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推动产业转型
着力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
(一)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
◎ 支持鑫岩煤矿开展采空区充填开采试点。
◎ 加快推进张子山、梗阳、鑫隆等煤矿5G+智能矿山建设。
◎ 积极推动张子山、坤龙、沈家峁、鑫岩、西合5座煤矿应用无煤柱自成巷110工法技术。
◎ 加快推动汾西中泰年产300万吨矿井、南山煤业年产120万吨矿井建设,力争全年煤炭产量稳定在1710万吨左右。
(二)做优做强特钢产业链条
◎ 加快年产20万吨高速镀铜焊丝项目达产达效。
◎ 谋划3×50吨转炉升级改造,实施107万吨焦化升级改造项目。
◎ 加快推动年处理240万吨石灰石破碎工程、年产50万吨钢渣有压热闷处理及加工生产线项目。
(三)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 力争中阳县A2级通用机场年底前具备通航条件。
◎ 持续推进石楼北—武家庄区块煤层气项目增储上产,积极推进西合煤矿煤层气综合利用、张子山煤矿10MW瓦斯发电等项目,加快下枣林40MW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设。
◎ 谋划布局氢能产业,推动氢能储运、智慧加氢站等项目落地见效。
◎ 持续推进5G技术应用和基站建设,支持硕为思、晶创两户企业申报市级大数据企业。
(四)大力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
◎ 文旅康养方面,完成柏洼山旅游区规划;保护利用好车鸣峪兵工厂遗址,启动一期项目建设。
◎ 现代物流方面,加快建设县级物流配送中心。
◎ 电子商务方面,加快暖泉镇省级“乡村e镇”建设,着力构建“产业+电商+配套”的服务体系。
◎ 家政服务方面,积极开展吕梁山护工培训。
◎ 商贸服务方面,开展促消费系列活动。
◎ 提振新能源汽车、家电、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 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持之以恒深化改革创新
着力在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上取得新成效
(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 扎实开展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 完成农信社改制,争取农商行3月底前顺利挂牌。
◎ 依法合规解决药材公司遗留问题。
(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 大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
◎ 落实好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政策措施。
◎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工作制度。
◎ 持续开展“两不一欠”专项治理。
(三)强化科技创新支撑
◎ 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
◎ 加强高校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培育成产业。
◎ 启动双创综合体建设项目。
◎ 精准引进一批急需紧缺和高层次人才。
(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 推动便民服务中心5月底前投运。
◎ 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
◎ 健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和敏捷响应机制。
◎ 深化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真正实现极简快办。
◎ 加强市场监管,优化市场准入。
(五)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今年重点实施项目119个,总投资209亿元。
深入践行“千万工程”经验
着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续写新篇章
(一)夯实巩固衔接基础
◎ 落实好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
◎ 全面落实支持脱贫人口增收政策。
◎ 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
(二)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
◎ 全面推行“田长制”,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3万亩,产量达到2400万公斤。
◎ 建立沟域农业智能动力机械装备应用示范基地。
◎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推进农业保险全覆盖。
◎ 深入实施“菜篮子”工程,加快暖泉粮库信息化建设。
(三)大力发展“特”“优”产业
◎ 木耳产业要稳定种植规模,规划种植6000万棒。
◎ 支持腾宇、心言等龙头企业加强技术创新。
◎ 推动智慧大棚建设,年内改造升级200个。
◎ 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先行实施标准化生产。
◎ 共建省级研发中心,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省级重点专业镇。
◎ 成立中阳木耳协会,积极申报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
◎ 改良核桃品种1万亩,标准化管护4万亩。
◎ 生猪产业产能稳定在50万头,出栏20万头。
◎ 肉羊产业支持紫云公司建设万只肉羊繁育养殖基地。
(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 完成剩余22个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
◎ 精心打造弓阳、车鸣峪、神圪垯、阳坡塔4个乡村旅游重点村。
◎ 持续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十大行动”,扎实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
◎ 开展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维修养护15处、巩固提升15处。
◎ 启动金罗集中供水工程。
◎ 实施农村公路路面改造10条50.3公里,推进陈家湾水库保护水源配套桥梁建设项目。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着力在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上绘就新画卷
(一)深化污染防治攻坚
◎ 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 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扬尘深度治理,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
◎ 加大排污口监测力度,保持地表水出境断面平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
◎ 强化固废综合利用,推进年处理80万吨煤矸石综合治理利用项目。
(二)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 扎实推进吕梁山西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综合治理项目。
◎ 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2.5万亩。
◎ 推动中阳林草消防实训基地及营房建设项目尽快投运,加快森林康养步道、离隰生态廊道项目建设,打造口袋公园3个。
◎ 实施下枣林坡底、武家庄新庄淤地坝项目,推进陈家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 启动后师峪水库、中部引黄县域小水网供水工程。
◎ 启动金罗镇后焉村片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
(三)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 推进焦化行业节能、环保、安全“三改造”和干熄焦、余热发电“两运行”。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 实现散煤基本清零。
◎ 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实行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置。
扎实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着力在优化县城功能品质上迈出新步伐
(一)完善交通体系
◎ 完成东山过境公路项目评估工作,尽快启动国道307线汾阳至晋陕界改线工程。
◎ 配合做好国道209线中阳县城至临汾段改建工程前期工作。
◎ 优化农村路网结构。
◎ 升级改造西山循环线、万沙线、中汾公路三角庄至国道307段3条公路。
◎ 谋划公交客运中心建设。
(二)推进城市更新
◎ 实施宋家沟片区基础设施综合项目、东西两山防洪减灾建设项目、朱家店至益家村南川河防洪能力提升项目。
◎ 推进东川河河道治理工程、南川河滨水生态走廊建设项目。
◎ 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管网热力站改造提升工程、城关110千伏变电站迁建等项目。
◎ 完成尚家峪公租房分配入住,加快推进佳境天城六期工程、二郎坪片区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西坡移民楼等项目,开工建设兴泰苑小区、建行家属院等9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规划体育场片区、烈士陵园片区、交警队片区和二郎坪片区改造项目。
(三)提升管理效能
◎ 统筹抓好环境卫生、停车秩序、背街小巷综合治理。
◎ 建设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综合改造、第二污水处理厂(金罗镇)工程、县城雨污分流二期工程等项目。
◎ 加快中阳县垃圾综合治理项目。
◎ 下大力气做好城区违建项目处置工作。
◎ 积极推进“智慧城管”建设,持续开展文明城市创建。
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
着力在推进共同富裕上展现新作为
(一)突出就业优先导向
◎ 积极开展就业援助行动。
◎ 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搭建创业载体、减免场地租金等政策。
◎ 打造“中阳耳农”“中阳剪纸传承人”县级劳务品牌。
◎ 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举办第五届中阳县职业技能大赛。
◎ 充分发挥零工市场作用,全力支持群众灵活就业。
(二)◎ 加快庞家会幼儿园、城南幼儿园改扩建等项目建设。
◎ 加快府南学校、升辉学校、中阳三中项目前期手续办理。
◎ 努力把中阳一中办成全市一流学校。
◎ 谋划职业中学新建项目。
◎ 深化“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改革,推动“双减”政策走深走实。
◎ 统筹抓好校园安全、防欺凌等工作。
(三)深化健康中阳建设
◎ 加大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重点学科建设。
◎ 积极推进县妇计中心改造和县中医院、妇幼院搬迁。
◎ 推进金罗镇中心医院建设,提档升级村卫生室。
◎ 抓实抓细各类传染病预警监测和防控防治。
◎ 尽快投运启航托育中心。
◎ 加快推动县城养老院护理楼和社会福利中心投运,加快下枣林、关上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
◎ 年内建成凤凰山体育公园,新建健身步道12.7公里。
(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 推动新建县图书馆、档案馆规范运行,年内建成县博物馆。
◎ 改造升级市民文化活动中心。
◎ 深化拓展“中阳剪纸”非遗传承工作,持续开展“剪纸进课堂”活动,积极参与中外文化交流。
◎ 精心举办中阳县第二届非遗文化旅游节。
◎ 继续办好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三届全县农民歌手大赛。
◎ 深入开展送戏下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动。
(五)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 持续推进参保扩面。
◎ 强化社保基金筹集。
◎ 持续深化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
◎ 加快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年内完成残疾人康复及综合服务中心项目。
◎ 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 建立民生实事项目库。
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着力在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开创新局面
(一)着力防范化解风险
◎ 落实好全县化债方案,确保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 强化社保基金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 持续加大金融知识普及。
(二)扎实抓好安全生产
◎ 认真落实“三管三必须”,全方位压实安全生产责任。
◎ 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 进一步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三)坚决维护人民安宁
◎ 扎实开展“化解矛盾纠纷、助力转型发展”等活动。
◎ 大力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 加强和创新网格化服务管理,打造一站式社会治理中心。
◎ 持续强化社会治安防控,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
文字整理:王艳林 图片:张旭峰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