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巡礼

黄河新闻网 > 吕梁频道 >  本网专稿

巍巍吕梁山,见证了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和英雄辈出,见证了教育滋养着一代代吕梁儿女,孕育着希望,创造着未来。

绵绵吕梁山,千沟万壑,迟滞了现代文明的发展。曾几何时,教育的落后,让更多家庭承载了教育的负担,让外出求学的孩子对家乡产生了教育惆怅。

上学成为孩子们改变命运的重要出路。孩子接受教育,走出大山,是几代人的希冀。

三载光阴,不过历史长河一瞬,教育却让这座城市的筋骨铮铮作响。

三载春秋,砥砺奋进;三载耕耘,硕果累累。吕梁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热血为墨,以山河为纸,书写了一幅气势恢宏的教育画卷。

三年来,吕梁市委、市政府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头等大事来抓,立足长远谋全局,集中精力抓改革,大手笔投入,大动作改革,高起点布局公办教育资源,大力度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普惠共享回应群众关切。

吕梁教育全面发力,多点开花,一年一个台阶、一年一个突破,中考质量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高考达线人数、达线比例、清北人数连年刷新吕梁历史记录。2023年,建区52年来全省理科状元首次花落吕梁。基础教育持续加强,4年时间新建6所市直学校,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外出就学的孩子回流吕梁,在家门口的好学校“上好学”,吕梁教育改革让更多山区孩子有了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更多的山区家庭从此改变了命运。教育的崛起,让吕梁这座城市更加靓丽,让这里的人民更加幸福。

立德树人担使命 党建引领锚定新方向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三年来,吕梁市委、市政府牢牢守住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锚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方向,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倾力建设教育强市。

建立健全了市县两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圆满完成全市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任务。持续加强教育系统党组织建设,认真开展“党建示范校”“示范党支部”“党员示范岗”“党组织书记工作室”“清廉学校”创建活动,先后选树“党建示范校”18所、“示范党支部”17个、“党员示范岗”200个、“党组织书记工作室”16个、省级“清廉学校”19所。全面理顺规范学校党组织隶属关系,大力开展党建业务培训,累计发展党员1083名。坚持“党建带群建”,成立全市首个市直单位系统妇联,圆满完成吕梁市教育工会联合会和局机关工会换届任务,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带来的是各级政府对教育优先发展和高度重视,全市上下形成了凝心聚力抓教育的良好工作格局。

方山县提出了“教育工作优先谋划、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问题优先解决”的“四个优先”发展思路。临县为教体局选派了一名懂教育、会管理、有思想、肯担当的主要负责同志,调整配强了班子成员,有力提升了局党组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改革破局立潮头

强市战略提升新高度

为民的承诺,很快变为生动实践。

2021年7月,在市委书记孙大军亲自参与修订下,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行动方案》,从13个方面明确了35条具体举措,对吕梁教育进行大刀阔斧改革,一系列建设教育强市的配套措施相继出台落地,吕梁教育改革实现历史性破局。

制定出台《关于教师招聘流动退养的实施办法》,各县(市、区)全面实行“县管校聘”改革。2021年以来招聘各类教师6951名,退养教师1637名;

出台《吕梁市直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实施办法》,市直学校全部实行“校长职级制”改革,有效激发学校活力。离石、孝义、汾阳、交城、交口、柳林、方山、岚县、兴县9个县(市、区)取消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实行校长聘任制。市直学校、柳林、交口落实校长薪酬待遇。

确定重点建设的高中学校19所,示范带动县域高中办学水平整体提升。

《关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行动方案》成为全市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构建起吕梁教育改革的四梁八柱,为吕梁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对标先进谋跨越

教育质量跃升新能级

吕梁市教育局对标先进,不断自我超越,着力实施优质资源辐射引领的“三借”策略,激活吕梁教育“一池春水”,教育质量跃升新能级。

2021年6月引进黄冈教育团队合作举办吕梁一中,2024年首届高考就取得了新办高中清北破零、一本达线率88.6%的优异成绩。2021年8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校长团队接管吕梁二中,坚持“特色化兴校、差异化发展”的办学理念,打造了全市艺体特色高中的标杆。2021年11月贺昌中学引进北京紫荆花开教育集团,并在学校建立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基地、美育基地,从2022年起,二本以上达线人数连年刷新学校记录。在合作办学的推动下,吕梁三中顺势开局。吕梁五中2021年仅招收初一新生72名,眼看学校就要垮下去,半年时间实现了“起死回生”。2024年中考,这届学生最高分686分,600分以上的13人,500分以上的30人。一群寒门“燕雀”涅槃重生,成为吕梁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

方山、交口、岚县等县先后借助外部优质教育资源和成熟教育经验,全力办好县域基础教育,推动了吕梁教育跨越式发展。

尊师重教树风尚

提升素质锻造新铁军

以敬畏之心尊师,用真金白银重教,全市尊师重教蔚然成风,锻造一支新时代教师铁军,成为推动吕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设立地方增量绩效,市县两级财政每年投入4.8亿元,将全市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总量增加20%,19所重点建设高中的教师绩效工资按总量的2.5倍基本兑现。全市二甲以上公立医院均开通教师就医绿色通道,教师率先免费乘坐全市城乡公交,市域旅游景点向教师免费开放,实行每年一次人均1000元的教师免费体检。9个县(市、区)设立教育发展基金。吕梁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的经验做法两次在《中国教育报》头版刊登,得到了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学习。

加大教育引才力度。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本科以上师范类毕业生来吕梁公办中小学任教,直接面试录用入编,提供人才公寓,一次性给予20万元生活补助。近两年仅吕梁一中就引进46名,2024年引进武汉大学博士生一线任教。四年来全市累计招聘公费师范生259人、硕士研究生1859人、博士研究生1人。这一改革举措极大地改变了过去吕梁很难吸引到高层次教育人才的困局。

精准实施“教师培训、教研教改、课堂革命”三项内涵式发展工程。扎实推进名师培养计划,选派近千名教师赴教育先进地区“跟岗学习”,组织开展“星火计划”“燎原计划”初中名师培训。先后实施名师培养、骨干教师培训、全员培训、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统筹抓好各类线上培训,教师培训实现全覆盖,为吕梁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澎湃动力”。持续深化教研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全方位、立体化、高质量实施市县两级大教研提升行动,每年开展各类教研活动160余场,参与教师近两万名。每年高规格召开全市高中教学工作会议和义务教育工作会议,圆满完成市级教学能手评选和科研课题选送工作,积极构建具有吕梁特色的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体系。深入推进“课堂革命”。牢固树立“课比天大”的教学理念,全面调整师生教学关系,坚持教师少讲精讲,坚持赏识教育,实行分层教学,狠抓教学质量提升,不断夯实吕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制定并严格落实师德师风正负面清单。开设师德师风大讲堂,切实让铸魂者先有魂,让施教者先受教。在全省率先完成2024年教师职称评审任务,评定副高级教师3187名,中教一级教师6176名。命名一批师德标兵,通过典型引领,激励广大教师提升师德修养,涌现出了张杰、王海红、王祥如、任艳宏等一大批全国优秀教师。开展教育系统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集中整治、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查处教师收受礼品礼金和违规补课19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0人,组织处理21人,开除公职2人。编印下发违反师德师风典型案例,用“身边事”警示教育“身边人”,推动吕梁教育生态持续向好。

全面发展筑根基

吕梁教育开辟新境界

市县两级教育主管部门守正创新、担当作为,不断完善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在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教学改革、育人模式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开辟了吕梁教育发展新境界。

持续增加优质公办教育资源供给。2021年以来,撤并农村薄弱学校324所,新建改扩建公办学校516所,4年时间新建6所市直学校,2021年吕梁一中投入使用,2022年吕梁三中实现招生,2023年吕梁一小竣工投用,2024年吕梁一小东属巴校区、沙麻沟校区如期招生,吕梁市未成年人专门学校稳步推进,老百姓在孩子上学的问题上多了一份选择,少了一份焦虑。

构建“五育融合”的育人体系。在全省率先成立“吕梁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市教育局成为全省首批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成员单位。创造性地推行校长“管理课”和教师“思政课”,提升校长教师职业素养。成立“吕梁教育之声合唱团、乐团”,先后举行“教育之春”“春暖吕梁”“桃李芬芳”“硕果飘香”多场大型文艺演出。注重发挥环境育人的独特功能,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力打造书香校园,形成学校无闲地、处处可育人的教育环境。实施心理健康“七项措施”,全面呵护学生健康成长。在全省率先出台教师家访工作制度,家校协同育人开创新局面。

临县高级中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规范完善的艺体特色教学管理体系。交口县与吕梁学院附属中学合作举办艺术特色学校,开辟吕梁教育“艺术+文化”双赛道培养模式,推动交口教育向优质化、特色化发展。吕梁一小个性化设计学生期末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构建优质资源共享的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采取跨区域集团化办学、城乡结对帮扶、实施强校工程、建设品牌高中等方式,打破区域壁垒、校际壁垒,破解中心城区优质资源过度集中问题,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让家门口的每所学校都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学校”。

吕梁市第一小学与兴县城南小学、蔡家会小学,柳林县森泽寄宿制学校,岚县坡上明德小学、普明希望小学主动牵手,常态化开展结对帮扶。

临县教体局组建了两个初高中教育协同发展联合体、9个帮扶式联盟校、16个教育集团,将全县85所中小学校幼儿园绑在一起,以区域内优质学校为龙头学校,带动薄弱学校的发展,让一所名校“一枝秀”成为校校优质的“满园香”。

孝义市组建5个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城乡一体,全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探索出一条共同体内部全领域覆盖、全过程培育、全方位结对的办学新路径,取得“支援一所、示范一片”成效,实现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离石区东关小学与永宁小学、长治路小学与凤山底小学组建成联盟校,极大缓解了“择校热”。

构建多层次职业教育体系。吕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2年正式开始招生,26所中职学校完成等级评定,5所中职学校试点举办普通高中班,隆重举行全市中职院校班主任能力比赛和教学能力比赛,31名教师入围全省决赛,荣获各类荣誉16个。

构建了全市域课后服务体系。课后服务参与教师2.8万名,服务学生33.2万名。市直学校和11个县(市、区)课后服务所需经费由财政足额保障。9县(市)53所有需求的城区小学“放心午餐”实现全覆盖。山西省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现场观摩会和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在临县召开,学生营养餐“六统一分”典型做法在全省推广,得到中纪委肯定。《中国教育报》以《山西做实做好“校园餐”这个“大民生”》为题头版报道,为全省乃至全国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当一座城将教育融入血脉,即使是贫瘠的土地,也会结出丰硕成果。

今天的吕梁,教育已成为最亮丽的名片。现代化的校园里,书声琅琅;数字化的课堂上,思维激荡;特色化的活动中,个性飞扬。教育,正在改变着每一个吕梁学子的命运,也在重塑着这片革命老区的未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吕梁教育人深知,教育高质量发展永远在路上。让我们继续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坚定信念,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书写更加辉煌的教育篇章。山河作证,教泽绵长;初心不改,未来可期。吕梁教育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曹二锋)

[编辑:梁燕则]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