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小碗团 大产业

黄河新闻网 > 吕梁频道 >  经济三农

“醇香溢满柳林城,小吃街头最有名。筋道置凉坚韧处,搓揉稀释碗中烹。”鲜香美味的柳林碗团也被称为“碗脱”“碗秃”,因它用小碗蒸熟后晾凉,从碗中脱下得名。方言中,“团、脱、秃”音节相似,但人们喜欢用“碗团”这个名字,象征团团圆圆。一种味道代表一个地域符号,碗团绝对是能代表柳林县的一味名小吃。

冬日清晨,杨家港村民王翻爱家,阵阵热气蒸腾。“我正蒸碗团咧,快进来。”随着招呼声走进她家中,只见厨房灶台上一大盆黏稠的荞面浆糊已经调好,水烧开后,叠放进五个阔口浅底碗,每碗盛八成面糊进去,加盖,武火蒸十五分钟,趁热取碗出锅,用筷子朝一个方向飞速搅动,摊贴至碗口边缘,碗内呈凹形状,随后放至桌边冷却,整个过程熟练快速,令人啧啧称赞。冷却后,一层银圆薄厚略发乌色的面结晶呈现眼前,用钢锯条磨成的小刀,把碗里浅浅的一层面食割成自己喜欢的形状,拌点辣椒油、陈醋,入口柔韧、滑腻、筋道、香辣,霎时间酸甜咸辣味溢满口腔。

柳林稍微上年纪些的人几乎也都掌握这项制作技能,现做现吃、新鲜爽口,“吃了还想吃”几乎是所有尝过柳林碗团人的共同评价。但是“现做现吃、隔夜变质”却也是制约碗团快速发展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县城几个生产碗团的企业,不断攻克技术难题,结合现代与传统工艺进行产业化生产,制作出可口美味,有机健康的柳林碗团,最重要的是最多可以保存半年。

“这是一个新突破,也让‘深闺人不知’的这个标签从我们柳林碗团身上取下来了。”柳林沟门前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薛强龙自豪地说。沟门前食品有限公司是柳林碗团制作的龙头企业,伴随着产业整合、技术进步,沟门前碗团制作工艺实现从前店后厂手工式作坊向工业化生产、产业化推广的革新,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获得了“三晋老字号”等荣誉称号。

走进干净、宽敞的真空生产车间里,几十名工人封碗口、放配料包,大家穿戴整齐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这样真空包装的碗团,我们这个车间每天能生产5万个。”薛强龙说。该企业引进先进的真空生产设备,让碗团这个街头新鲜的小吃,“穿上了”真空包装的“衣服”,便于携带储存,并走出吕梁山,线上线下通达全国各地商超,远销北京、西安、乌鲁木齐等城市,市场销售额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目前,柳林沟门前食品有限公司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约6000人,整个产业链创造社会价值2亿元以上。

沟门前碗团的发展带动了其他碗团生产企业的壮大,山西荞歌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该企业现有职工30多人,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自创立以来,年年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年生产能力2000吨,仓储和配送中心安排就业岗位20多个,销售门店安排就业家庭60多个,带动农户2400户,就业岗位300多个,户均收入6500元,在柳林、离石、太原建立了多个营销网点,推动了就业增长。王翻爱就是在这家企业工作,既学到了新技能,每月还能赚3000多元给曾孙买玩具和书本,这让她感觉幸福感满满,成就感十足。

碗团作为柳林县最具代表性的小吃之一,承载了人们的美食记忆,既是柳林丰饶物产的真实展现,也是地域文化的传播载体。不管是走产业化发展路线,还是作为乡味的承载者,不可否认的是柳林碗团已经成为带动一方产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记者 高茜

[编辑:梁燕则]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