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普惠性养老服务托起幸福吕梁
2025-03-16 10:14:29
来源:吕梁日报

image.png

养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有所终、老有所养,让老年人都能安享天年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也是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的重要组成部分。勇于创新的吕梁人民,通过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爱心捐助,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在探索医养结合解决养老服务的实践中,不断谱写着幸福吕梁的华彩乐章。

党建引领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目前,吕梁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近57万人,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近40万人,面对吕梁市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的趋势,市委把“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为全市20件大事要事之一,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工作态度,凝心聚力,高质量建设养老服务体系。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杨丽介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把“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为全市20件大事要事之一,加快推动养老服务政策从“碎片化”到“体系化”,养老服务设施从“零星布局”到“规模发展”,养老服务从“政府兜底保障”到“社会多元供给”,养老服务队伍从“能力不足”到“专业发展”,老年人福利保障从“特定人群”到“适度普惠”,构建了兜底养老服务有保障、基本养老服务有支撑、普惠养老服务方便快捷、养老产业特色化发展的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格局,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市民政局以县域为单位,统筹规划布局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设施。在县一级,打造护理型中心敬老院。在乡镇一级,打造区域养老服务中心,面向就近的2-3个乡镇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在城市社区,实施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打造社区食堂、养老服务驿站等养老服务设施,把老年人日常急需的养老服务送到“家门口”。在农村区域,打造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好邻居助老小院,解决农村独居、空巢、高龄老年人居家养老困难。通过建设一批功能衔接、服务互补、区域联动的养老服务网络,推动养老服务资源向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汇聚,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中阳县“千万养怡”助老模式是吕梁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阳县财政每年拿出一千万元保障养老事业发展,通过政府投一点、集体补一点、个人出一点、子女交一点、社会捐一点的“五个一点”保障养老事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使普惠性养老服务覆盖千家万户,初步探索形成了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城乡养老服务路径。中阳县“千万养怡”助老模式作为典型案例被评为2023年度全省养老服务“惠民生、增福祉”10件事之一,在全省推广,2024年入选了民政部、农业农村部全国养老服务典型宣传案例。

杨丽说:“我们将紧紧围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发力,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贯通协调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服务形态,构建养老服务事业产业发展协同机制,打造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广大老年人提供预期更加稳定、服务更加多元、质量更有保证的养老服务,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精细服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围绕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吕梁市在服务的精细化、专业化方面下足绣花功夫。在启动实施智慧助医项目的基础上,实现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全覆盖,以辅助诊断、智能语音外呼、运行监管三大业务系统为支撑,推动医养结合提升养老服务效率和质量。市领导多次深入孝义市中阳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方泰东社区,汾阳市南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太和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贾家庄镇北廓村卫生室,调研医养结合、互联网+护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情况,了解健康小屋、智慧助医运行情况,强调养老服务是事关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工作,要发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势,深入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吸纳卫校毕业生和吕梁山护工就业,开展护理人员上门服务,持续优化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健康和养老服务供给,切实让老年人生活有“医靠”。

在中阳县智慧养老指挥中心,全县的养老服务信息一目了然。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对全县所有养老服务机构的智能化监管,提高养老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中阳县宁乡镇郭家岭村是个偏远的自然村,距离行政村约1.5公里,这里的老人如果去所属行政村的日间照料中心吃饭,路途比较远,来回也不方便。中阳县根据各村实地情况,创新打造了“好邻居助老小院”,由村民小组遴选热心公益、干净卫生的农户家庭为老年人就近提供用餐服务。每天用餐人数10人左右,包括本村70周岁以上老年人、孤寡丧偶老年人、残疾老年人、重点优抚对象等。根据老年人的饮食习惯,每日制定营养均衡、易消化的食谱,老人们在一起包饺子、唠家常,助老小院已经成为老人们温暖的家。这样的“好邻居助老小院”,中阳县共有37个,行政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自然村“好邻居助老小院”覆盖了全县所有农村,打通了养老助餐“最后一米”。

为了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精细化、专业化质量,吕梁市在7个县(市、区)医疗卫生机构积极推进安宁疗护工作,成功开设1个安宁疗护病区、44张安宁疗护病床,现已累计服务300人次,提升老年健康服务水平。围绕可持续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市卫健委部署实施吕梁市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行动(2024-2027年),力争用三年时间,为全市65岁以上提出申请的老年人提供健康评估,并对失能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同时,通过举办吕梁市线上线下医养结合培训会议,组织省级专家为全市近80名医养结合机构管理者和部分医护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机构管理和服务水平,为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医养结合创新养老服务模式

针对大多数老年人年迈体衰、体弱多病的情况,吕梁市积极探索形成了四种具有吕梁特色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一是“以医为主、拓展养老”,这一模式以孝义市中阳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典型代表,利用基层卫生院为老年人提供“医、养、康、护”四位一体的全链条医养结合服务;二是“以养为主、医疗介入”,实现养老、医疗有效融合互补,让老年人不出院门,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三是“居家养老、日间照料”,医护人员上门为居家养老的失能、半失能、高龄老年人提供医疗和护理服务、日间照料服务;四是“家庭医生签约”,医护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中医药健康管理、就医用药指导等医养结合服务。

“今年前段时间,我的手突然不能不动了。来到这里养护了3天就好了。这里的医生护士服务好,考虑病人的感受。在治疗手的过程中,发现我痰多影响正常生活,给我开了祛痰药,把我多年的老毛病也治好了。”77岁的王鼠根老人对孝义市中阳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赞不绝口。

孝义市中阳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的社区医院、敬老院“两院一体 一床两用”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形成18项护理照料和15项生活照料的“1815”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医、养、康、护”等全链条医养服务,2023年被评为全国的医养结合示范机构,成为全国医养结合标准化的试点机构。

市卫健委主任郭力说,“我们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医养结合工作有声有色。在所有的医疗机构,我们都有老年病房,在乡镇卫生院,只要是有条件的地方,我们都提倡医养结合模式。在村卫生室,我们的村医对老年病、老年人的健康进行干预,老年人的满意度达到了95%以上。”

一石激起千层浪,吕梁市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带来了蝴蝶效应。2024年,我市创建了孝义市崇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汾阳市汾酒集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县白文镇中心卫生院3个基层医养结合试点示范项目,全市基层医养结合试点拓展到5个。市卫健委积极推动基层医养结合试点示范项目单位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评估及居家上门服务,全年累计初次评估老年人2500人,提供健康服务3000人次,护理需求评估和服务累计达8000人次。柳林县金家庄镇卫生院和汾阳市南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家医养结合奖补单位顺利通过民政部门验收,陆续开始收治老人。

郭力说:“我们正在创立第五种模式,也就是动员企业家和政府共同来投资,然后把空心村建成养老村,利用我们村医的优势让这些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让他们幸福地度过晚年,现在正在培训、推广、普及的过程中。下一步,吕梁市医养结合工作将从增强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拓展安宁疗护服务范围、推广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工作等方面展开。”(记者 王卫斌)

[编辑:梁燕则]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