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县贾家垣乡曹家沟村村民冯城万(右)和老伴董城锁(左)在捆扎扫帚草。记者 刘亮亮 摄
这是一片积淀着历史与梦想的福地,县城兴于明,鼎盛于清,商贾云集,货畅其流,极一时之盛,遂有小北京之美誉。
这是一方跃动着生机与活力的热土,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市前列。
伴随着新时代的铿锵足音,承载着30万人民建设开放、繁荣、绿色、文明、幸福新柳林,柳林县再次迈出坚实的步伐。
机遇难得,重任在肩。柳林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力补短板、解难题、惠民生、抓落实“四大攻势”,坚持在三大攻坚、乡村振兴、产业转型、项目建设、城市提质、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七大领域攻坚发力,奋力打造开放新高地,以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助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19年以来,柳林县奋力实现“两转”、全面开拓新局之年。一年来,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任务,柳林县围绕“党建统领,五转一新”战略布局,团结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力同心、艰苦创业,全县经济和社会保持了平稳向好态势。
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子
在柳林县王家庄村含钙矿物及固废资源清洁高效利用院士工作站,包炜军博士详细地介绍着石灰石清洁化制备特种纳米碳酸钙及复合钛白粉项目推进情况。
含钙矿物及固废资源清洁高效利用院士工作站,是山西金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张懿研究员及其团队共同建设的高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平台。2019年5月,该院士工作站在柳林县揭牌,引进院士专家团队7人。
如何让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全面破题,是柳林县委“党建统领、五转一新”工作思路的核心目标,也是摆在柳林县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去年以来,柳林县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破除各种制约改革的僵化保守观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改革创新的浓厚氛围中凝聚共识,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和传统经验的束缚,善于创新观念、思路,坚决从“资源依赖”观念的误区中走出来,利用好“地下”资源,在“管好煤、壮大铝、发展气、瞄准新”上下功夫,打好产业转型“翻身仗”。
如何摆脱“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实现“煤老大”向“排头兵”转变,是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柳林县委书记赵建喜说,我们积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推动能源供给革命、推动能源技术革命、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深挖“降成本”潜力,逐步形成电力竞争优势,争做全市能源革命的排头兵。
围绕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战略思路,柳林县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指出,坚持推进一稳定四转化,“稳”上当先,“转”上发力,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先后实施巩固煤炭产业、推广应用“110工法”、大力发展铝系产业、狠抓固废基地建设和煤层气开采、抓住“公转铁”机遇系列措施,全力开拓转型发展新路子。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补齐短板
总书记强调,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要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扎实做好今明两年脱贫攻坚工作,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脱贫攻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谢谢张大夫,谢谢你治好了我的病。”正在输液的郭秋银看见为她治病的张大夫连声道谢。脑梗患者的郭秋银在即将出院之际,被车道沟中医院的张登平大夫拦了下来,高血压已经高达189了,出院后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办,在张登平大夫的坚持下,郭秋银继续住院接受治疗。
坐落于距离县城以西30公里之处的车道沟中医院,已经成为附近村民的定点医院,它的建成也让村民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缓解,人们更愿意选择在家门口的医院看病就医。医疗资源的下沉,使周边农村老年人享受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医养一体化服务,让群众健康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在龙门垣村手套加工扶贫车间,村民们正在熟练地完成手套加工的各个工序。60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海莲正在缝合手套,之前由于年龄偏大、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外出务工困难,生活很拮据。
“我的儿女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两口人,做手套之前仅靠种几亩薄田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自从澜海服装加工厂来到我们龙门垣村,我们的生活基本上就有了个保障,一天能做个二三十对,最多做个四五十对,每加工一双手套可得0.9元的劳务费,这样生活起码有了保障。自从去年在村里的手套加工扶贫车间做上手套,生活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张海莲说。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去年以来,澜海服装加工有限公司与陈家湾乡龙门垣村合作,在村里建起手套加工扶贫车间,解决了村里闲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同时通过就业带动全家脱贫,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人,不落一户。
摆脱绝对贫困的标志,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柳林县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补齐短板、做强长板、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契机,去年,柳林县倾力普惠民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强化资金保障,全县支出达337537万元用于民生保障工作,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
产业做起来百姓才能富起来
夏日的柳林,天蓝树绿水美空气清新,极目所见一派生机盎然:大棚里果蔬飘香,圈舍内禽肥畜壮,老百姓脸上处处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曾经的北辛村位于大山深处,是个典型的贫困村,但村内山高田少,空气清新,水资源丰富,发展养殖业得天独厚,可苦于资金短缺,加之没有龙头项目带动,村民们根本不敢涉足。
因地制宜,选对产业,方能栽下“摇钱树”。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帮扶单位积极联系企业,使得北辛村成功与新大象集团联姻,由村集体组织贫困户成立养猪专业合作社,再和新大象集团牵手成立新的养殖企业。随后,该村驻村工作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的合作模式,成立了绿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和油脂加工合作社。通过吸纳贫困户入社,积极发展生产,产业种植规模逐渐扩大,订单式、电商式、“互联网+”销售成为主流,效益日益凸显。脱贫攻坚鼓角争鸣,产业项目千帆竞发。思路清晰后,合作的橄榄枝也相继伸来,北辛安村同新大象集团合作,成功引进的大蒙养殖公司万头生猪重点产业扶贫项目投产运行将有效稳定带动全体村民增收致富。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个村子念一本经,产业扶贫,旨在变‘输血’为‘造血’。选对产业,上对项目,既是起点,更是赢点。
近年来,柳林县共培育红枣、核桃、生猪养殖、绿色谷子、旱地瓜菜、食用菌、中药材、光伏发电等八大扶贫产业,可带动贫困户8560户、25396人实现增收,全县贫困户特色产业覆盖率达80.3%,以市场为导向,扶持发展红枣、核桃、生猪养殖、绿色谷子、旱地瓜菜、食用菌、中药材、光伏发电等八大扶贫产业,可带动贫困户8560户、25396人实现增收,贫困户特色产业覆盖率达80.3%。以龙头带动为核心,大力培育和引进经营主体以组织创新为重点,以资产和资金入股、订单收购、吸纳就业等多种形式,构建了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管主体利益联结机制,让山村群众多少年来的脱贫梦想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照进了现实。
柳林县牢牢扭住了产业扶贫的“牛鼻子”,全力推进富民产业蓬勃发展,农民的钱袋子鼓了,生活富了,日子好了,心气更足了!(记者 冯凯治)
吕梁日报
- 黄河新闻网
-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