五办一站两中心”和农村网格的党小组设置,将党员全部编入党小组。镇党委完善了基层治理定期分析研判、机关干部包联走访等14项机关日常管理制度,出台了先进党支部评选、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农村党员发展、支部书记履职情况分析等9项农村党组织规范化制度,以制度管人、以指标评优。内设机构党小组,协助镇党委、政府完成中心业务工作和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网格党小组重点引导网格党员发挥先锋作用,积极参与网格内社会治理各项工作。逐步完善了“乡镇党委--机关党支部--办站中心党小组--党员--非党工作人员”和“行政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两套微体系;结合自身实际,细化制定镇村“两个清单”,以及村干部岗位职责清单、任务清单,有序推进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同时,坚持以特色党建品牌推动社会治理向纵深发展,树立了一批如:张家湾村党支部的“小网格撬动大治理”、前元庄党支部的“耕读传家、康养新村”、双枣圪垯党支部的“红色领航、文明先行”、杨家峪村党支部的“红色堡垒坚守黄色土地”等“品牌易落地、步骤好实施、群众得实惠”的党建品牌,形成了“一村一主题,一村一品牌”的党建工作格局。
实施干部提质工程。抓实干部选用和教育培训,配强干部队伍基本链。镇里安排新选派的4名大学生到村担任村两委办公室主任和报账员;在产业发展、基层建设、促进稳定等领域全力支持2名下派第一书记的工作;对4名驻村工作队长和11名队员重新进行了对接,对机关干部下乡点重新调整,形成以下乡干部、村干部、大学生村干部、第一书记、工作队5类型干部构建农村干部的第一基本链。此外,发挥党校“阵地”“熔炉”作用。镇党校邀请县委党校和职能部门专家充实讲师队伍,通过点题、选题、荐题的“三题式”路径拟定学习计划,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制度;严格“每日一小时”学习制度,围绕基层治理承担课题,开展分题培训、送教进村,切实将镇村干部学习交流的平台转变为推动工作的思想阵地。
实施发展增效工程。抓实清化收和产业发展,落实落细“三查两处”工作法,通过开展分层宣传,认真做实测量比对,逐村进行研判分析,结合张家湾、杨家峪2个试点村的先行先试,扎实做好“清化收”工作。目前,全镇集体经济合同摸底工作全部完成,合同总数1267份。同时,立足自身优势,通过“党支部+”路径,重点实施以木耳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以玉露香梨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以生猪养殖为主的养殖业、以酿酒、酿醋产业为主的酿造业,确定了前元庄村康养产业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点,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打下了坚实基础。
实施治理赋能工程。抓实综合行政执法和风险隐患排查试点,始终将网格化作为基层治理工作的源代码,形成了囊括人事物、涵盖放管服的网格化建设立体框架,并从宣传法律政策、采集登记信息、排查突发事项、民生公共服务等12个方面,对网格服务事项进行了初步明确。张家湾、前元庄村作为全科网格化管理试点村,组织机构和网格图版已全部上墙,所有网格员和包联党员全部进村入户走访,累计收集各类意见和建议450条,研究解决问题340条,解决15起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为全镇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进行有益探索。此外,还研究出台了13项全流程管理制度,优化了简易办案、普通办案两项规范化的“闭环”办理流程,提高执法时效,彻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实施文明添彩工程。抓实自治组织和志愿者服务,拓宽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制度化渠道,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继续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极力推动治理重心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一约四会”等基层自治组织,完善自治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二是大力倡导志愿者服务。建立全镇志愿者服务队,利用村级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移风易俗等乡风文明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了清洁户、最美家庭、好婆媳、好乡贤、文明家庭等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
强基础、谋发展、干实事。柳林县庄上镇将一如既往坚定抓党建促发展宗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发展特色乡村产业,打造乡村振兴新局面的巨大能动性。 (张倩)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