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吕梁讯 围绕交口县委优美乡村建设,康城镇尚家沟村推行“一个产业、两个底线、三本账、四个落实、五个主题”的“12345”工作机制,从干部、人才、党建等方面持续发力,强化党建领航作用,全力推进优美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工作走深走实。
“1个产业”带动新发展
持续扩大食用菌产业基地规模。现已建成高标准四季日光温室出菇棚40000平米、日光温室养菌棚8000平米、原料车间4000平米、制棒车间1000平米、冷藏分选车间2000平米,形成了香菇种植100万棒、平菇100万棒、羊肚菌50亩、茯苓300亩的
种植规模,年产值达到1800万元。今年新平整修复土地40亩,计划新建高标准食用菌大棚20座,本村20个农户参与建设香菇棚,基本实现全民参与、户户建棚、家家养棒。目前已实现菌棒制造、种菌养菌、出菇销售、效益增收的完整体系,下一步将向菌种研发和深加工衍生。
同时,打通海外贸易“大市场”。今年与外贸公司签订了8万棒菌棒出口韩国订单,首批一万余棒已顺利出口韩国骊州市,6月份计划继续合作签订20万棒菌棒出口订单,当前已完成40余万元交易,预计交易规模可达150余万元。尚家沟村香菇菌棒装车上路、出口韩国,标志着康城镇食用菌产业发展迈入新纪元。
此外,积极孵化本土电商直播。紧抓电商直播风口,投资240余万元建成建筑面积680余平米的尚家沟农产品电商展销中心,开展直播带货和电商线上销售,进一步开拓市场。
与此同时,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完成“尚家沟大河口”食用菌商标注册,形成了干香菇、蜂蜜、核桃、小米等系列产品随手礼。推动“万企兴万村”活动,旺庄公司结对帮扶帮助村委购销农特产品。
“2个底线”筑牢新根基
守牢防返贫底线。牢固树立脱贫攻坚底线思维,强化相关政策业务学习,特别是镇村干部、驻村帮扶干部对各项政策、重点工作情况做到应知应会。对“三类对象”进行全面摸排并及时回告,准确掌握“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情况,确保应纳尽纳、应退尽退,优化帮扶措施,补齐短板弱项,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耕地保护上,认真排查,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和撂荒问题。结合撂荒地整治,2023年度尚家沟村先行先试,玉米、小杂粮等传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600余亩,配套建设4000平米的粮食晾晒场,供80余户搬迁户免费使用,有效解决了村民储粮难、晾晒难问题。仅去年,粮食收储60余万斤,每斤较前年玉米增收0.2元,有效帮助农户增收。
守牢生态安全底线。持续压实驻镇站所、综合行政执法队、包村领导、下乡干部和村干部责任,全镇一盘棋,持续保持打击私挖盗采非法行为的高压态势,镇村联动、车巡人巡,对私采人员绝不心慈手软、发现一个打击一个,对保护伞一挖到底,对事后报告的村干部严肃追责,让私挖盗采彻底失去生存土壤。
“3本账”赋能新力量
算好政治账。把尚家沟村党支部打造成坚强战斗堡垒。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理念。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实行党委书记亲自抓,包村领导负责抓,村党支部书记专职抓,逐级压实责任,营造村支党建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结合“第一议题”制度,制定党员领学制度,镇村党员干部轮流在支部党建会议上带头学、带头讲,当好讲政治的“明白人”。
算好经济账。把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群众增收重要途径。镇党委书记、包村领导、驻村干部和村党组织书记四级齐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通过申报项目、吸引投资等模式,引导村“两委”盘活土地资源、产业资源以及村集体性资产,将闲置资源转化为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本,合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困难多资源少”“散松小”等难题,着力提升村级组织“造血”功能与质量。依托本村食用菌种植优势,今年可实现村集体增收30万元,户均增收约1万元。探索观光与采摘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预计可招商引资1500万元规划建设占地80余亩的高标准绿色蔬菜大棚,发展种植高品质有机绿色蔬菜。
算好民生账。把群众的美好生活转化为干事创业强大动力。号召全村50余名党员干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通过召开群众面对面会议,让群众充分知晓涉及惠民、惠农、就业、教育等多个方面的民生保障政策和措施。同时,对全县近5年来惠民惠农补贴发放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并形成分村台账,用一项项数据,帮助群众理清惠民惠农政策具体情况、每月每户人均补贴标准、“一卡通”操作使用流程及领取补贴查询路径等事宜,让“钱从哪里来”“发到哪里去”“发了多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4个落实”聚力新任务
落实不摘责任,工作力度不减。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坚持党领导乡村振兴工作,全党抓、书记抓、抓书记。充实乡村振兴工作力量,分管乡村振兴的镇党委副书记包联尚家沟村,选派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到村工作者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工作。年初村支部书记在全镇述职大会上对2023年衔接乡村振兴五项重点作出具体落实计划。每周召开工作例会,组织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网格员等常态化学习乡村振兴相关政策,通报上周任务完成情况,安排部署本周任务。
落实不摘政策,脱贫政策不断。落实增收帮扶政策,对2022年度收入下降户及未满7100元的户收入进行评估。逐户分析下降原因,逐户制定2023年收入帮扶政策,确保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增速不低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落实贫困人口就业政策,落实公益岗位就业政策;逐户落实教育、健康、医疗、住房、饮水、兜底保障、就业等帮扶政策及时到位、精准;积极做好2023年春季“雨露计划”摸排工作,保障“雨露计划”补助资金到位及时,拨付准确;落实金融帮扶政策,积极宣传推介贫困人口小额信贷,帮助有贷款需求的户提供资金支持。
落实不摘帮扶,工作队伍不撤。结合上级驻村要求,通过重点开展“五查五看”,调整了不符合驻村工作要求的成员,第一书记更换为驻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张伟,其中1名工作队员更换为研究生学历的年轻同志张凤岐,配齐配强了工作队力量。严格执行康城镇出台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考核管理办法,驻村工作队实行钉钉签到打卡,按照实际打卡记录和考核结果发放生活补助。
落实不摘监管,返贫监测不松。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责任,理清监测帮扶对象识别程序,落实好每月监测帮扶对象民主评议排查会议,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在村内张贴、发放明白纸,宣传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政策,确保村干部和广大群众都熟悉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政策内容。以2023年监测范围指导线7100元为参考,对本村常住农户150余户的实际生活状况完成了2次全面入户排查,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突发严重困难户及时纳入监管对象。
“5个主题”擦亮新品牌
坚持“产业振兴”主题。构建起“两心三轴一园三组团”产业发展布局,为康城乡村振兴开局起步蹚出了新路、做出了示范。截至2022年底,实现全村人均纯收入16000余元,村集体收益达到30余万元。2022年成功创建山西省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坚持“人才振兴”主题。以尚家沟产业为基础,以人才第一为理念,围绕人才振兴大抓人才引进和培养。其一培养孵化销售型网红人才,以尚家沟农产品电商运营中心为基地,包村领导、支部书记亲自带货直播,培养了3名优秀的电商人才、电商主播。其二培育种养殖食用菌技术人才,目前村委从菌棒制作、出菇、销售一条龙,已培养出30人在村劳动、养菇、种菌。其三培养产学研示范教育人才,利用菌种车间平台进行实训,引进外地菌种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和引领带动,开设可同时培训100人的食用菌特色品牌课程。
坚持“文化振兴”主题。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大力发挥文化培根铸魂的作用,凝聚起向上向善、团结奋进的向心力。第一是大力发掘传统农耕文化,建立文化村史馆,让每一位村民铭记历史、留住乡愁,热爱家乡、热爱集体。第二是大力发展农耕劳作、勤劳致富、自主创新、绿色生态的食用菌文化。今年以来,尚家沟村陆续开展了“食用菌”文化进校园,“食用菌采摘”等文化活动。第三是持续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推选培育星级文明户、尊老爱幼示范户等10余户,在全村树立崇尚文明、崇尚劳动、崇尚和睦的良好氛围。第四是深入推动移风易俗,成立一约四会,严格红白理事规定,反对大操大办,倡导文明新风。
坚持“生态振兴”主题。牢固树立并大力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统筹兼顾加强生态建设。第一,紧扣“改善基本面貌、建立基本制度、培育基本意识”要求,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成果,持续加强村域范围环境卫生整治。第二,实施园区绿化美化5400余平米,定期开展园区边坡治理、道路硬化、菌棚周边清理,持续优化村域周边环境。第三,实施污水收集治理和农村户厕改造,彻底解决了影响环境卫生的老大难题。第四,配合做好1000余亩的人工造林任务,大力推进禁牧休牧条例,全力保护绿色生态屏障。第五,守好生态底线,以自然村网格为单位,成立多个巡查小组,针对隐患区域和隐患点,开展重点排查,织密打击私挖滥采防护网,把私挖滥采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坚持“组织振兴”主题。把党建引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党建统揽全村工作。首先是继续完善强化“十户联体”机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持续推行“十户一体”联动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和乡村治理能力,目前已由9个联体发展为19个联体。其次是提升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强化网格治理,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特别是在产业发展上,村支部牵头,一头连市场全程负责管理销售,另一头连农户全程负责技术服务。通过党员干部引领,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尚家沟村党支部荣获2021年度全省优秀基层党组织、全市“五个好”党支部和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按照县委不换频道、着重打造示范村样板的要求,下一步,交口县尚家沟村将继续在优美乡村建设统筹全面发展上动脑筋、花心思、下功夫,扎实推进,久久为功,力争成为全县乃至全市乡村振兴的“样板村”“王牌村”。(郭丽艳)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