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吕梁市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2024-12-28 10:17:04
来源:吕梁日报

图为孝义鹏飞集团氢能生产线自动化总控大厅。 史喜众 摄

煤炭,这个深藏于吕梁山下的黑色宝藏,自古以来就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从使用双手到依靠机械,当一块煤被运出矿井,它便重见天日,开始了全新而远大的旅程。这些黑色的石头被送往发电厂、炼焦厂、化工厂、制氢厂……“朋友圈”也从焦煤衍生物延伸到化工产品,在多样化的应用领域中承担重要角色,成为推动吕梁发展的重要动力。

近年来,吕梁市全面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煤化工产业循环发展、煤炭能源清洁利用,实现了煤炭产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生态变革,形成了“煤—焦—化—电—氢”的全新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路径。

从会采煤到“慧”采煤——

一块煤的“数智”之旅

“这样拳头大的一块煤开采出来,比以前节约能耗15%左右,作业效率整体提升了20%。这都是智慧矿井建设以来,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的巨大利好。”在柳林煤矿公司,矿长冯德志指着采掘视频中的一块煤对记者说。

在公司智能化集控中心,巨型电子屏幕展示着智能化开采、一体化管控的全过程:井下人员定位清晰可见,甲烷、一氧化碳、温度等关键数据实时监测,智能机器人远程自动巡检……“5G智慧矿山就是要通过技术赋能,尽可能让设备替人工作,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将事故风险降到了最低。”冯德志介绍,通过管理和技术创新,煤矿已经完成了“采、掘、机、运、通”等各系统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帮助重要岗位实现了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仅综采工作面的人数就从25人减为12人,提人系统由15人减为3人。

如今,吕梁所有的智慧矿井都已经实现了远程操作。操作员只需轻点鼠标,切割滚筒、破碎机、转载机就开始有序运转,将采掘出来的煤炭从皮带运输机传送到运煤车上。预约排队、叫号放行、无人司磅……从挖掘到运输,几乎都利用自动化系统来控制。

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依托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近年来,吕梁不断加快采掘工作面智能化改造和矿井智能化升级的组织实施,全市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92.9%。像柳林煤矿一样的智能化矿井,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38座,全省排名第一。4座煤矿获评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和省智能化标杆煤矿,1座煤矿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

“我们将全力推动智能化技术与煤炭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加大资源型经济转型力度,以‘智’促‘新’赋能传统能源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市能源局局长王建明说。

从“线性延伸”到“循环利用”——

一块煤的“裂变”之道

“你们在柳林煤矿看到的那一块煤,在我们焦化厂将会被提炼制成焦炭、焦油、粗苯、硫氨、甲醇、合成氨、液氨等化工产品,也可以变成一方天然气,一袋复合肥……它的价值至少增加40%。”得知记者从柳林煤矿公司过来采访,交城县金桃园焦化厂副厂长石亚鹏兴致勃勃地介绍起他们公司的产业链条。

正如石亚鹏所说,煤炭来到焦化厂后,竟然“点石成金”。园区内,记者看到,随着总控室指令下达,干熄焦罐随提升机提升、横移、下落,将红焦装入干熄炉内。靠着熄焦的回收热量,源源不断的电力被转化出来,进入整个园区的电力系统。

“靠着干熄焦技术,以往白白浪费的熄焦余热现在每年能发电4亿千瓦时,为企业节省电费近5000万元。对炼焦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进行深度提炼加工,每月还可增加3000多万元收入……未来,‘以化领焦’必然会成为行业趋势。”谈到焦化行业的发展前景,石亚鹏滔滔不绝。

基于强大的产业链基础,交城以煤焦化为引擎,利用自有焦炉煤气生产硝基复合肥。2022年,交城硝基复合肥被确定为吕梁市首批七大市级专业镇之一。今年,交城县被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授予“交城·中国钙都(硝基肥)”的荣誉称号,“世界钙肥看中国、中国钙肥看交城”的美誉从此名扬世界。

事实上,煤化工产业衍生出一系列化工产品,带来的远远不止经济效益,更多的是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

步入东义煤电铝集团煤化工园区,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草坪。园区以循环经济链条式发展打造绿色工厂,形成了以煤为基的“煤—焦—化—镁—建材”的完整产业链,在将煤炭副产品“吃干榨尽”的同时,更有效降低了单位产品能源资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我们采用的焦炉自动加热测温控制系统,可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1.22万吨;引进的制酸技术,将煤气中有毒物质转化为浓硫酸,实现变废为宝;采用的VOC处理技术实现了焦化厂区近‘零’排放……”集团总工林官敬介绍。

“吕梁是全国最大的优质主焦煤基地、焦化产业基地。目前,全市22户焦化企业现有焦化产能达到3800万吨,占到全省的四分之一,全国的5.65%,焦化产业在全省率先进入大型现代化焦炉时代。”在我省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

煤炭不可再生,但它的价值挖掘没有止境。在今年召开的新型工业化大会上,我市提出要打造3000亿级煤都吕梁,1000亿级现代煤化工基地,力争到2030年底,煤化工产品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

从“煤都”到“氢都”——

一块煤的“清洁”之路

驶出汾孝高速收费站大约3公里,一座绿色的氢能综合能源岛赫然映入眼帘,一辆辆氢能源货运车进进出出,在这里加氢续航。“我们驾驶的是第三代氢能重卡,加满氢气后能跑650公里左右。”运输司机武亨斌说。

在孝义市,已经有300多辆氢能重卡驰骋在物流一线,这些重卡所加的燃料,正是鹏湾氢港产出的高纯氢。

“这些氢气就是从那一块块煤炭中提炼出来的。”项目负责人常成介绍,过去受限于技术水平,煤在炼焦过程中产生的焦炉尾气只能一烧了之。而现在依靠新技术,不仅在焦炉尾气中提取出了大量纯度达到“5个9”的氢气,还有效减少了碳的排放。

鹏飞集团使用焦炉尾气提纯的氢气,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灰氢,而位于兴县的山西泽丰达新能源公司将业务集中在了制取更加低碳环保的蓝氢上。“目前已建成年产5.6万吨氢气的天然气提氦制氢项目,为远距离加氢站及科研院校提供氢源。”公司总经理范驰介绍。

无论是灰氢还是蓝氢,吕梁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每年2.1亿吨的煤炭产能、3800万吨的焦化产能,2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都为大规模制氢提供了重要支撑。因此,吕梁的每公斤高纯氢成本仅为8到10元,远低于行业水平,这也让吕梁的氢能产业更好发展有了先行一步的条件。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一体两翼,三港四链”为思路,我市率先抢滩布局,短短几年,“煤—气—站—运—车”的全链条氢能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了从“破题开局”到“全面开花”的精彩蝶变。目前,全市已形成13万吨制氢产能,位居全省第一;11座加氢站、600辆氢能车辆投运,年产1000辆氢能商用车生产线投产,产业链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率先建成全国具备纯商业化运营的氢能重卡应用示范场景,氢能产业发展综合指数连续两年全省第一。吕梁,这座曾经以煤焦重地闻名全国的城市,正以昂扬饱满的姿态书写新时代“绿色转型传”,誓将“煤都”变“氢都”。

“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展方向。以氢能产业为抓手,吕梁正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的道路上焕发出新的活力。我们将抢抓机遇,努力让吕梁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氢能供应基地、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氢能应用先行城市。”市委书记孙大军说。(记者 史喜众 刘子璇

[编辑:白丽红]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